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縣網有 Mirror CentOS,學校的伺服器更新時非常方便,但這一台 Mirror 的伺服器,因為硬碟損毀,而暫時無法提供服務了,與其等縣網修好,倒不如自行動手架設,因為機器都有,自行購買容量大的硬碟即可。
目前使用的是這一顆硬碟,共有二顆,有三年保固。
目前正在努力 Mirror 中,預計要一、二天才能完成 Mirror。
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宜蘭部落格教育平台 網站》
原本縣網有 Mirror CentOS,學校的伺服器更新時非常方便,但這一台 Mirror 的伺服器,因為硬碟損毀,而暫時無法提供服務了,與其等縣網修好,倒不如自行動手架設,因為機器都有,自行購買容量大的硬碟即可。
目前使用的是這一顆硬碟,共有二顆,有三年保固。
目前正在努力 Mirror 中,預計要一、二天才能完成 Mirror。
因為放置原本學校授權光碟的伺服器,之前出現不穩定的狀況,加上伺服器用的硬碟是 SCSI 的,擴充不易,也難以自行處理,所以新增一台伺服器備用。
使用方式:
開啟檔案總管,在上方式輸入 school 即可。(只能在校內使用)
最近重新安裝一台 Server,安裝好 squid Proxy Server,按照之前的設定方式做了設定,啟動時卻一直出現錯誤。
# service squid start
正在啟動 squid:……………….. [失敗]
檢視 /var/log/message 中的訊息,發現如下的錯誤訊息
Sep 30 11:05:39 free squid[16500]: Squid Parent: child process 16516 started
Sep 30 11:05:39 free (squid): commonUfsDirOpenSwapLog: Failed to open swap log.
Sep 30 11:05:39 free squid[16500]: Squid Parent: child process 16516 exited with status 1
Sep 30 11:05:42 free squid[16500]: Squid Parent: child process 16522 started
Sep 30 11:05:43 free (squid): commonUfsDirOpenSwapLog: Failed to open swap log.
Sep 30 11:05:43 free squid[16500]: Squid Parent: child process 16522 exited with status 1
Sep 30 11:05:46 free squid[16500]: Squid Parent: child process 16529 started
Sep 30 11:05:46 free (squid): commonUfsDirOpenSwapLog: Failed to open swap log.
Sep 30 11:05:46 free squid[16500]: Squid Parent: child process 16529 exited with status 1
Sep 30 11:05:46 free squid[16500]: Exiting due to repeated, frequent failures
[@more@]解決的方式如下:
# vim /etc/squid/squid.conf
加入下面一行
cache_swap_log /var/log/squid/swap.log squid
重新啟動 squid Proxy Server
# service squid start
正在啟動 squid:. [ 確定 ]
學校辦公室使用的 EPSON Stylus Photo 1390 Series 噴墨印表機原本是接一台電腦上,然後用分享的方式來使用,但如果分享的電腦沒有開機,就會無法列印,而且分享的電腦主機執行速度會變慢,所以改用網路印表機的方式。
於是決定購買了零壹的 PU201 印表伺服器,來改善這樣的狀況。
底下是安裝的方式: [@more@]
以 Windows 7 為例:
1. 請下載公告上的EPSON Stylus Photo 1390 Series 驅動程式附檔,有分給 x86 和 x64,下載到桌面並解壓縮
5. 選擇 建立新的連接埠 / Standard TCP/IP Port / 下一步
6. 在主機名稱或 IP 位址中,輸入 192.168.249.195 ,然後 下一步
9.通訊協定選擇 LPR(L) ,佇列名稱輸入 USB ,最後按 確定
13. 搜尋位置請選擇 桌面 ,在解壓縮出來的 目錄上按滑鼠二下
15. 選擇 E_DF1BXP_TAIWAN.IN F,然後 開啟
安裝手續繁雜,如果有安裝上的問題,請洽資訊組代為協助,造成不便,請見諒!
