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_二.2._宜蘭縣101年度全民環境教育行動方案–文化國中以在地食材融入環境教育行動計畫成果報告_目的

宜蘭縣101年度全民環境教育行動方案

文化國中以在地食材融入環境教育行動計畫成果報告

目的 鍾茂樹

專業分工在執行的現實面,往往是領域難以整合,環境教育內容跨各領域知識與常識,若以單一領域思維主導,很難獲得多元面向的同時鋪陳。本在地食材計畫,嘗試以農耕為主軸,衍伸生產、生活、生態的農業三生精神,並結合學區內社區活動,如:漁村早期的產業文化-牽罟活動、社區信仰系列活動、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生態保育教學活動、蘇澳地區農會四健會推廣教育活動等,期以自然生態保育結合文化教育推廣於一體,創造本位課程教育、鄉土課程教育的初探。並鼓勵親子共學、祖孫相傳的精神,創造一個以本計畫為平台的生活圈。

宜蘭縣101年度文化國民中學推動環境教育輔導訪視評核-自評表

宜蘭縣101年度國民中小學推動環境教育輔導訪視評核自評表

 

 (一)基本資料                         填表日期:101年11月30日

學校名稱

宜蘭縣立文化國民中學

學校地址

宜蘭縣蘇澳鎮新馬路2號                            

環教資訊網網址

http://blog.ilc.edu.tw/blog/blog/6517

校    長

林琦瑄

電  話

(03)9903060轉100

學校人數

學生人數:656人,教師人數:61人,職員工人數:10人

學校地址

270宜蘭縣蘇澳鎮新馬路2號

承 辦 人

李星熠

電  話

(03)9903060轉305

電子信箱

91102219@alumni.nccu.edu.tw

校地總面積

36311.53 (m2)

校地總面積

台灣原生種植物

喬木25種、灌木21種、花草67種、蔓藤10種、蕨類 6種、水生10 種

綠覆率(綠色植被所覆蓋面積除以基地面積之值)24404.2(m2)÷36311.53(m2)=67.2%

可透水面積:24404.2(m2)

透水率=67.2%

基地保水力

(能涵養雨水及貯留滲透雨水的體積)

基地海拔高度=( 3 m

(參考網站:ttp://earth.google.com/下載google earth 程式後輸入學校名即可查知

地區日照量 

夏季:580.7小時      冬季:203.8小時

(參考網站:中央氣象局F統計資料F氣候統計F每月氣象資料http://www.cwb.gov.tw/

月雨量

最高:( 9 )月( 470.0 mm

最低:( 3 )月( 127.5  mm

參考網站:中央氣象局

 

 

 

 

 

 

 

 

 

 

 

 

二、推動環境教育各項指標自評表

(自評分數:0〜86分,得分欄依評鑑表比例自動計算)

項目

要      點

分數

得分

成果記要(含具體事實或可供佐證資料,附件或成果資料需可馬上連結點閱)

 

