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方眼裡的噶瑪蘭

,一艘葡萄牙商船在中國東南海上行駛。當船駛過台灣海峽時,船員望見台灣島森林蔥翠,風景秀麗,不禁歡呼「哇!福爾摩沙!福爾摩沙!」(哇!好美麗的島嶼啊!)從此歐洲人就稱台灣島為「福爾摩沙」。「福爾摩沙」因此被畫入了世界地圖,使台灣正式躍上世界舞台。

葡萄牙船員遙望台灣高呼I Ina Formosa

間,荷蘭人和西班人都曾經佔領過台灣,並且對當時住在宜蘭的噶瑪蘭人產生一些影響。
西班牙傳教士首先來到噶瑪蘭傳教,為噶瑪蘭地區引進近代文明。不久,荷蘭人接著到來,他們為了增加稅收,指導居民開發農地,興修水利;為了傳教,他們在這兒建教堂,並傳授「羅馬字」,對噶瑪蘭的開發和教化頗有貢獻。


荷蘭人進入蘭陽平原的時間,大約比吳沙入蘭陽墾殖早了一百五十年。根據歷史記載.距今三百五十年前,荷蘭人曾對台灣全島進行戶口調查,當時蘭陽地區的噶瑪蘭人,共有45個部落,將近一萬人。


馬偕為台人拔牙圖 (宜蘭縣政府提供)


馬偕傳士是加拿大籍長老會傳教士。自1873年起,曾多次來到宜蘭,建教堂、傳福音


,並為噶瑪蘭人治病,而得到他們的友誼。由於馬偕的教化,使噶瑪蘭人的傳統禮俗有了



許多改變,有些噶瑪蘭人甚至改姓「偕」,以表示對馬偕的感念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