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因為交通不方便又沒有橋樑,居住於第一漁港週邊居民要到造船廠或是豆腐岬都要走上一大段路於是衍生出一個新的行業 …
作者彙整: jsn
永不打烊的家庭藥鋪〈寄藥包仔〉
溯自披荊斬棘時代;地處偏遠且交通不便的本地住民,當時最為缺乏的的便是醫療設施與藥物的治療。每遇病痛全賴一位外地 …
南強社區失傳的簑衣
過去大南澳的簑衣,皆由劉連發先生純手工製作。30年前因塑膠雨衣不甚普遍,而當時大南澳地區未經過量開採,製作簑衣 …
南強社區 阿美族移民史及豐年祭
南澳地區的阿美族群,源自於台東縣電光鄉振興村,於1961年間由張高德、林天財和潘阿春等人帶領族人10餘人,至南 …
南強社區 農田水利會沿革
本社區農民為日治時期台籍移民居多,初始農耕所需灌溉渠道均為自鑿,由當時地方仕紳戴文田先生與其父戴雲輝先生領導組 …
大南澳長老教會
地方未設教會之前,馬偕牧師經常乘船來此向沿海平埔族漁民傳福音,至1914(大正3)年馬偕牧師看見大南澳的需要, …
蘇澳南強社區震安宮沿革
震安宮由來,應溯至早期移民之吳傳、游阿萬、邱查某等諸位先進; 當初為開墾需要,設立一間簡陋小廟供奉土地公,以求 …
蔗廍製糖史
蔗廍的地名,因日治時代當地有一簡單的甘蔗絞汁機台而得名,根據耆老訪談得知,當時蔗廍為大南澳平原牛隻放牧圈養最集 …
存仁社區(功勞埔)的「瓦厝底」
里長許榮宗的祖先投桃公,於嘉慶年間自福建漳州南靖遷臺後,即落居於功勞埔現址並嗣下五子,其中三子碧水公恢宏父業耕 …
存仁社區(功勞埔)古早的碾米廠
目前由村民陳福壽所經營的碾米廠,是鄰近幾個村落碩果僅存且保持完好的老式碾米廠。日據以前,它擔負起功勞埔、大坑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