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環境教育基金補助環境教育專案計畫書
計畫名稱:一條生命之河-冬山河畔遇生態
- 目的:
孝威國小位於五結鄉的偏遠角落,班級數只有7班。學區居民世代以農及漁等勞動類職業維生,且以國、高中學歷居多,多數單親或父母親長期外地工作,重視智育忽略品格教育,學生家境狀況並非很好。加上學習弱勢學生人口比例高達31%(含隔代教養、原住民、低收入戶及身心障礙類學生、新移民外籍配偶),因此主動帶著孩子參加藝文活動的家長不多。因此本校雖尚未及於規定的偏遠標準,學校卻囿於師資藝術專業性不足、學生人口分散、家長背景差異大…等因素,無法適時提供給學生走訪生態地點及藝術人文領地的機會。
希望能透過本計劃讓學生多體驗校外生態及藝術活動,活化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藝文領域內容,落實鄉土教育的推展,不但讓學校學生、老師與家長能獲取更多社會、藝術創作或鑑賞方面的教學資源,讓學習者皆能體驗一個具有鄉土性、環境保護及生態性認識的學習歷程。
二、環境教育之主題及內容:
(一)搭配各科課程部分:
1.結合學校特色課程上學期「台灣生態印象」與下學期「台灣人文筆記」單元,認識台灣的地理環境與冬山河畔的噶瑪蘭平埔族族群。
2.結合五年級上學期自然與生活科技南一版第四單元「山河大地」的探訪河流,親自實察認識地下伏流,以及上下游的岩石實況。
3.配合國語五上第二單元「走進大自然」,從自然的環境間悠遊,體驗山邊水畔的各類生態,從鳥類及魚類中,認識大自然的生態系統。
4.搭配社會五上之「台灣的環境災害」單元,認識「芭瑪颱風」對於冬山地區淹水的影響。
5.搭配五下社會「追尋先民的足跡」單元,遠眺「丸山遺址」,了解先住民與冬山河的關係。
6.搭配六上社會「社會變遷」單元,了解從農業社會到工商業社會。「福爾摩沙我的家」,關心居住的大地。
7.六年級並搭配學校特色課程,探訪一條宜蘭的生命之河-「冬山河」。
(二)搭配環境教育連結之主題及特色部分:
1.本計劃協助學校改善校外教學現況,增加學生知識領域與學習經驗,亦能提昇環境教育品質,朝更精緻與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以提昇師生對環境的態度與責任,培養關懷環境的現代公民。
2.本計畫行程安排於週二及週四兩日,除讓導師及講師隨行外,亦安排自然及社會科老師隨之同行,吸收兩位老師解說的菁華,只要這一次的安排,希望就能讓這兩條路線定案下來,可以設計成屬於孝威國小的特色路線,每一屆要畢業的學生必定會走訪過這兩條行程中其中一條。之後之解說及學生帶領則由本校老師自行帶領、自行解說介紹即可,能收到極大的教學效益。
3.本校原就已在規劃校外教學的路線,希望能將一至六年級校外教學的路線逐漸規劃完成,由於每段路線教學的點不能過多,不然將會造成走馬看花,學生無法消化的結果。因此,本次路線的規劃是個起始,將想法轉化成為現況的實施,讓學生在進行教學時能夠真正落實校外教學實地考察的精神。與課程結合,與生活銜接,與其日常周遭每日接觸的範疇相連。總要有實現計畫的可能,才能驗證想法的可行性。每次校外教學的實施都是下次教學的起點,有了固定路線的規劃,學生將是最大的受惠贏家。
三、主辦單位:宜蘭縣環境保護局
承辦單位:五結鄉孝威國民小學
協辦單位:孝威國小教育基金會、孝威國小校友會
四、辦理日期:103年9月15日至103年10月16日
五、辦理地點:冬山河從上游縱跨下游
六、參加對象及人數:五、六年級師生60人及社區民眾10人,共70人
七、執行方式規劃:
(一)辦理此項活動之理由:
1.師資與資源現況概述:
本校位於冬山河畔,又與蘭陽溪比鄰,在發展學校特色課程中與冬山河的關連性極強,與水資源的認識又有很重要的相關,因此對於冬山河的認識成為課程中最重要的必要條件。草嶺古道雖然距離學校較遠,然而在五、六年級社會科的領域中認識宜蘭的開發及先民開墾的辛勞是一段重要的課程,「老師說不如親眼見,看圖片不如親身走一趟」,在帶著走的能力教學中,現地參訪及實際體驗成為最重要的教學安排。目前編制內的11位教師之中,老師在數理科的專業背景上僅有三位專業身分者,因此,在教學上我們希望引進專業的解說講師,帶領我們現地認識環境與現況。
2.教學上的回顧:
往昔在進行校外教學等類課程時,往往只能囿於現況困境,將冬山河的溯源課程簡短為點及圖片的認識。今年我們希望能夠將這兩條我們在教學上認為非常重要的校外教學實訪課程真正落實。並且因為參訪而將路線及教學點確認下來,未來能製作成學習單及教學資料庫,提供未來老師參考使用,成為孝威國小要畢業前必定得完成的校外教學認識課程,真正與學科教學及學校特色課程結合。
