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立文化國民中學簡易堆肥槽設置計畫
壹、依據:宜蘭縣政府100年10月30日府授環廢字第1000061843號
貳、計畫背景
有機廢棄物處理於發生源,並融入教學課程內容,是環境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但各校基於校園腹地、產出量、堆肥化方法、營養午餐為外包制等諸因素,始終無法對該校有機廢棄物產出量全數消化。現階段問題︰
一、外包制的營養午餐廚餘產出
教育制度內對營養午餐有嚴格的規範,得標廠商必須精算營養成分,並提前公佈下一個月的菜單,為符合法規及合約規範,對飲食營養及菜色分配,未必如學生意,故廚餘產出量逐日不同。對烹調前的外位葉、蛋殼及食用後之廚餘、果皮,現皆商請養豬業者於當日清除。
二、各校自行處理的困難
廚餘產出量中最大比例來自湯汁,各校並無廢水處理設備,若將湯汁過濾、瀝乾,再取固態廢棄物堆肥化,又恐將影響學校末端水源之圳渠。而氮源成份高的廚餘,在堆肥化過程又需大腹地、大量碳源資材以茲發酵作業,攪拌與翻動作業時,又因乳酸菌與酵母菌發酵作用而產生酸黴味。若直接將廚餘類與落葉雜草堆肥化,將因湯汁過量致使含水率過高,引發厭棄發酵而產生惡臭及蒼蠅叢生。
本校曾獲貴局補助,購置由奧地利進口之保溫堆肥箱,放置於校園落葉產出量較大處,但因颱風因素,常被吹得支離破碎,組合的插銷亦常斷裂,且其容積約1立方公尺左右,實難造成有效發酵。本校亦曾運用森林生態系統法則,將落葉堆積於喬木主幹處,四周再環形種植花草,發展多層次種植之特色,但因夏季酷暑導致花木枯死,及因強風吹襲,致使落葉無法集中於喬木主幹處,反倒造成校園之髒亂。
參、計畫目標
一、充實本校環境教育教學區之完整性
二、落實有機廢棄物堆肥化的環境教育
三、結合自然領域課程
肆、計畫內容
一、充實本校環境教育教學區之完整性
本校於操場北側至圍牆邊空地,原為陳年垃圾堆,業已於99年在地食材計畫,將之清除並建構成教學農園,現仍持續作業栽培中。亦將規劃「土壤是活的」的教學區塊,若能結合本計劃的實施,將可增加環境教育於校內的活潑性及環境教育教學區之完整性。
|
本校與環境教育教學區位置圖
![]() ![]() |
環境教育教學區內各教學單元教學區配置圖
二、落實有機廢棄物堆肥化的環境教育
計畫之簡易堆肥槽設置13.5立方公尺容積(長3公尺×寬3公尺×高1.5公尺),三面以具通氣的空心磚堆疊牆,第四面牆留1 公尺寬的操作門(以木板逐層架高式),底面與原地表土壤接觸。並於堆積槽內豎立數根穿孔之塑膠管,利用煙囪效應原理,發酵中的熱氣從穿孔的塑膠管排出,順道拉引冷空氣從空心磚縫隙進入,形成良好之好氧發酵環境。
堆肥槽簡圖
三、結合自然領域課程
可成立學習營隊,針對發酵現象的產生,觀察紀錄處理數量、不同堆積深度其溫度變化、生物相的產生、煙囪效應對發酵作用的助益、混合部份廚餘堆肥化的發酵變化等,都可作為長年性的輔助教學項目。基於數據之有效掌握,需建立相關事項的標準操作程序、表單等,年度結論可書寫報告或小論文。
四、簡易堆肥槽的管理
學習營隊的學生,因觀察紀錄的需要,即可負責管理之責,防微杜漸於施設簡單,管理困難的陋習。
伍、經費概算
項 目 | 單位 | 數量 | 單 價 | 總 價 | 備 註 |
空心磚 | 塊 | 150 | 65 | 9,750 | 牆用 |
沙 | 立方 | 1 | 1200 | 1,200 |
|
水泥 | 包 | 3 | 180 | 540 |
|
級配 | 立方 | 2 | 800 | 1,600 |
|
紅磚 | 塊 | 500 | 3 | 1,500 | 地基用 |
活動門 | 組 | 1 | 8000 | 8,000 | 不銹鋼製(含導引溝槽、組合門板) |
溫度計 | 組 | 1 | 5,000 | 5,000 | 30、60、100公分各1枝 |
塑膠管 | 枝 | 2 | 400 | 800 | 塑膠管穿孔供通氣用(含穿孔工資) |
鋤耙 | 枝 | 2 | 500 | 1,000 | 翻攪混合用 |
雨鞋 | 雙 | 5 | 100 | 500 | 進入槽內傾倒、翻攪時用鞋 |
合 計 | 新台幣 貳萬玖仟捌佰玖拾元整 |
承辦人: 學務主任: 總務主任: 校長:
會計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