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_2-1_綠色博覽會校外教學(二)

環境教育成果之綠色博覽會校外教學

一、標題:102學年度第二學期綠色博覽會校外教學

二、策劃/執行人:陳○耕老師、李○德老師、游○君老師、張○豪校長

三、實施期間:103年4月3日上午8時至下午3時

四、參與人數:65位(包括老師)

五、目標:

每一年在蘭陽平原這塊土地上,藉由綠色博覽會傳達出一種價值,那就是「優質生活」、「平衡生態」、「有機生產」、「永續生命」的綠色價值,這即是我們的土地母親自古以來孕育我們所秉持的土地價值——只是我們漸漸已經遺忘。從 2010 年開始,宜蘭綠色博覽會以「大地的夢想」、「回到自然」、「有機森活」、「憶起森呼吸」的年度主題,到今年 2014 年,一路延續下來的意象,就是透過身體接近自然、靠近大地,進入綠色大地後,讓身心靈沐浴在這一片芬多精包圍的淨土,試圖喚起遺忘的生命記憶,也就是土地對生命的價值。你看見了嗎?在這一片廣袤的土地上,賴以滋養的土地上,我們遺忘了,或者拋棄了什麼?

過去的這一年可能是一種提醒。過去一年不斷爆發的食品安全風暴,引起了國人危機意識,更多的人回歸到食用更自然的食物,從土地上長出來的食物。回到自然這個概念在食安危機中看來尤其值得重視,當工業社會帶來了喧囂的生活、加工的食品、污染的環境,以及過勞的加班,心裡也蒙上一層灰暗。但我們沒有失去希望,大自然的經驗給我們啟示:回到綠色生活,而回到綠色生活的第一個認識,就是看見土地的新價值。

看見,並找回被我們遺忘的、拋棄的土地價值。土地能供給的,不只是蓋廠房、蓋大樓而已,人們需要用一種新的眼光來看見這塊土地,也就是那是一片生養萬物眾生的母親之土。土地的新價值,其實是早已視而不見的豐饒。

只要能夠看見這豐饒,第一個將會看到那農業的美麗,一株株從土地長出來的各色鮮豔食物,不只是食物,他們更是一片片美麗的景色。這就是今年宜蘭綠色博覽會要帶給大家的「可食地景」新概念。食物可以吃,更可以欣賞,這是真的,帶著一顆體驗的心,一起來體驗健康、安全的有機生活,尋得身心健康的理想生活。

六、進行方式:

本次校外教學地點位於宜蘭綠色博覽會園區內,進行方式以遊覽為主,活動初步由環境教育館的志工介紹。本次的校外教學參與者除了老師與學生外,也邀請了學生的家人參加。入園後,全體學生先一同前往農林祕境的環境教育館,活動結束後,再進行園區的遊覽。有家人陪同的學生可由家人自行帶領參觀園區,無家長陪同的學生則由學生分組參觀各園區遊覽。由於遊覽時間有限,無法遊遍園區內各個站點,因此學生可挑選了幾個符合學習與理解的站點,進行選擇性遊覽。

七、成果描述:

進到園區後,首先進入農林祕境的環境教育館,此館以大自然為師,以照顧地球、公平分享為原則,以食物里程為焦點,符合生態經濟倫理的設計,親身營造人重新與自然共生的環境。

雲天草原以充滿泰雅風貌的原鄉山居呈現,其中有屬於原鄉的可愛動物,展出梅花鹿、兔子、小豬、小山豬、牛、山羊、放山雞、鵝、鴨、錦鯉等動物。栽種的農作物有植木瓜、芋頭、昭和葉、龍葵、地瓜、香蕉等傳統作物,展現泰雅族在農業上的文化傳統。傳統的文物及原鄉建築,以泰雅傳統工法建造,不僅原汁原味呈現,此技藝透過在宜蘭綠色博覽會的重現,傳承給部落的年輕人。建物包含傳統家屋、榖倉、集會所,以及瞭望台。在這裡展示出原住民與萬物共生的生活樣貌,療癒現代人失落於都市的心靈。

食農綠廊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推廣綠色飲食與綠色生產的概念。讓遊客從「以農為食」的概念中建立正確的食物選擇知識,重新肯定食農的重要價值。在現代的飲食市場中選擇食物就好像迷宮一樣,讓人無所適從。食物領航員用迷宮遊戲讓參與者從遊戲中認識到選擇優良食物的基本原則,讓大家不再找不到好的食物喔。

