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林區管理處【區域型自然步道】NO.10 朝陽步道

朝陽步道全長2.2公里,前段以枕木鋪設,沿途設有景觀台,可眺望廣闊的太平洋、烏石鼻海岸線、南澳漁港等景觀。春夏之初蝶影禪嗚,登上至龜山最頂點,可見森林教室台地設施,最高點立一花岡岩石柱三角點及解說牌,更可遠眺太平洋的海天一色美景,是一條景觀登山健身步道喔! 沿著生態豐富林相,朝陽國家步道各種植物名稱或諧音,作為十二生肖代表,分別是一鼠賊仔名(鼠刺)、二牛駛犁仔兄(雙面刺,又稱入地金牛)、三虎爬山崎(三叉虎)、四兔遊東京(菟絲子)、五龍皇帝命(拎壁龍,又稱風不動)、六蛇互人驚(蛇木,又稱筆筒樹)、七馬跑兵營(假走馬風,又稱白怕骨消)、八羊吃草嶺(山羊麻,又稱山黃麻)、九猴爬樹頭(猴難爬,又稱九芎)、十雞啼三聲(光臘樹,又稱白雞油)、十一狗吠契兄(狗骨刺,又稱菝契)、十二豬菜命(豬母乳舅,又稱稜果榕),並立解說牌詳細介紹各種植物功能。遊客順著步道走一遭,藉著台語童謠的吟唱,更深入認識朝陽步道這十二種植物。     以上資料來源—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羅東林區管理處【區域型自然步道】NO.09 南澳-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

蘇花古道,建造於清朝同治13年(西元1974年),是聯絡蘇澳與花蓮之間最早的一條官道。   大南澳嶺段全長約4公里,北端入口位於烏石鼻戰備道路約3.2公里處,南口位於南澳朝陽社區天后宮。古道呈南本縱向,地是北高南低,因此從北往南走,多為下坡路,路程較輕鬆,若由南往北走,則海拔落差幾達七百公尺,往返約6小時,路程頗具挑戰性。   以上資料來源—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羅東林區管理處【區域型自然步道】NO.08 南澳-南澳古道

本步道位在南澳鄉金洋村,由台九線(蘇花公路)進入南澳鄉的金洋村後,由宜57道路西行遇岔路取直行下坡,沿著南澳南溪右岸的產業道路,約11公里就可看見古道入口意象。 本步道長3公里,往返約2.5小時,此步道僅是「大南澳古道系統」的前段三公里,以旋檀駐在所遺址為起點,沿途森林綠意盎然、生態豐富多元,也有吊橋遺址、警備道路基、泰雅舊耕地等歷史遺跡,引領您進入探索自然與歷史生態古道。   以上資料來源—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羅東林區管理處【區域型自然步道】NO.07 三星-拳頭姆自然步道

位於宜蘭縣三星鄉境內天送埤地區,步道入口位於台七丙9.5公里處,步道全長1.3公里,坡度平緩、長短適中,自然步道以原木及碎木屑鋪設,同時顧及優美環境與遊客安全,是一條老少均宜的健身步道。海拔300多公尺的拳頭姆自然步道,因巧妙的地理位置,使遊客能輕鬆的俯瞰蘭陽溪及蘭陽平原,遙望橫亙台灣的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步道為烏心石造林地,有豐富的蕨類與各式植物,隨著不同時序變化,展露精緻風情,也提供鳥類及各種小生物優良的棲息環境。清晟偶來的薄霧,讓山林更有靈氣。 步道另依大特色是生長茂盛的蕨類植物,有分佈低海拔的廣葉鋸齒雙蓋蕨、熱帶鱗蓋蕨、粗毛鱗蓋蕨、台灣圓線蕨、烏毛蕨等,不同的蕨類胞子蘘群形態各異,莖葉的特徵也有所不同,另像可編織為提籃的芒萁,形如觀音菩薩蓮花座的觀音座蓮,為保護枝幹不受蔓藤遭擾而穿上樹裙的台灣桫欏,這些有趣的生態故事深具教育意義,沿線設有解說牌誌,可協助民眾做深度的自然觀察。   以上資料來源—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羅東林區管理處【區域型自然步道】NO.06 冬山-新寮瀑布步道

同位於中山休閒農業區的新寮瀑布步道,全程有茂密的自然林、清澈的溪流為伴,還有250公尺瀑布,景致怡人。沿途可欣賞褐樹蛙、斯文豪氏赤蛙與柑橘鳳蝶、短腹幽蟌、薄翅蜻蜓、無尾鳳蝶及台灣紫嘯鶇、鉛色水鶇、台灣獼猴等,來回約2小時,不會覺得太疲累。   為保留自然生態,沿途除兩座越溪吊橋、兩小段木梯搭建的陡峭路段,其餘大多就地取材,利用黑石板、原木鋪設而成。前段的木屑步道,是以鋸木剩下的小木片鋪成的,走起來很舒適,還不時散放出原木的芳香氣味,更是吸取芬多精及陰離子的好地方。步道旁有林蔭與溪水,走起來清爽、自在,不需涉水就能抵達瀑布。步道盡頭還有觀瀑平台(距離瀑布僅六、七十公尺),可近距離體驗瀑布傾瀉而下的磅礡氣勢,瀑布飛濺的水花所產生的陰離子特別多,有亞熱帶雨林的景致。 以上資料來源—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羅東林區管理處【區域型自然步道】NO.05 大同-九寮溪自然步道

九寮溪自然步道座落於大同鄉崙埤村,由省道台七線與泰雅大橋路口之加油站旁產業道路進入約0.5公里,到達九寮溪自然生態教育園區入口,再步行約2.2公里可至九寮溪自然步道入口。   此步道沿溪流行走至步道終點九寮溪瀑布(玉蘭瀑布),全程約1.8公里,往返約90分鐘。沿途林蔭茂密、溪水潺潺、鬱鬱蒼木,蕨類與藤蔓等攀附在樹梢山壁,猶如空中花園般。 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2012/7/23

