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環境教育基金補助環境教育專案計畫書
計畫名稱:「佳『窯』上桌—窯烤在地食材教學」
一、目的
為使學生瞭解自己土生土長的環境,並且省思這片土地所提供給人們的各種珍貴資源,期待藉由本教學計畫的實施,融入自然、綜合、藝文領域,緊密學生與土地之間的連結,並能加以珍惜、使之永續發展,特制定本教學計畫。
二、環境教育之主題及內容
「永續」、「再生」、「循環」一直是本校推行環境教育的主軸與中心思想,因此持續推動設立教學農園並搭配落葉堆肥箱施作,同時帶領師生觀察土壤剖面圖,了解表土之下的生物相,以及認識校園植物等等,讓環境教育的課程設計上也有「循環」的圖像。
本次本校環境教育再度以「在地食材」為主題,但與往年不同的是,本次食材將完全取自教學農園所種植的蔬菜,並且由學生自行掌握烹調流程,且烹調器具不使用瓦斯爐,而以師生協力搭建的磚窯並搭配傳統燒柴的方式進行,整個活動進行都以教學農園為中心,從食材、燒窯所需的柴火都是就地取材。從菜園到餐桌,故本活動融合自然、綜合、藝文等三領域,戮力完成本計畫。
(一)課程設計
1.自然領域
本計畫的執行上,舉凡植物的生長、工程所需的力學知識、燒柴所需的空氣
熱對流知識、乃至牽涉到的窯體形狀設計、拱形窯門搭建的技巧、甚至磚頭排列、水泥調配的比例,無一不與自然領域有關,這些背景知識可預在教室內先行學習,再到農園體驗。但具備理論還不夠,實際執行時仍需有經驗老到的師傅進行示範,故本計畫會再邀請社區人士到場協助。
2.綜合領域
由於食材烹調涉及家政類的專業知識,從摘取、揀選、清洗到下鍋,莫不建立在食品安全衛生的基礎上。另外,營養與否也是我們必須顧及的。本校落實正常化教學,學生在綜合領域老師的嚴格督促下,大都有食材烹飪經驗,或許在摘取、揀選、清洗上較陌生,但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進行本活動。
3.藝文領域
藝文領域課程早已融入在104年度所執行的「戀戀山海—學區環境人文探索教學計畫」,陶藝課程上即以無尾港的水鳥為創作對象,教導學生捏製出一隻隻栩栩如生的白鷺鷥。本活動將再度借重本校藝文領域教師的長才,在磚窯搭建過程中,結合在地特色,陪伴學生在窯體周遭繪製各種與生活經驗相關的圖像,使磚窯本身與校園景色更加融合,同時配合綜合領域,在食材烹調的色、香、味都能給予建議。
4.職業試探
本課程內容融合了三領域的教學,也結合了理論與實務,讓學生探索,農、工、食、藝等多項專業,提供學生體驗、體會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技術是需要多年歷練才能成就,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工」,教導學生「尊重專業」就是要從那些「小事」開始培養。
最後,整個課程均以教學農園為中心,除了磚塊是由專業廠商燒製外,食材、泥土、生火所需的木材都是取自校園內自行生產,甚至搭建窯體時用來增強韌性所需的稻草也是由社區熱心居民提供,埋入窯體中用於增加保溫的玻璃瓶則取自本校回收室聚寶屋或校園周遭民眾所丟棄。讓學生就地取材的經驗使其深刻體會土地承載萬物又供給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瞭解古諺謂之「天生萬物以養民」之內涵,培養學生珍惜萬物之良好品格。
(二)體驗活動
本計畫除了教農園平時即提供師生體驗外,課程內容搭配搭窯活動,將邀請師生共同參與,從窯體設計、泥水攪拌、水平線的拉取、磚塊堆砌等、生火技巧與木材放置、燒烤流程掌握、火候控製等,都有別於課本傳統知識與生活經驗,建立一個理論實務融合與師生情感交流、職業生涯探索的平臺。
