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力行國民小學105學年度學校課程發展條件分析

宜蘭縣力行國民小學104學年度學校課程發展條件分析

向度

現況概述

精進目標

行動策略

課發會

審查決議

課程發展特色與與需求

一、本校位居宜蘭市,相較於其他鄉鎮較具有教學資源上的優勢,在課程發展上自98學年度起亦掌握課程發展的脈動與契機,發揮課發會研發課程之功能,積極研擬、重塑學校課程發展鋼架,於988月完成修改學校發展願景為:「溫馨、健康、活力、卓越」等四大面向。

 

二、學校領導者具課程與教學最新理念,具帶領課程與教學改革能力,各年級逐漸採用「主題統整課程設計」、「協同教學法」等教材教法。課程發展持續進行,並以「感恩惜福重傳承、正當休閒健體魄、多元創新樂學習、科技人文國際觀」為四大課程發展之核心概念,之後並根據四個核心概念發展出四大課程主軸,分別是「感恩心」、「樂活遊、「E科技」、「國際觀」。接著在課發會成員及各學年的討論、統整下完成了各學習領域的課程單元內涵,作為學校課程發展的重要特色。

 

三、校園氣氛良好,容易建立共識。逐漸認同傳統教育觀不符需求,對教育新政策願意全力配合。目前每個學年二~三個班級,教師人數恰當,符合教師專業社群及協同或統整需求,更能落實九貫課程之實施。且校內溝通管道暢通、提供良好環境供組織成員發表意見,讓校內同仁能形成專業社群提供互相交流、共資源享的氛圍。

一、以「學校願景」配合課程主軸與各學習領域之課程內涵逐步落實學校課程之發展。

 

二、從學校及學區特色,發展學校本位課程,進行適性化、個別化教學,鼓勵教師行動研究,辦理各項研習及提供進修訊息,鼓勵老師專業成長進修,關注學生聽、說、讀、寫、算等基本能力,包含起點行為評量、教材呈現、討論、發表、練習、評量、補救等有效教學法,特別重視語文教學、數學學習以及提昇學生的基本學力的水準,倡導及協助教師們進行課程的研發。

 

三、校園規劃與設備,充分配合學校課程發展需求,逐年規劃符合師生需求之各項教學與學習設備,建構多元化的教學、行政大樓、優質的專科教室、增購充實教學設備等。

 

四、課程規劃能有效運用社區資源:將社區資源(如:氣象站、孔廟、宜蘭河、社福館、佛光別院等)納入本校課程中。掌握九年一貫課程發展的理念與精神,並落實「縣本課程」於教育現場。

一、落實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功能,定期、不定期召開課發會議,討論學校總體課程規劃、檢核與修訂事宜,並存留完整會議記錄。系統整理年度會議記錄彙整總表、詳列議題、決議事項及執行狀況供查閱。

 

二、修改審訂學校課程發展之條件分析,檢視學校課程發展設計與學校願景目標之相屬結構。

 

三、充分利用學校及宜蘭在地教學資源進行各領域課程規劃。編擬、增刪學校課程特色主題架構及相關課程計畫,並規劃辦理相關進修研討活動。

 

四、配合「宜蘭縣學校課程計畫備查檢核表」檢視學校課程計畫。各領域課程能規劃符合縣本土化課程行動方案,進行替代、改編、補充或延伸教材,並能結合相關教育活動(如:校慶、運動會、校外教學等)規劃課程。

 

■通過

□不通過

 


向度

現況概述

精進目標

行動策略

課發會

審查決議

課程發展特色與與需求

四、課程發展是現在進行式,需持續精進;教學資源與社區特色營造也是與時俱進,學校課程發展的腳步不能停歇,教學才能益顯卓越。因此本校教師利用週三下午進行教師研習進修活動,進行課程研討、專題講座,進行課程研討、專題講座,學年會議、教師專業對話(教學環境布置、有效教學法、班級常規、多元評量,課程設計),以求能日益精進教師之專業知能,強化教師課程與教學之專業能力。

五、目前學校設有「學校家長會」、「學校教評會」、「班級親師會」、「教育基金會」等組織,逐漸將教師、家長的意見納入各種校務經營中,期許讓學校、家長、社區能共同為學校的績效與成長關注與投入。

