南昌社區 戀戀檔門頭

檔門頭為洩水閘門之台灣白話。南門港擋門頭是一個水深莫測、異常陰森之所在。早期人口稀疏,竹林成叢,人煙罕至,偶見水流屍,常傳說鬼魅出現,水鬼抓交替流言。故縱然旁有一小路可通十六份,但人們寧可繞道而行。隨著博愛大樓和開元市場啟用砍除竹叢,更於彼岸蓋一大涼亭,河岸遍植垂柳。夏日涼風徐徐,常見情侶成雙入對,陶醉在羅曼蒂克之畫境裡。南門港加蓋後,車水馬龍,詩情畫意之情境,只能存在回憶中重溫。

YCEF20080922-01

南昌社區 南門港的故事

習慣上所稱南門港,是從愛河橋以下到擋門頭止,總長度約1公里,南門港水承新寮溪注入千畝良田,再匯集入羅東溪,因中正路尾與中正南路之區隔有南門橋而得名。約民國50年(1961)前無家庭污水,每當洩洪時,港內魚蝦鰻蛤,俯拾皆是,滿水時常見乘筏網魚,婦女成群洗衣。河水潺潺流動,水深莫測,故偶有水流屍,逐漸傳出「南門港無崁蓋」(台語)的俚語,讓此處無形中蒙上一層陰森之薄紗,故每年舉辦划龍船祭江。自從博愛大樓啟用後,兩岸遍植垂柳和椅,人潮開始聚集,民國60幾年港面加蓋車水馬龍,已不復昔日之景觀。

YCEF20080921-01

南昌社區 博愛醫院的故事

該院為衛生署評鑑之區域教學醫院,成立至今50餘年,秉持以醫療專業來服務社會的信念,為提升蘭陽地區之醫療品質而努力。創院初期,羅文堂先生和許文政先生賢昆仲,即經常下鄉、巡迴山地及偏遠地區義診,足跡遍及北部地區,並曾遠赴離島,皆廣獲好評;此外和台大、日本京都大學學術機構合作,進行地方疾病如烏腳病等之研究。運用本身之醫療資源積極辦理地區健康衛教活動,更結合社區,辦理健康生活之推廣活動,營造健康社區,以照護蘭陽鄉親。

YCEF20080919-01

南昌社區 走過半世紀-聖母醫院在蘭陽

靈醫會是一個滿溢仁愛的團體,視病如親。當民國41年(1952)離開中國,選擇來台時,醫療環境落後的宜蘭羅東被相中,同年6月15日,首批修士和修女抵達羅東,並租下當時已歇業之博愛診所,開始濟世行醫,7月17日范鳳龍醫師開了來台的第一刀,轟動醫療界。2個月後買下台式尖頂平房的博愛診所,更名為「聖母醫院」。阿督仔(台語) 病院,外科手術精湛,又不收窮苦人醫療費,很快的成為北台灣眾所皆知的「美國病院」。(台語,在當時只要是歐、美人士,台灣百姓都叫他們“米”國人。)

YCEF20080918-01

南昌社區 聖母醫院在中國

民國34年(1945)11月靈醫會羅馬總會通過,派遣會士到中國服務的計劃。民國35年(1946)4月1日首批會士,華德露神父、羅德信神父、潘志仁神父、張明智神父、高安修士五人接受教宗和總會長的祝福,動身前往中國。同年6月3日抵達中國雲南,正式設立會院。在艱困中於昆明、昭通、會澤、巧家建立麻瘋病院、診所和綜合醫院,因山地交通不便,醫療人員更自動出診。以天主的愛為貧苦的中國人服務,將天主愛的種子,撒播在雲南這貧脊荒蕪的大地。直到共產黨到來,於民國41年(1952)2月離開,前後共6年。

YCEF20080917-01

南昌社區 長眠丸山的高貴靈魂

在蘭陽近郊的丸山上,一排排十字墳下永眠的,是多年前飄洋過海,來台為我們醫療拓荒的聖母醫院天主教靈醫會。義大利籍的神父和修士們,有羅德信神父、安惠民神父、張明智神父、巴瑞士修士、高安修士、梅崇德神父、達神家神父、魏真智神父、范鳳龍醫師、華德露神父、何義士神父…等,他們的高貴靈魂,站在人性昇華的至高點,開示我們:人生最大的智慧便是看見人們的需要,人生最大的榮耀,便是如此慷慨、無私的付出。他們以青春、熱情、專業、血淚和信仰,扶持蘭陽的貧病弱勢走過艱苦的歲月,這些天主的使者,讓蘭陽人永難忘懷。