三、辦理單位
(一)補助單位: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二)執行單位:宜蘭縣立文化國中。
(三)協助單位:無尾港文教促進會、蘇澳地區農會。
四、辦理日期(或期間)
中華民國105年2月1日~105年11月31日
五、辦理地點:本校教學農園。
六、參加對象及人數:本校七、八年級學生預計共100人。
七、執行方式規劃
(一)課程節數規劃
課程內容 | 節數 | 授 課 地 點 | 講師人數 | |
課程設計 | 基礎力學入門 | 1 | 文化國中 | 校內教師 自行授課 |
水泥調配與 化學反應機制介紹 | 1 | |||
空氣熱對流簡介 | 1 | |||
基本烹調方式簡介 | 1 | |||
施工注意事項與技術介紹 | 2 | 外聘講師 | ||
磚頭燒製產業介紹 與環境衝擊 | 1 | 外聘講師 | ||
宜蘭北津磚窯歷史介紹 | 1 | 外聘講師 | ||
水泥製造業簡介 與環境衝擊 | 1 | 外聘講師 | ||
信大、幸福水泥廠介紹 | 1 | 外聘講師 | ||
體驗活動 | 搭磚窯體驗 | 14 | 外聘講師 | |
有機食材窯烤體驗 | 10 | 校內教師 自行授課 | ||
合 計 | 34 |
| ||
(二)課程內容規劃
課程內容 | 課程目標 | |
課程設計 | 基礎力學入門 | 了解基礎牛頓力學,並會運用在磚塊堆砌上。 |
水泥調配與化學反應機制介紹 | 認識水泥成份並利用已學過的化學反應觀念了解背後原理 | |
空氣熱對流簡介 | 了解如何設計空氣對流通道以增進燃燒效率 | |
基本烹調方式簡介 | 了解烹煮過程所需注意的營養安全與衛生 | |
施工注意事項與技術介紹 | 認識施工的安全事項、準線拉取的方式、磚塊堆疊的技巧 | |
磚頭燒製產業介紹與環境衝擊 | 了解製磚成份、燒製方式與可能造成的汙染 | |
宜蘭北津磚窯歷史介紹 | 認識宜蘭製磚歷史 | |
水泥製造業簡介與環境衝擊 | 認識水泥製造成份與可能造成的汙染 | |
信大、幸福水泥廠介紹 | 認識宜蘭在地產業:信大、幸福水泥廠的歷史與曾經造成的汙染 | |
體驗活動 | 搭磚窯體驗 | 由學生自己拉準線、調配水泥沙漿、砌磚塊 |
有機食材窯烤體驗 | 學生利用農園食材設計菜餚並以窯烤方式進行烹煮 | |
八、預期效益
(一)建立平台,使學生將課本的知識實際運用,並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調整以符合生活所需,以順利解決問題。
(二)藉由此計畫,讓學生深入了解,無論是磚塊、水泥或燃燒的木材、食材等隨處可見又習習相關的材料、食物,其來源與製造過程,都是大自然的贈與,唯有珍惜大自然,才是人類永續發展之道。
(三)提供管道讓學生認識宜蘭造磚與水泥產業的歷史及其對環境的衝擊,並回顧上一代先賢在面對這些衝擊時,如何在產業、經濟與生態發展之間取得平衡。
(四)藉由在實際搭建磚窯的過程,可提供學生另一種職業探索,了解各行各業的辛苦與背後的專業知識。
(五)從菜園到餐桌,食材從採收到煮熟完全由學生自行掌控,藉由品嘗食物原味並與外面的各種加工食品加以比較,促使學生思考,食物中的添加物是否有其必要,另外,外面加工食品可能加了哪些危險的添加物進而注意食安問題。
(六)藉由親力親為的體驗活動,讓學生體會付出勞力與就地取材的過程,學會彎腰、學會謙卑、學會感恩。
九、經費來源及分配
支用項目 | 單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