最近因為之前的 Linux Server 硬碟似乎有些問題,所以安裝了硬碟,重新安裝作業系統,原本這一台 lvnovo Server 在 CentOS 5.x 時,會因為硬碟介面卡比較特別,所以會抓不到硬碟,所以用了一些很特殊的方式,才安裝好 CentOS 5,害我一直不敢升級核心及作業系統到 CentOS 6.x。
不過,在 CentOS 6.x 之後,似乎已經解決掉這個問題了,整個安裝都沒有問題,但安裝完之後,螢幕上卻一直出現如下的訊息:
drivers/hid/usbhid/hid-core.c: can’t reset device, 0000:00:1d.0-1.1.3/input0, status -71
在 Console 和遠端一直出現,讓我根本無法操作,原本以為是我安裝的問題,又重新安裝了一次,問題還是一樣,於是就到網路上找了一下,果然也有人和我一樣,碰到相同的問題。[@more@]解決方式:
# echo -1 >/sys/module/usbcore/parameters/autosuspend
加入到 /etc/rc.d/rc.local
# vim /etc/rc.d/rc.local
echo -1 >/sys/module/usbcore/parameters/autosuspend
後記:
後來發現一直出現錯誤訊息的原因,有可能是 Server 上同時接著 USB 和 PS2 的鍵盤,移除 USB 的鍵盤後,似乎就恢復正常了!
在縣內 IPv6 導入學校之前,學校有幸得到宜蘭大學的協助,先進行 IPv6 的試行計劃,因為學校的網路環境比較特別,在經過一番設定和測試之後,所有的網路設備都能以 IPv6 的網路環境正常運作。
但因為伺服器故障及更替,所以有些設定就無法正常使用了,今天特別把它們重新設定完成。並根據 台中縣網的 IPv6 測試網站 ,建立 自己學校的測試網站 。
[@more@]目前學校的 IPv6 網段分配如下:
2001:288:a229::/48
2001:288:a229:1::/64 伺服器網段
2001:288:a229:2::/64 行政網路
2001:288:a229:3::/64 教學網路
2001:288:a229:4::/64 電腦教室
每個在學校任職的老師都會因為使用一些設備,而負有財產保管的責任,這個也是無法避免的事。
自己保持的一個信念就是,當自已因為職務離職時,一定會保管的財產交接清楚再行離職,因為自己不希望,離職之後還一直被問到關於財產的事。
不過也許是學校沿襲習慣的關係,我發覺這一種觀念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有些人離職之後常常財產並沒有移交清楚。也許是每個老師工作上都很忙碌,不清楚自己負責保管的是什麼東西,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問題,也有可能是我自己的問題,並沒有把每一項東西都跟老師解釋清楚,以致於老師不清楚用途,也疏於了解自己保管是哪些東西。
學校的伺服器中,唯一只有二台是使用 SCSI 硬碟的伺服器,在服務 10 多年後,終於掛點了。
一台是放置學校全校授權光碟的伺服器,一台是放置一些舊的班級網頁的伺服器,不過還好的是,授權光碟伺服器的光碟 ISO 檔,剛做完備份不久,而放置舊的班級網頁那一台,則已經出現狀況很久了,在預料之中。
感覺這好像是人生一樣,總是有那些階段,也許該來的總是會來。
本來學校的伺服器都是指定縣網的 140.111.66.56 伺服器來做套件的更新,不過最近發現這一台伺服器連不上了,經過與縣網的博偉老師聯繫後,原因是這一台伺服器的硬碟壞了……..。
想當初是花了幾天幾夜才把 CentOS 給 Mirror 完成的,所以只能自力救濟,先行改用國內的 Mirror 站台。[@more@]底下是操作步驟:
1. 先備份原有的設定檔案
# cp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bak.201308191200
2. 先把縣網的 Mirror 站台 140.111.66.56 加上 #
# sed -i ‘s,baseurl=ftp://140.111.66.56,#baseurl=ftp://140.111.66.56,’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3. 去除原本 mirrorlist 前面的 # 並在最後面加上 &cc=tw
# sed -i ‘s,#mirrorlist,mirrorlist,’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 sed -i ‘/mirrorlist/s/.*/&&cc=tw/’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4. 清除原本的 yum cache
# yum clean all
5. 開始更新
# yum -y update
到此就可以收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