(二)環境教育課程方案
計畫名稱 | 講師 | 教學點安排 | 各科教學搭配 | 辦理時間 | 備註 |
一條生命之河-冬山河畔遇生態 | 邱水金老師 | 第一段:
第二段:
| 除導師的縱向教學外,搭配自然科老師及社會科老師同行,以一條校外教學的路線,進行各科橫向上的教學連結 | 五年級師生及社區民眾: 103年9月15日辦理室內課程解說
103年9月16、18日實地探訪
六年級師生: 103年10月13日辦理室內課程解說
103年10月14、16日實地探訪 | 以兩個半天的方式作為行程規劃,避免學生過於勞累,降低實地探查的效果。 第一段:冬山河上游、八寶村至五十二甲。 (7:30出發,8:00~12:00),行程四小時。
第二段:由冬山河古河道至流流社,順流至冬山河河口 (7:30出發,8:00~12:00),行程四小時。 |
工作職掌 | 1.教師工作職掌: |
(三)環境教育解說人力之規劃、師資
(1)學校成員
工作分組 | 職稱 | 姓名 | 推動角色、工作項目 |
主任委員 | 召集人 | 吳校長枝坤 | 總理相關實施計畫、統籌指導 |
企畫組 | 教導主任 | 陳保華 | 1.任務編組分工督導 2.本案業務聯繫承辦 |
企劃組課務組 | 教學組長 | 黃貞瑜 | 1.工作企劃與執行 2.相關成果工作課程內容編寫 3.成果資料彙編統整、教學情境影像記錄彙整 |
領域協同教師 | 導師 | 張芳嫺 (五年級)
吳宏寧、翁健庭(六年級) | 1.與專業解說員協同教學 2.配合課程並帶領學生一起參與學習 3.針對相關課程進行研究延伸學習 4.課堂教學記錄與拍照 5.彙整各年段相關課程進行活動照片之電子檔 |
(2)外聘解說員
編號 | 姓名 | 專長/學經歷概述 | 行動/住家電話/E-mail |
1 | 邱水金 | 宜蘭縣考古專家/復興國中退休教師 | 9540067 |
八、預期效益:
本方案的「一條生命之河-冬山河畔遇生態」進行方式採取校內先進行簡報介紹,對於參訪環境先做一番了解,並能明白未來將要仔細欣賞及認識的生態地點及藝術特點,了解其先備的知識後,再進行實地的現地參觀訪查。這樣的課程規劃不但可以讓學童在進行校外教學前能提早認識要去參訪的地點,並且能夠透過網路資源的搜尋,進行參訪地點的自我的再認識,提升學生對於參訪點的實質認識,也引發其真正的興趣。現地參觀則以部份解說及學習單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可以做進一步深化的認識。從校內的提前認釋到學生自我的搜尋了解,進而邁入地點的深化觀察及記錄,最後再以作文方式回饋反芻參訪的收穫,此項路徑的規劃可以真正落實校外教學的教學模式,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本次計畫實施對象為本年度五、六年級師生60人及社區民眾10人,預計明年已上過該課程的六年級學生(今年五升六的學生)能以此計畫的學習模式來探索宜蘭的另一條生命之河─蘭陽溪。
九、經費來源及分配:
本項計畫所需總經費73800元。
預定申請環境教育基金補助60500元,占81%。
本單位負擔13300元,占19%。
支用 項目 | 單價 | 數量 | 金 額 (單位:元) | 用途說明 | |||
本計畫申請金額 | 其他單位( | 受補助單位分攤金額 | 合計 | ||||
解說員鐘點費 | 1600 | 20 | 32000 | 0 | 0 | 32000 | 校內解說兩場各兩小時,校外現地探查解說兩場各8小時 |
車資 | 6000 | 4 | 16000 | 0 | 8000 | 24000 | 探查用遊覽車 |
餐費 | 70 | 140 | 0 | 0 | 9800 | 9800 | 五、六年級各35人,各兩天 |
實察手冊製作費 | 100 | 70 | 3500 | 0 | 3500 | 7000 | 製作學習單及實察單使用(紙張、碳粉、墨水、彩色筆、雲彩紙等) |
雜支 | 1000 | 0 | 0 | 1000 | |||
合 計 | 52500 | 21300 | 73800 | ||||
分攤總比例(%) | 71% | 0% | 29% | 100% | |||
本計畫未向其他單位申請補助特此切結 |
十、附件:計畫執行地點現況照片、立案證書影本、通過認證證書影本及其他與計畫申請有關之資料或證明(佐證)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