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在宜蘭‧故事55:冬山珍珠社區‧陳金生

 

『以前慢冬淹水要坐鴨母船割稻尾,泡水出芽的米很難吃。』

[@more@]

陳金生,47年次,老家在珍珠『姓陳仔底』,因為瓦窯仔港和冬山河在『雙港嘴仔』匯流,河道蜿蜒影響排水,逢雨必淹,經常水未退又再淹上來,他高二那年舉家搬到冬山市區,廿多年前才又搬回。

珍珠人為河所苦,卻也賴河為生。陳金生表示,未開發前的河岸有許多刺竹,它的根長,可以鞏固河堤,下方有孔洞,是許多河中生物藏身處,以前都利用麻袋繩綁鐵線,將蚯蚓一隻隻穿在鐵線上,然後捆成螺旋狀丟進河裡,毛蟹捉到蚯蚓後不肯放,繩子一拉就可釣到數十隻,那時毛蟹多到用來餵豬。

陳金生指出,珍珠250甲的土地中有230甲是農地,早年有能耐的人去工廠上班,留下來的只能務農,社區營造特色產業很多年,但因場所被廟收回,發展整個停滯下來,他希望大家能來新的稻草工藝館走走,給予關懷,讓社區有信心繼續下去。

 

 珍珠社區資源盤點會議,站立發言者為陳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