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落的形成 | |
隨著吳沙在宜蘭墾拓腳步的推展,漢人為求在西邊山林的泰雅人聚落,和東邊平原海岸的噶瑪蘭聚落的緩衝地帶間生存,因此集眾群居,以維生命安全。他們共同防禦原住民的反擊和殺害,形成了許多圍、結、城等聚落。 | |
城:在番社附近,居民為防禦泰雅人侵襲,築土垣保護聚落稱為「城」。這類地名,多數為客籍移民聚落,但後來也有閩籍移民遷入,如內城、客人城、阿兼城等。 | |
圍:吳沙最早召募墾民入墾於今日頭城,當時以土石築成牆垣,形成聚落,叫「頭圍 」。「圍」有依開墾時間先後次序命名的,如二圍、三圍、四圍;另有依築圍的材料及人名命名的,如茅埔圍、零工圍、張公圍等。 | |
結:早年新開墾的土地,是由數人或數十人合力進行的,墾首稱為「結首」。他們向政府申請墾照,合力合資開墾,開墾完成後,再將各結首畫分地段,依序編為頭、一、二、三結等,後來在該地形成聚落,便以該結為地名。如二結、五結、十六結等。 | |
活動 請教地方耆老,現在居住地的古地名叫什麼﹖有沒有特別的典故或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