15%

  1. 擬定推展環境教育相關計畫

   :加強學校環境三年計畫(總計畫99-101年)、每學年度各實施計畫(子計畫)。

2

2

一、依規定擬定99-101環境教育三年計畫及本學年度擬定101校園做環保實施計畫

  1. 擬定101年度節能減碳計畫。

1

1

本校101年度節能減碳計畫

  1. 成立及運作

(1)成立「環境教育與節能減碳推動小組」並已有運作與落實。

2

2

101._一.3.環境委員會

4.登錄教育部綠色學校伙伴有提報數。

2

2

參與綠色學校夥伴網路填報,本校已獲綠色校園伙伴:114片深綠葉,5棟環保屋,1朵花;並由各處室繼續提報辦理綠色校園相關活動。

5.定期進行環境稽核(水、電系統硬體的檢查,水質、噪音的測定、垃圾量的估算)及維修工作並公佈結果。

2

2

本校委請佳霖企業社與大杰環境股份有限公

司定期進行水質檢測,以確保校園師生飲用水的安全。

6.獎勵機制(是否有表揚、鼓勵、分享)。

2

2

一、設置環境整潔及廢電池獎勵制度,於每週朝會時公佈名次,公開表揚優勝班級,並由各班班長或衛生股長上台領獎。

二、學生參與縣府舉辦環境教育活動,如保智慧王,認真參與給予獎勵。

7.成立並運作學生環保服務隊。

2

2

一、成立學生環保義工服務隊,並於每日中午進行廁所評分、巡視校園整潔、回收清運、播放打掃時間音樂、花草樹木維護等。

二、學生志工服務心得

8.獲各單位補助或結合社會資源推動環境教育

2

2

一、去年已獲得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補助建置落葉堆肥箱一座,但因落葉過多,已不敷使用,故本年度再申請一座,獲補助經費二萬七千七百五十元整。

二、與無尾港文教基金會合作進行環境教育行動方案,獲補助經費八萬二千完整。

 

20%

1.實施戶外環境教學及生態旅遊。

2

2

一、11.16蘭陽博物館參訪。

二、10.31於新城社區學習米苔目製作,學習製作傳統在地食材。

三、10.25參觀利澤焚化廠進行環境教育。

四、10.19參觀宜蘭餅發明館,進行在地食材活動。

五、9.27參觀溪和食品加工廠,進行海洋生態與在地產業參訪。

六、7.3~7.4參加環境探索低碳教育活動

七、成立園藝社進行各項環境、自然、生態活動。

2.實施環境教育本位課程,研發環境教育教材、教學模組、環境議題行動研究,並將環境教育融入各科教學。

3

3

一、環境教育融入課程計畫彈性課程內。

二、週會討論加入環境教育等議題,提供學生進行討論與反思。

三、與無尾港文教基金會合作進行宜蘭縣101學年度全民環境教育行動方案:目的農業栽培菜園生態農村文化傳統農業米食加工文化漁業食材生態保育與結論

四、環境教育融入101年精進教學領域專題講座

五、能源教育融入自然領域教案

3.辦理環境教育研習並有辦理回饋意見調查及成效評估分析,及擬定改善計畫。(溫室氣體減量、能源、水資源、生物多樣性、全球化議題….)。

3

3

一、101.4.14環境教育食農體驗活動~系列一社區導覽

二、101.4.14環境教育食農體驗活動~系列二 種一顆小黃豆

三、101.4.14環境教育食農體驗活動~系列三 神奇百變魔術豆漿

四、於九年級畢業旅行融入環境教育議題。

4.辦理環境教育活動並有成效評估分析(主題式、節日大型宣導、藝文競賽….)。

3

3

一、協助辦理宜蘭縣「參加『國際環境守護組織2013 芝加哥年會』(CEI 2013)代表團之遴選基礎培訓課程計畫」

二、邀請從事生態、環境保育、教育多年的賴清松先生蒞本校進行演講。

三、結合健康促進計畫,進行菸害防治宣導

四、舉辦節能減碳海報比賽

5.結合民間團體、地方產業和社區資源辦理環境教育活動,並有卓著之事蹟。

2

2

一、與無尾港文教基金會合作,進行在地食材融入環境教育行動計畫,舉辦插秧活動、保安宮遶境活動。

二、參加天下雜誌2012行動綠生活

6.推動環保有功事蹟。(如環保有功教師、學生社團、學校、能源績優學校…)

2

2

一、成立園藝社,一起增加校園內的綠意。

二、獲得第一屆宜蘭縣環境教育獎優等。

三、協助宜蘭縣利澤垃圾回收焚化廠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獲敘獎。

四、將環境教育融入社團教學

五、參加環保智慧王比賽,並針對參賽學生進行培訓,陳佑任、羅永信二位同學獲得入選。

7.編製環境教育有關之著作或刊物。

2

2

電子校刊刊登環境教育相關文章

8.實際行動參與解決地方環境問題之事蹟。

3

3

本校自然領域科展榕光換發,利用榕樹葉光合作用發展出另一個未來發電的方向。

 