羅東林區管理處【區域型自然步道】NO.04 大同-松羅步道

由松羅村進入步道入口處,可見清澈見底的溪流,封溪後形成稀有的台灣鯝魚成群,水中翻肚的螢火蟲,真是令人驚艷。天然的溪瀑幽徑,幽幽地蜿蜒在茂密的森林中,沿著松羅溪而上的步道全長2.4公里,保有原始豐富自然生態。   延溪而建的松羅步道是比較輕鬆適合大眾休閒的路線,步道雖然平易近人,卻是掛國家級保證的生態景點。松羅步道沿早年泰雅族人狩獵步道修築,為了維護原始生態環境,自然步道皆是就地取材施作,儘量不使用違背原始自然生態的人工建材,也因此松羅步道內並無設置公廁的打算。   松羅步道最大的特色在於延松羅溪而建,松羅溪近來護溪保育執行的相當徹底,溪內燐光閃摺的鯝魚群讓人驚豔。沿途可見豐富的低海拔林相生態,濃密的山蘇隧道、讓人誤以為鳥啼聲的斯文豪氏斥蛙鳴叫,及隨處可見的保育類動植物,說松羅生態之美盡在松羅溪也不為過了。著名的環保音樂家馬修連恩就曾在此溪畔夜宿多日,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以上資料來源–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羅東林區管理處【區域型自然步道】NO.03 礁溪-跑馬古道

是一條可以俯覽礁溪市街及遠眺龜山島的古道,全程約5公里,古道叉路可至猴洞坑瀑布,走到4800公尺處,還有一座日據時代派出所。林蔭夾道,五色鳥、白頭翁、畫眉、山鶺鴒…等鳥類及蝴蝶很多,在古樹鳴禽聲中,回首古人,棧道墾荒,思古之情永難忘懷!   跑馬古道為淡蘭古道的支線之一,位於台北縣烏來鄉與宜蘭縣頭城鎮、礁溪鄉的界線上;由北宜公路石牌站起步,至五峰旗止,全長7公里,其中約有3公里在國有林班地界內。此古道早先稱「木馬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作為軍用運輸道路,故又稱「陸軍道」或「跑馬路」,有了台9號公路時,又將它稱為「頂車路」,由於古道係清朝末年連絡台北與蘭陽地區的主要道路,故又稱「淡蘭便道」。   跑馬古道是早清時,先民進出礁溪,運送物資的重要通道。日劇時期被拓寬為守備道路。隨著交通的進步,以往的要道隨著時間逐漸被淡忘。而今的跑馬古道已被闢為登山步道。沿途物種繁多,蕨類、毛杜鵑、樹蛙等自然生物欣欣向榮。更有伐木、採礦等等遺跡可循。登山途中盡收礁溪平原的開闊綺麗風光,休閒尋幽之餘更能體驗先民拓墾生活的艱難,寓教於樂。   以上資料來源–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羅東林區管理處【區域型自然步道】NO.02 礁溪-聖母登山步道

這個登山步道是國內登山界鍛鍊腳程的最佳場地,亦是登山界著名的鍛鍊體能登山步道,全長大約1600公尺,坡度最大有60度。走在步道上,沿途風景秀麗,花鳥爭鳴,為一極佳之登山路徑。登山口就在通天橋旁聖母石像右側,瞻仰完石像後也就是挑戰的開始,因為接下來的山路崎嶇陡峭。   來這裡登山健行,不但可以欣賞林鬱青蔥的原始森林,還可以邊走邊傾聽潺潺的流水聲,以及觀看激流漱石的美景。而天然的箭竹林與闊葉林,也帶來了豐富的林相與動植物生態。台灣獼猴群在樹上與人觀望 、行人靠近還吱吱叫著!老鷹、松鼠、竹雞、蝶類、蛇類也常見到。走出雜木林,霧氣籠罩,隨著海拔漸高,風勢也漸漸強了起來。好天氣的話,此處可以展望,遙望龜山島。   以上資料來源–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羅東林區管理處【區域型自然步道】NO.01 礁溪-林美石磐步道

「林美石磐步道」的名稱是由「林美」、「石磐」所組成的。「林美」是指當地村名(礁溪鄉林美村),「石磐」則是指「石磐瀑布」;這條森林步道的前身是一條古老的水圳路。這水圳遺址及渠道岩洞,也使這條森林浴步道多了一分淡淡的古道人文氣氛。   林美石磐步道位於林美村石磐溪谷內,長約1.7公里,呈O型環狀,右去左回,去程及回程各約八百多公尺。路面平緩好走,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沿途溪水潺潺,區內山巒疊翠、飛瀑湍流,亞熱帶植物繁複盎然,經過百萬年溪流侵蝕後的地形,有著各種風姿各異的溪岩及瀑布景觀,使步道呈現出非常原始的風貌。   步道旁的「石磐溪」係雪山山脈臺北縣與宜蘭縣的分水嶺,因水流落差大,形成大小不一的瀑布群,聲勢最大的石磐瀑布自石磐處沿溪而下,聲響嘩啦啦的迴盪在山林間,並激盪出大量陰離子,由於水氣充沛,加上陽光充足,所以溪谷植物生態盎然豐富,蕨類等濕生與附生植物處處可見,繚繞的森林芬多精,令人身心舒暢,真是大自然的恩賜,沿途除了亞熱帶的森林美景外,先人所遺留的木馬林道和鑿水道遺跡,也在路途中帶給遊客們另一種不同的文化饗宴。 以上資料來源—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