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台灣的生態環境
生態指的是生物之間及其與環境相互的關聯性;生態環境則指形成此一生態現象的背景舞台,例如以兔子的生態而言,應包含同種兔子、兔子與其它相關動物、兔子與草生地之間關係的種種訊息,而兔子的生態環境則是發生前述生態現象的草生地。生態環境的形成常受到地質背景、地理位置、地形與氣候等的影響,台灣的生態環境亦不例外。 台灣的面積雖然只有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卻擁有相當豐富的生物資源,以單位面積的種類而言,與世界其它地方的同類生物相比較,常居世界之冠,這全要歸功於她擁有極其多樣化,可供生物棲息的生態環境,而這些多變化的生態環境則有賴她所享有的環境因子,以及自台灣島形成以來,即未曾遭受嚴重的冰河侵襲。 地理位置與氣候:由於身居歐亞陸塊的東南側,徜徐在台灣海峽和太平洋之間,所以影響其溫度變化的因子相當多,例如海洋的洋流環繞四周,雨量充沛,形成濕潤溫的氣候,冷氣團南下時則氣溫降低,加上台灣位於氣候分界的北回歸線之上,以北為副熱帶,以南為熱帶氣候,所以台灣低海拔南北部由於季節性溫差與降雨量不同,生物種類也多少有所差異。 地形:台灣北起台北縣南至屏東縣,其中不乏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山頭綿延不絕,加上台灣地質年齡輕,所有山嶺均陡峭險峻,造成隨海拔高度變化的生態環境以及局部多變化的微環境。 台灣的生態環境可分為水域和陸域兩大類,水域生態環境又可分為數類,各有不同的生物棲息其中,例如山地湖泊、溪流、蓄水池、水塘、溝渠、河流、河口及海洋等。稀有植物東亞黑三稜即生長在新竹縣的鴛鴦湖及宜蘭縣的神祕湖等山地湖泊中;台灣特有魚類台灣鱒則生長在含氧量充沛的大甲溪上游;而河口環境由於淡鹹水交會,以及由內陸沖刷下來的養分,形成一種極具特色的生態環境,常為經濟上極重要的漁場。 ▲ 照片 7-1 高山寒原:在高山寒原地區土壤化 育不佳,常僅見碎石坡,保水不昜,對生物 而言是嚴酷的環境,只見岩縫中的草本植物 及貼伏地面的灌叢植物。照片所見為南湖圈 谷,右上為南湖大山。 ▲ 照片7-2鐵杉純林:屬於高海拔針葉林 帶的一種森林型。鐵杉的樹冠開展且 分枝較多,有別於其他的高山針葉樹 樹種,在台灣主要分布於海拔2400至 3000公尺之間。 ▲ 照片7-3高山芒草原:高海拔的森林經大火浩劫後在土壤淺薄的石礫地,通常能迅速發展出,屬於自然次生環境的高山芒草原。 ▲ 照片7-4台灣二葉松林:高海拔森林經摧毀 之後,最早形成的次生林。 ▲照片7-5桂竹林:是中低海拔常見的人為植生環境之一。 ▲照片7-6果園:照片為宜蘭新寮地區 的柑橘園,屬於人為植生環境。 ▲ 照片7-7茶園:松羅村玉蘭茶園,亦屬於人為植生環境。 人為植生、無植生及特殊環境,一般較不受海拔高度限制,例如人為植生環境是由於人類開墾所產生的;無植生環境可能是自然崩塌地、住宅區水泥地或是初墾地;而特殊環境地質條件影響較多,如火山噴孔、石灰岩地等,常有較特殊的生物棲息其間,石灰岩植物即是一個例子,該類植物只生長在石灰岩地區,而火山植物只生長在火山噴孔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