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2-5-4 參訪羅東農場、林場
照片說明:本校學生至羅東農會參觀豆奶、皮蛋製作過程,並且至羅東林廠
進行環境教育參訪,了解本縣林業發展歷史。
目標:
1.參訪羅東農會養生休閒驛站,了解農產品皮蛋、豆奶、米餅、爆米香的製程與行銷,並了解食安對人及對環境影響的重要性。 2.參訪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觀察日治時期太平山伐木工具、運送方式、存放木材等工作流程與當時人們的生活型態,進而愛護保護我們的家鄉與自然環境。 3.提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認識家鄉鄉土產業、在地文化,進而培養愛鄉愛土保育的精神。 4.體會到工作人員的辛勞,了解「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
進行方式:
1.集體參訪,由導覽人員講解。 2.分組實作農產品。 3.個人體驗練習。 4.學習單撰寫與總結自己學習心得。
成果描述:
1.同學非常喜歡「移地教學」與「做中學」,這樣的課程是讓學生充滿了求知慾與好奇心。尤其實作課程更是嗨翻天,雖有些吵雜但學習效果卻很好,沒有人在打瞌睡。 2.面對生產機具與生產環境,學生開始感恩這些工作人員的辛勞,並思考自己未來人生的工作志業方向。
實施心得:
1.生活周遭常吃的皮蛋、喝下肚的豆奶,透由導覽人員在生產機具面前解說與操作,讓同學了解原來市面上販售的皮蛋、豆奶是如此這般製作出來的。而在製作前原料選擇與裝瓶裝箱打包、運送等製作流程,看見廠商如何加入有機、環保的概念,減少消耗地球資源、環境負荷的用心。如豆奶裝瓶時,不使用塑膠瓶而是採用玻璃瓶罐,是較有環保、永續的理念。 2.學生個人可直接體驗爆米香自己動手操作打開時的香氣四溢,是很難得的經驗,打開後可在現場再滴上幾滴蜂蜜就可以現吃,這項體驗是非常受到學生的喜愛-加熱後要打開時「蹦」的一聲,是很能體會到「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 3.參訪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時,學生瞭解到森林對我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尤其在現今極端氣候暴雨急下時,森林樹木具有涵養水分功能與避免土石流的發生等。且藉由園區的機具陳設與木材實體呈現,很容易達到「寓教於樂」之外,更能體會當時人們的生活工作型態的辛勞,進而思考環保與經濟發展、山林開發,熟重熟輕,珍視我們所擁有的大自然資源。 4.體會到前人的付出,才能讓今日的我們能坐享其成,培養學生其感恩的心,進而發覺自己未來應如何學習,如何貢獻自己的才能,讓社會與人類文化更加美好。
學習者心得:
1.704羅O芹:我了解米餅的製作過程,運用機器製作與定型令我印象深刻。而我做爆米香的過程中,那一蹦的一聲,讓我很有成就感。在羅東林場可以觀察到以前運送木頭的方式,如運用火車,儲存木頭的地方也有許多鴨子,在這地方不時可以聞到木頭的香味。 2.705李O穎:今天我學到豆奶、皮蛋的製作方式,體會到這些辛苦的員工必須忍受30度至40度的高溫及機器運轉的刺耳聲音,希望我不要浪費眼前的食物。 3.705李O瑩:導覽人員介紹的很幽默也很有趣,我也體驗到爆米香、爆米餅和皮蛋製作等,米香是用米和糙米所製作,皮蛋則是用新鮮的鴨蛋去做的,而且要浸泡40天呢?我體會到這裡工作人員的辛苦。另外看到高溫殺菌的瓶子,把瓶子套上塑膠套,然後用包膜成一箱箱,包好出來得豆奶瓶竟然是熱的。我們也去了羅東林場的竹林車站旁的小木屋,第一次進去感覺好涼又有很香的木頭味,導覽人員說是檜木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