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點的露天上層處理別︰ - 覆蓋落葉(學校產出)
- 覆蓋雜草(學校產出)
- 覆蓋堆肥(學校產出)
- 表層淨空(保持地表不能有任何植物,但不可使用除草劑)
- 對照組(任草本雜草叢生,不可留灌、喬木)
- 覆蓋落葉,並種植多年生草花
- 覆蓋雜草,並種植多年生草花
- 覆蓋堆肥,並種植多年生草花
- 表層淨空並,種植多年生草花
- 堆肥混入介質土壤中,並種植多年生草花
一.逐年以不同性狀介質土壤為觀察紀錄 如︰深層土壤(厭氧的地下室土壤)、砏土(砂石場清洗後的底泥)、紅壤土、清紗、爐渣、礫石土、水田表土、旱地表土等。 - 以三年為觀察時間,經歷春夏秋冬、降雨、酷暑等自然氣候洗禮。
2. 觀察實驗期程結束時,原介質土壤全數取出,再覆新的介質土壤。 二.介質土壤檢驗 - 新購進之介質土壤採樣後,送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土壤檢驗室檢驗。
- 操作一年後再送檢一次。
對照操作前後介質土壤性狀之差異度。 檢驗內容以花蓮區農改場檢驗項目為主,如︰磷、鉀、鎂、鈣、鐵、錳、銅、鋅、電導度(ms/cm)、有機質% (OM)、酸鹼值(PH)等。 三.成立學習與管理團隊 邀請七年級學生(20人)擔任固定管理者,負責定時文字紀錄、影像紀錄、除 草、實驗材料添加、夏季水份管理(尤其是暑假)及數據整合工作,並要求完 成報告,請學校對管理學生敘獎。管理工作需組織分工,並建立標準作業程 序(SOP),文字紀錄可預先製作表單,及建立分享機制。 四.融入領域課程教學 課程間由老師帶領學生進入各觀察點,說明實驗目的,觀察並介紹表土生物相的自然產生,離開前須回復表層原性狀,並要求學生共同維護,以達紀錄的精準。 五.實驗紀錄 實驗中及各學期結束前(共四次),邀請昆蟲專家做生物相調查。紀錄發現之物種,以高解析度、高畫質相機拍特寫,以為基礎資料之建檔。 九.「土壤是活的」研習管理營隊課程內容及影像紀錄 課 程 內 容 | 室內/室外 | 節數 | 認識土壤 | 室內 | 1 | 土壤與肥料 | 室內 | 1 | 有機廢棄物露天自然堆積(露地堆肥製作)與蟲相誘發 | 室內 | 1 | 土壤昆蟲認識 | 室內 | 1 | 戶外落葉層昆蟲相之觀察 | 室外 | 2 | 有機質肥料(固、液態)的製作說明 | 室內 | 2 | 有機質肥料製作實地操作 | 室外 | 4 | 實驗基地的建置 | 室外 | 8 | 觀察與記錄 | 室外 | 4 | 成果分享與討論 | 室內 | 4 |
經費概算 申請補助壹拾肆萬柒仟陸佰元整 項 目 | 單位 | 數量 | 單價 | 總價 | 備 註 | 工程費 | 式 | 1 | 70,000 | 69,400 | 整地、10座觀察點、通道鋪面 | 講師費 | 節 | 16 | 1,600 | 25,600 | 外聘1600×4 內聘800×24 | 雜支 | 式 | | 5,000 | 5,000 | 茶水、誤餐費、工具,紙本或其他 | 總計 | | | | 100,0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