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時間:106年6月8日
主講人:台灣麥克編輯-徐千賀
主題:生活、科學與閱讀
今天的與作家有約很特別喔,請到的是台灣麥克的編輯,來為大家介紹圖書館正在展出的「少年科學偵探CSI」
一次舉辦兩場,第一場10:30~12:00,對象是六年級
第二場13:30~15:00,對象五年級
小葉老師兩場都有參加,然後發現兩場內容不太一樣耶!
(第一場生活中的科學舉例:槓桿原理
第二場生活中的科學舉例:運動科學)
徐編輯是師大國文系背景,演講經驗200場,說話幽默、內容有趣,小朋友很喜歡呢!
一個半小時的內容大致是:
室內聽講:分享童年和閱讀的關係、生活中的科學1小時
戶外活動:玩飛行罐
短短1.5小時,毫無冷場! 太厲害了~~
第一場回顧:
徐編輯先用自己的童年故事開場:
小時候很愛講話,常常被老師換座位,後來換到老師旁邊,老師讓他讀很多書,然後就和他聊書的內容
他說,他數學非常差,大學聯考數學只考了8分,可是他的國文和英文90幾分,他也如願做了他喜歡的編輯工作
小時候他曾經問過老師:為甚麼都要他讀課本上那些沒用的知識呢? 難道只為了考試
老師回答說:課本的知識都是有用的,沒用的不會放在課本
小時候他對這個答案很不以為然,長大後他才慢慢理解這個答案
例如:以前物理學的「槓桿原理」到底有什麼用?
以上這些情況,車內的人該怎麼逃生呢?
1.擊破玻璃,可以拔出座椅頭枕,把支架插入窗戶與窗溝縫隙,利用槓桿原理,就可以輕易打破玻璃
2.如果車子慢慢沉入水裡,可以打開窗戶的時候,就從窗戶逃生
3.如果整台車都在水裡,這時不可打破玻璃,因為水壓會讓玻璃向內飛濺,反而會造成車內人員傷亡
接著進入CSI,什麼是CSI呢? 就是犯罪現場調查
早期美國調查案件仰賴:證人證詞和證據,但發現這兩樣東西越來愈不可靠
徐編輯用一段影片來說明「眼見未必為憑」,請大家仔細看喔!影片中白色衣服的人傳球傳了幾次
當大家都仔細在算完傳球次數時,原來編輯要問的問題是:你有看到中間出現一隻大猩猩嗎?
蝦米! 哪時有大猩猩,我怎麼都沒看到!
再看一次,哈哈哈哈!真的有耶! 而且超大隻的
再試一個認知錯視的例子,你有看到照片中的屁股嗎?
哈哈哈!原來大腦真的會騙人耶!
進入「少年科學偵探CSI」其中一個案件,要怎麼知道哪一個是開槍的搶匪呢?
答案:透過硝煙反應。
從硝煙反應,講到槍的構造
原來其實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而當初提出這個理論的是 牛頓,牛頓一定沒有想到他的理論後來會被用在子彈上
再舉一個例子,伯努利的流體力學,後來被廣泛用在飛機機翼上
有抓到徐編輯想表達的嗎?
每一個知識,都有可能經過累積、引發一個新的發現或發明
最後要讓大家玩的,就是應用「流體力學」原理的「飛行罐」
材料很簡單,大家在家都可以自己做:
一個寶特瓶剪中段,用絕緣膠帶繞18圈就完成了!
透過旋轉,可以飛很遠喔! 大家迫不急待要試試了!
真的可以飛很遠,因為男生把飛行罐飛到對面樓頂啦!
第二場回顧:
前半小時自我介紹大同小異
但第二場的科學舉例則換成了運動科學
投籃命中率和角度很有關係喔!
接著一樣進入CSI主題,又要來看有趣的傳球測試
小葉老師跟著看第二次,嘿嘿,這次總算有看到大猩猩了!
講解完眼睛和大腦的關係後,第二場看第二個案件
酒店裡有人被殺了,服務生證詞:看到一個穿紅衣戴紅帽的人離開
最後真相大白,原來在紅光照射下,白色衣服看起來就像紅色衣服,兇手並不是紅衣人,而是白衣人!
徐編輯準備的內容讓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最後一樣進入飛行罐原理介紹
看完老師示範,大家都躍躍欲試了呢!
這次小葉老師把五年級帶去操場,免得又像六年級學長一樣,把飛行罐射到對面頂樓去!
(感謝各班導師提供照片)
結果,五年級的飛行罐不但飛得更遠,還飛到司令台上去啦~~
今天的「與編輯有約」結合知性與趣味,寓教於樂,很特別的一次講座,感謝台灣麥克與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