六、透過團隊學習及系統思考,凝聚「行政決定權」、「教師專業自主權」、「家長參與權」三者之間的溝通共識,參與決定,共同為學校的願景而努力,採人性化領導策略及轉型領導,加強教師專業對話,為教師增權、增能,讓老師有讀書、蒐集資料、對話、進修成長的空間。

五、提供多元的教學策略與教學環境,培養各項才藝專長、充實圖書設備,發展多面向的語文教學,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擴展生活經驗,培養宏觀視野。發展學童多元智慧,強化社團活動,建立學校本位課程能力指標,發展資訊、英語、鄉土等具特色之教學。

六、推動多元化的教師進修活動,加強教師專業知能與自主,鼓勵同儕進行教學視導,以刺激教師成長的意願、鼓勵教師行動研究,發展教師教學檔案,營造教師參與、成就的榮譽感,願意進行協同教學與專業對話,來促進教學的省思。安排校際參觀,經驗交流,啟發創意,激發改變的意念。

五、因應改革之需求結合社區資源,規劃及設計學校、社區鄉土文化學習,建構學校本位課程,探索社區尋根之旅,建立學生從認識─了解─認同─熱愛自己的家鄉。

 

六、成立各班級「班級親師會」,提昇班級經營的深度與廣度,協助教師設計教學、推展活動。鼓勵學校家長參與,提昇家長對校務經營的關心度,提供家長正確的教育資訊與經營方針。

 

 

 

                                                          

向度

現況概述

精進目標

行動策略

課發會

審查決議

課程發展資源與整合

一、學區家長雖然隔代教養、單親家庭居多,居民以閩南人為大多數,少數客裔及原住民裔,但大多數家長仍關心子女學業、重視教育、熱心校務,部分熱心家長、愛心媽媽、導護志工及圖書館書香媽媽均能支援並投入學校各項活動,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主動協助推展校務,各項社區資源尚稱充足。

二、現有普通教室13間,特教班教室2間、幼兒園教室2間、特幼班教室3間、特教知動教室1間、專科教室3間、樂活教室3間、體育館一棟、圖書室1間、禮儀教室1間、電腦教室2間、智慧教室1間,但因社區較屬老舊社區、人口流失嚴重、且部分學生越區就讀,逐年降低班級編制人數。

三、學校教學、活動、行政資料完整並能充分共享學校網站建置行政及班級部落格,將學校各項活動資料、教學資源掛在網站上,充分符合現代資料管理的理念。

四、學校建置有整體課程、領域課程、彈性課程、九年一貫、教學資源、行動研究與課程評鑑、校務評鑑等教學資源網站,供教師充分運用與使用。

一、落實學校本位理念的課程發展,激發教師教學創新,運用多元創意的評量,提昇學生學習之成效。

二、發揮教師專業自主精神,設計符合學校特色之特色課程與教材,從嘗試中修正、從實驗中進步,從省思中成長,從行動中研究,提昇專業知能。

三、妥善進行彈性學習節數及學習領域的規劃。

四、各學習領域延伸或融入自編或改編教材,形成學校課程特色之發展。

五、協調社區、家長、地方人士共同籌募,為學校增建設施,增購設備。家長會、各屆校友及教育基金會並能提供教學的經濟支持,以補政府財政的不足。向上級爭取合理的經費提供最適的教育環境,整合各種教學資源,有效運用人、事、時、地、物之條件,以充分支援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

一、結合社區資源,發展學校特色;辦理親職教育系列活動及社區外配教育課程,使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讓學校成為社區活動學習中心。

二、建置學校本位課程網頁,架設行政、班級網頁,教學資源網,記錄完整檔案,供全校師生檢核使用,教學資源數位化,建置總體課程、特色課程、各年級領域課程及教學資源課程評鑑等資料,以利分享資源及發展課程。

三、邀請社區資源(佛光行動書車雲水書坊)進駐學校、進行閱讀學習與教學,讓學生能夠有更加深、加廣的閱讀學習,強化學校閱讀課程之實施。成立志工社團、故事媽媽、班親會,協助學校行政及教師教學。