30%

1.校園綠化美化情形。

(含辦理或(參與)植樹活動、植物的標示解說情形、宣導及樹木植栽維護情形等)

3

3

一、本校各項綠、美化成果

二、校內種植鳶尾花,兼顧生態多樣性與校園綠美化。

2.落實執行資源回收、垃圾減量情形。

(含是否依規定落實資源回收政策、回收方式、貯存場所維護及資源回收經費運用情形等)

3

3

實施「資源回收、垃圾減量辦法」,徹底實施禁帶含糖飲料、裝置自行車水壺架於每位學生桌腳,攜帶環保杯裝水以減少垃圾量。

3.全面使用可重複使用之物品(推動禁用免洗餐具政策、辦公室會議室及教室內使用可重複使用之茶杯、使用可換筆蕊之原子筆或鋼筆等)。

1

1

一、召開各項會議時,不提供紙杯,必須自行攜帶保溫杯或個人茶杯等等。

二、優先採購立可帶的補充帶、原子筆的補充筆芯。

三、全校師生均使用環保碗筷、新生入學時亦於新生訓練時統一發放環保碗筷。

4.全面使用再生紙及雙面影印及逐步降低紙張使用量。

(全面使用具環保標章再生紙、單面紙回收加蓋作廢章再使用等)

1

1

一、全面使用環保標章之再生紙,並徹底落實雙面影印及單面回收紙加蓋作廢章。

二、節約紙張使用,採用線上檢閱資料,逐步降低紙張使用量。

5.環境衛生管理情形

(含校園及週邊50公尺環境清潔維護、廁所清潔及綠美化、水溝、積水容器、倉庫等定期清理情形)

3

3

一、成立環保志工,於午休時間進行學校環境加強打掃工作、廁所評分工作。

二、學校水溝濾網定期清除落葉,確保排水通暢。

6.利用廚餘、落葉製作堆肥或有效利用。(除棄置為垃圾外,請廠商回收養豬皆可)

2

2

設置奧地利堆肥箱與固定式堆肥箱,進行落葉、廚餘堆肥的製作,惟落葉太多,因此也鋪設於教學農園當中,以抑制雜草生長、腐化後也成為農作物的營養來源。

7.節能減碳推動情形。

(如鼓勵員工騎乘自行車及共乘制度、節約用水用電、改用省能照明燈具、二段式沖水系統、非必要(及下班時間)之電源插頭應予以拔除、電腦、影印機設定省能源或節電之節電模式功能等)

6

6

推動下列減碳措施

一、會議通知取消紙本、一律由線上通知。

二、廁所一律採用二段式沖水系統、水龍頭亦採用省水水龍頭。

三、洗手台加貼省水標語。

四、電燈貼上隨手關燈標語,並針對每個開關標註對應的電燈、電扇。

五、全面改用省電照明燈具

六、下課時間、中午吃飯、午休時間一律關燈,行政部分亦配合辦理中午關燈一小時活動。

七、校內電腦下午六點自動關機。

八、影印機具備自動節電功能。

九、推動騎自行車、共乘上下班。

8.定期將學校飲用水體送檢化驗,定期保養、維護及管理。

2

2

委請佳霖企業社與大杰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定期進行水質檢測,以確保校園師生飲用水的安全。

9.將實驗室、化糞池及廚房污水之污染物質妥善處理。

2

2

一、本校化糞池每年固定清理二次。

二、本校實驗廢棄物管理辦法實驗室管理

  辦法

10.採行節能減廢概念,建構或修繕校園場所與設施,營造在地多樣性校園生態空間。

3

3

本校節能減廢措施

一、廁所垃圾桶不使用塑膠袋鋪設,改用過期報紙鋪設。

二、損壞課桌椅留存,加以拼湊組裝,完成後繼續使用。

三、損壞拖把將舊有卡榫取出,裝上新卡榫。

四、損壞拖把將把柄取下當做菜園作物生長攀附的依據。

五、校舍建築多自然採光

六、學校舊有透水磚重新鋪設再利用。

11.參與校外環保服務活動,如清淨家園、淨灘、淨山、河川守護。

2

2

校園圍牆外大型樹木有得病情況,落葉散落滿地,率學生至圍牆外進行社區環境整潔,並結合清潔隊共同清除。

12.推行機關綠色採購推動方案加強辦理環保標章產品採購,達縣府規定之綠色採購率(101年度為96%)

