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福佬系 創作歌謠

第四篇  福佬系  創 作 歌 謠

自從三百多年前,荷蘭人在台灣掛上三色旗開始,到日治時代,台灣已經五度改換旗幟。

         1895年,台灣變成日本帝國的殖民地。全島改換「太陽旗」,統治階級改變了,人民連日常使用的語言、文字,也必須已變,台灣民眾又開始重新學習、適應。

         然而,台灣各地的抗日義勇軍們,仍然前仆後繼、奮勇不屈的抵抗著……

         台灣的人民,在這一場歷史的變局裡,生存奮鬥的意志終究沒有消沉,但精神上的挫傷,卻是斑斑可考。

         相對於傳統民謠,我們稱為創作歌謠。其詞、曲創作者皆是信而有徵的。

         根據文獻記載,台語創作歌謠發軔於1920年代,正值台灣非武裝抗日運動的澎湃時期。作品有「台灣自治歌」、「咱台灣」及「農民謠」等激發人民愛台灣之作品。

         1932年,一部名為「桃花泣血記」的影片來臺上映,電影公司以製作宣傳歌的方法招徠觀眾,台灣的第一首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就在詹天馬先生填詞王雲峰先生譜曲的合作誕生了。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