微笑聚落透過具體形象表現出人、環境與土地的連結與對話。在此人們不只是從抽象的概念學習綠色生活,而是以實際操作、體驗行動,進入與自然生態共生的綠活心跳動。花園的繽紛總是引人駐足,因為這些濃豔淡妝的花朵具有著神奇的療癒與放鬆效果,只是已經在灰撲撲的水泥叢林中生活太久的人們都已經遺忘。讓我們在這裡放鬆體會這大自然的神奇。

迎賓廣場透過迎賓及入口意象的設計鋪陳,喚起人們重拾先人的生活智慧與記憶。將園藝設計的概念結合農作物的種植,活化都市生機、活絡鄰里情誼,翻轉城市風貌解構混凝土叢林,建構環境友善的可賞、可食、可依賴的新生態概念。大地就像一座珍貴糧倉,透過生長各種豐美的物產,提供人們生養的所需。以此想法所設計出來的大地劇場,提醒著人們重新發現土地的價值,並珍愛這座永續的綠色糧倉。舞台搭配劇場設計,同時設置一座祈福鐘,象徵祈願風調雨順、五榖豐收。

地球上除人類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牠們也是地球的居民,人類不該擅自破壞環境,剝奪牠們的生存權力。動物仰賴土地而活,而人類亦是如此。土地帶來食物,人類的吃食皆是得自土地的賞賜。園區裡栽植了一些蔬果作物,大多是日常飲食常見的食材,學生們看了都覺得很有趣。它們是從土裡長出來的,然而如果有一天,土地因污染而長不出東西來了,或長出了有毒的東西不能吃,那怎麼辦呢?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是如此密切,經過了這次校外教學,學生們更加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了。

八、實施心得:

環境教育館進行參訪活動後,就是午餐時間這是一段讓人難忘的時光,用完午餐後,再繼續遊覽。走過雲天草原,繼續往前,路的右邊出現一片廣大的草地,左邊也有草地,然而較小,上面種植了許多樹木。這裡與大地牧場隔了一段距離,遠離了人聲,四周很安靜。時間臨近中午,學生們也有些累了,於是決定在此休憩一會兒,路旁的樹木遮掩了午時炎熱的陽光,陣陣清風迎面而來,枝頭上不時傳來悅耳的鳥鳴聲,翠綠的草原與藍天青山相映成趣……感受著眼前的這一切,讓人真覺得世界的美好。想來學生們也感覺到了,一個個開懷地笑鬧著。這一切,是要好好珍惜的。

如果有一天,世界不再如此,溫暖的陽光不見了,翠綠的草原消失了,樹木不再生長,鳥兒不再歌唱,空氣裡不再有花朵的芳香,河流裡不再看見魚兒自在游水的身影,那時候的我們會變得如何呢?難過、傷心,甚或,也與這許許多多的事物一同消散了呢?

然而,現在,這還只是一場惡夢,我們還來得及挽救。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早已是惡名昭彰,給自然已帶去了太多的傷害,然而卻也在大自然反撲所帶來的痛苦教訓中得到了啟示,了解到自然環境保護的重要。只要我們從今日起好好地愛護自然環境,停止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相信這一片綠水青山就能長久地留存下來,讓地球上的萬物得以生生不息。這是地球的心願,也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的心願,而人類為此應當負起責任,為追求世界福祉而努力。

教師應讓學生從小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時常可見學生在學校裡謹守規矩,但一出校門,就不把環保工作當一回事了。這樣的情形,多是因為學生不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而只將環保工作當成是學校生活中的一項例行事務。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接近大自然,了解自然,如此才能引起他們內心對自然的喜愛之情而主動自發地去愛護環境,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

九、學習者心得:

雖然不是周休假期,但這裡卻總能吸引滿滿的人潮。(李○平)

出外旅遊少不了吃吃喝喝,園區都設置了飲食區,販賣的食品都頗有地方特色。(鄒○融)

捏土的老師父與他的作品,都充滿了鄉土味。(鄭○穎)

我最喜歡雲天草原,因為裡面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許○宣)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4clip_image006clip_image008clip_image010clip_image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