YCEF20080915-01

南昌社區 聖母山莊的故事

巴瑞士修士,生於義大利,特列威紹城。民國36年(1947)到中國服務,民國47年(1958)奉調羅東聖母醫院,獻身傳教和醫療37年,後26年在羅東渡過。民國68年(1979)喜愛登山的他募款在五峰旗三角嶺建築了「聖母山莊」登山小屋。並在山莊前豎立大理石「聖母像」同時發起建造14處巨大十字架。民國73年(1984)一生扶持病人和開拓聖母山莊先驅的「阿爸」蒙主寵召。友人感念他對台灣無私的奉獻,在山莊建立銅像,供後人膜拜,也讓巴修士陪伴在他所摯愛的聖母左右,繼續護祐世人。

YCEF20080914-01

大進國小簡介,學校特色

花與綠的歡樂學園

壹、魅力大進

大進國小位於宜蘭縣冬山鄉大進社區,地處宜蘭平原西南邊陲,於羅東溪上游東距羅東十公里,東南距離冬山十二公里。大進地區古稱「小埤仔」是宜蘭縣知名觀光果園休閒農業區,擁有得天獨厚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近年來在社區人士積極奔走爭取之下,獲得行政院農委會「農村再生計畫」進行人員培訓及經費的挹注,規畫有大型原生水生植物生態園區、社區入口意象改造、社區地景街道改造及河川改造等硬體工程,同時結合了社區發展協會與大進文史工作室,進行人文歷史與自然生態資源調查工作,目前設置有昆蟲生態館與大進歷史文物館,是規劃深度知性之旅的最佳選擇。

貳、優質大進

本校於民國五十七年獨立設校(西元1968年),目前學校規模為六班小型學校,現有學生六十多人。老舊校舍於民國九十六年七月改建完成,是宜蘭縣唯一全鋼構的校舍建築,抗震安全係數相當高,整體設計亦巧妙融合社區石板屋文化特色,是一所兼具安全、人文、科技、無障礙的嶄新建築,為學校開啟了邁入了新階段發展的新頁。

現任校長黃俊仁先生,於九十六年到任後,與所有夥伴共同攜手經營,積極為提升學校教育品質與社區建立夥伴關係而努力,同時朝著「人文、智慧、合作、創新」的願景目標邁進,希望將學校經營成為「孩子們快樂成長的樂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園地,社區總體營造的中心」,期盼這一所充滿「花與綠的歡樂學園」能深深吸引所有的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喜愛上學,建立自信心,涵養良好品格,並發展個人喜愛的專長。

參、大進特色

大進國小擁有優秀的教育團隊,無論在行政效能、課程教學與專業成長上均有優異的表現。在生活教育方面特別注重學生品德教育及生活教育的涵養;在教學方面注重語文教育,閱讀及創作發表等能力的養成;在社團活動方面特別著重每位學生多元智慧的啟發及培養,落實小校精緻教育的理念。

學校目前積極結合社區共同努力研發動植物自然生態特色課程,也運用社區豐富天然資源推廣「石板畫藝術創作」、「植物染布創作」等學習課程;在社團活動規劃有「陶笛」、「直笛」、「節奏樂」、「圍棋」、「書法」等學習項目,歷年來成績斐然,啟發學生多元學習興趣,奠定了紮實終身學習的基石。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4

圖1、安全、人文、科技、無障礙校園環境

圖2、現代化環保綠建築校園規劃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圖3、石板廊柱深具地方文化特色

圖4、「一樹百穫」公共藝術作品傳承優良校風

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2

圖5、陶笛社演出精湛常獲邀表演

圖6、大進溫馨庭的全體成員

clip_image014

clip_image016

圖7、「植物染布」藝術創作學習課程

圖8、「石板畫」藝術創作學習成果

clip_image018

clip_image020

圖9、語文學習「布偶劇場」演出成果

圖10、表演藝術「創意劇場」演出成果

clip_image022

clip_image024

圖11、「鄉土生活特色」體驗課程

圖12、「動植物生態」觀察研究課程

社區日曆-八寶社區-農忙收割期













八寶社區 農忙收割期
每到六、七月的盛夏時節,蘭陽平原一畦畦金黃稻田已值收割,農夫辛勤工作,等待的就是這一刻的到來;割完稻子後,還有很多繁複的程序,要將稻穀曬乾,準備放入穀倉收藏。傳統農家住屋前都有「埕」,是專門用來曬稻子等農作物的地方。曬稻前,必須先用篩子篩出雜質或稻桿,再均勻地攤在穀埕上面,直到水分脫乾,穀粒摸起來鬆脆、不易發芽為止。收割後的一畝畝稻田,真是美不勝收。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