2

2

101年度本校綠色採購率為100%。

 

16%

1.辦理或參加永續校園計畫說明或經驗分享等活動。

2

2

參與申請102年永續校園計畫

 

2.為該學年度永續校園改造計畫補助學校。

2

0

101年未申請永續校園,102年申請中。

 

3.上網填報二手制服、教科書及學用品回收再利用情形。(回收再利用至少兩項達70%以上執行率)

2

2

二手制服、教科書及學用品回收再利用情形均達100%

 

4.校園用水用電較去年度負成長2%以上,且有具體成效者。用水用電度數負成長5%以上者,另外加1分。

2

2

根據六五節約能源網站計算,本校101年1月~11月用水、用電量,均比去年同時期降低;用水方面,度數減少 26.63% ,費用減少16.96% ;用電方面,度數減少 24.59% ,費用減少 28.15 %。

 

5.配合經濟部水利署「加強政府機關及學校節約用水措施網路填報系統」。

2

2

於加強政府機關及學校節約用水措施網路填報系統填報情形

 

6.配合於每月5日前提供上個月資源回收量數據(含憑證)予所在地鄉鎮市公所。

2

1

每月由合維回收商清運後,5日前將資源回收月報表傳送至鄉公所及環保局。

 

7.積極參與或辦理「廢乾電池回收工作計畫」。

2

2

每月定期舉辦廢電池回收活動,並針對優良班級進行頒獎。

 

8.辦理或參與縣市環境教育活動。

1

1

一、參加環保智慧擂台賽

二、3.29參加武荖坑環境教育中心揭牌起用典禮。

三、11/17~11/18二日參加芝加哥環境教育年會。

四、參加全國環教成果展。

 

9.訂定實驗場所安全衛生工作守則。

1

1

文化國中實驗室管理辦法與實驗廢棄物處理辦法

 

五、學校環境教育特色或創新作為5%

1.規劃設置水循環再利用設施、綠建築等

5

5

規劃雨水收集器回收水進行灌溉再利用,避免水資源的浪費。

 

2.推廣每週一日蔬食運動

為響應環保、節能減碳,每週二固定為本校「蔬食日」。

 

3.加強宣導家長接送學童等待3分鐘應熄火

於親職座談會宣導家長接送孩童停車的位置,並加強宣導應停車熄火,避免製造能源排放及空氣污染。

 

4.辦理活動配合宣導節能減碳相關措施

積極配合節能減碳的相關措施,硬體設備多數均採用省電、環保標章之型號,校園內也隨處可見環保、節約用水用電標示,午餐、午休時間強制關燈,希望從日常生活即落實節能減碳。

 

5.在地食材製作教學

健體課老師進行在地食材有機三明治教學,並自行撰寫學習單

 

6.創新滅蚊方法

一、學校魚缸種植水生植物進行綠化以外,裡面養小魚吃掉蚊子孓孒。

二、水溝加設綠網,防止蚊子進入產卵,亦可過濾落葉防止造成阻塞。

 

7.

 

 

 

三、學校實施環境教育的困難、需求:

目前困境

未來改善

需求提出

1、 本校專業環境教育師資欠缺,需多計劃皆須仰賴外聘人員共同辦理,無法貫徹一致,實為一大問題。因此本校鼓勵教師多參加相關研習,增加自己環境教育知識。

2、 國中階段課業繁重,無法使用較多時間於相關議題,融入教學需更多領域教師群策群力方能達成,增加實施難度。

3、環境教育議題需要與學生日常生活環境相結合方能引起動機,須結合社區資源及人力才能更有效果。

填表人

總務主任

輔導主任

學務主任

教務主任

校長

李星熠

李財金

陳業漪

江東茂

簡煌銘

林琦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