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理,字雙梧,廣西柳州馬平縣人(1747~1818,乾隆12年生~嘉慶23年卒。)
【海賊入侵與版圖收入】
蘭陽平原早期的開墾是由民間力量開始的,在無政府狀態下,由於地理阻隔及人文環境單純,遂成為海賊覬覦,山盜窺伺的地方。
1806(嘉慶11)年,海盜蔡牽攻打烏石港,被福建水路提督李長庚在海上打退。第二年,海盜朱濆又滿載農具,掠奪蘇澳港,想要佔據溪南肥沃的土地做為巢穴。楊廷理與水路提督王得祿海陸進擊,大敗朱濆。由於這兩次的經驗,清廷才知道噶瑪蘭重要性,於是指派楊廷理趕快查勘地形,進行瞭解。楊廷理深入蘭陽平原,經過詳細的規劃後,鄭重地向清廷提出建議:趕快以政府力量開墾蘭陽。但清廷卻以蘭陽平原太過偏遠,而且民眾組合份子複雜,恐怕會有變亂為理由,把楊廷理的意見擱置一邊!後經福州將軍賽沖阿、嘉義教諭謝金鑾及少詹事樑上國等人的奔走呼籲,極力陳言,直到嘉慶十五年四月,閩浙總督方維甸巡次台灣,而噶瑪蘭先住民頭目包阿里等也帶領社戶口清冊,請求收版圖,於是清廷再命楊廷理續往查勘,完成了<噶瑪蘭創始章程>陳奏朝廷,作為開蘭的藍圖。1812(嘉慶17)年正式設置噶瑪蘭廳,由楊廷理暫代通判。
【楊廷理在宜蘭的治績】
楊廷理到了噶瑪蘭以後,首先選定平原中央的五圍(宜蘭市)做為廳治所在,在廳治管轄圍內,種植莿竹,四周遍植九芎樹,這種以「內木外竹」為建構的城垣,益形堅固,利於防衛。同時,他秉公處理移民所拓墾的土地,丈量農田,力裁業戶(大地主),妥適分配三籍移民的耕地,藉田賦收入以充裕財源;更進而清理戶口丁數,奠定了蘭陽日後糧政民政的基礎;修築芧屋三重,權充廳署衛門;建築常平倉十間,儲放租糧,以備不時之需。楊廷理提倡文教事業,不遺餘力,在廳署西南文昌宮左側,成立仰山書院,聘請碩儒楊典三為主講,對提昇蘭陽文風,影響很大。除此之外,他還利用寺廟或祠堂,做為地方頭人按期宣揚聖賢教化或官府發佈命令規章的場所,平時則做為塾師教學之用,發揮其多重功能。
●楊廷理木雕像,現存於宜蘭市昭應宮內。
【模範父母官】
楊廷理以六十五歲高齡,「殫一己之心思,耐三月之勞瘁」,五度入蘭,全力規劃蘭陽,後人感念他的恩澤,塑造神像於昭應官,並奉祀長生祿位於開成寺,其功績足可和民間開墾領袖吳沙媲美,先後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