四、法定及重要教育活動、重大議題、縣本課程等,妥善納入課程規劃並據以實施。

五、進行補救教學:加強學生課業輔導。爭取教育優先區經費、爭取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外配子女輔導等經費,照顧弱勢家庭,提昇學生學習效能。

六、引進專家學者、民間團體等,辦理相關研討會或活動,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七、建構屬於學校之學術網絡、擴展學習空間、持續發展校務行政電腦化的作業系統,並整合各處資料,掛上本校資料庫,以達資源共享並充分符合現代「知識管理」的理念建置師生知識管理系統。發揮資訊教育的功能,指導學生充分運用網路資訊,以適應未來學習的趨向。

■通過

□不通過

 


 

<td style="width: 43.95pt; border: solid windowtext 1.0pt; border-top: none; mso-border-top-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mso-border-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padding: 0cm 5.4p

向度

現況概述

精進目標

行動策略

課發會

審查決議

課程發展評鑑機制

 

一、本校於97學年度逐步完成各學年課程評鑑報告書,內容包括:力行國小校本課程發展歷程評鑑、課程發展地圖、課程願景與教育目標相屬結構、學生及家長問卷調查分析等,並有課程實施檢核及建議,內容或不夠完備,但仍逐年努力發展改進中。

二、本校於每學期開始前,透過課發會議討論撰寫課程計畫,各學年討論彈性節數之安排與應用,規劃學校特色課程並統整學校發展願景,並融入教學活動之中。並由課發會議審查,確定學期課程進度、方向與內容。教師亦能依據此教學計劃,充分掌握教材內容,執行有效教學。

三、鼓勵教師參與各項教學研究方案,並規劃進修活動,讓教師能透過公開發表學術論著或實務心得,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藉由參與的過程,教師均能熟悉學校教育之願景與課程發展之特色,並積極參與、配合。

五、推動各年級各領域課程評鑑,由教師填寫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規劃、檢核及建議,省思教學上的優缺點;作為課程規劃、修正與改善之重要依據。

一、推動校內課程組織的健全發展,落實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功能,凝聚共識,發揮專業知能與分享心得、經驗。

二、定期、不定期召開會議,發展評鑑手冊、討論學校課程規劃、檢核與修訂等事宜。

三、訂定學校課程評鑑實施計畫(含:評鑑時間、評鑑方式、評鑑範圍及評鑑結果之運用與改善機制等);評鑑重點包括:行政效能、課程規劃、課程實施、檢核評鑑、評鑑結果應用等。

四、建立實施課程評鑑目的之共識:

(一)建立符合本校文化之課程評鑑制度,展現本校對課程與教學績效負責之精神與態度。

(二)協助教師提昇對問題之敏銳度或自我覺察力,培養主動、省思、精進的習慣與能力,成為持續改進課程與教學的動力。

(三)透過本評鑑,能夠指出預期的課程計畫與實際的課程實施不一致之處,作為下一階段課程計畫與課程實施之參考依據。

 

一、依照課程委員會審核通過的學校課程評鑑實施計畫,建立課程評鑑機制。

二、學校課程評鑑實施計畫評鑑規準及重點包括:

(一)行政效能:

1.審慎形塑學校願景、教育理念、與目標相關歷程。

2.依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規定,將班級教學活動之內容與規劃告知家長。

3.課程計畫審查會議及相關會議記錄。

4.規劃辦理相關進修研討活動。

5.明訂學校課程發展設計與學校願景目標之相屬結構關係圖表。

6.建制學校本位課程網頁。

(二)課程規劃

1.編擬學校課程特色主題架構及相關課程計畫

2.學校重大行事結合正式課程統合辦理相關活動

3.彈性學習節數依相關規劃妥善進行規劃

4.充分運用學校及宜蘭在地教學資源進行各領域課程規劃

5.法定及重要教育活動、重大議題等,妥善納入課規劃

6.配合「宜蘭縣學校課程計畫備查檢核表」檢視學校課程計畫

(三)課程實施

1.建立變更課程規劃與實施之程序及備查機制

2.任課教師依課程規劃備課與實施教學活動

3.課程與教學實施成果紀錄

4.課程與教學實施成果分享或交流

 

 

■通過

□不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