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簡報時,經常在開頭時用Rudolf Steiner(1861~1925) 的這段話做分享:
這個時代的人們,
正身處在一個使用不適當的方式,
卻試圖滿足現代生活需求的環境中。
許多人正著手於改革生活,
卻不明白生活的基礎到底是什麼。
[@more@]
最近,自不同的部落格,累積了相似的感觸,
冥冥之中好像是計畫性的一環扣一環,在某個節點,啟發了我以下的想像:
以效率為最高原則的現代集中化、工業化農業,
大規模、集中式的農業,在全球化的價格競爭下,生產單一作物,
大量施用各種農藥、化學肥料,不人道地對待牲畜,無視對生態環境與人體健康的傷害,
而在全球化的思考下,許多農民更陷入惡性循環當中,種也不是,不種也不是;
我們的體制內教育,為了普及國民教育,強迫入學,大量生產『受教育者』,
在教學目標與效率的要求下,不顧每個孩子的獨特性與發展需要, 施予統一化的教材,
在升學競爭的壓力下,扭曲了人存在之價值,造成孩子的創傷,也是社會問題之源,
而教師對學生的責任與倫理關係,是一種各說各話的曖昧。
永續農業,服從自然法則,相信大自然的能量,如日光、月光,
也尊重每一種作物的特性,讓蔬果有它自己的季節,給予它所需的養分,
在小單位內,所要彰顯的不是產量多寡,而是多樣性的豐富,
這是對土地最溫柔的慈悲心,承諾讓土地孕育出更多的生命,也滋養更多的生命。
永續農業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生活方式 ,難以計算工時,
也需要比工業化農業更多的人力(農夫)投入。
我們要對待孩子如工業化農業下的一棵玉米、一隻雞、一頭豬?
還是有機農園裡健康成長的任何一種作物?
我以為,台灣的教改,關鍵問題在於:選擇的自由。
升學方式的大修小調,其實無濟於事,
政府應該是提供協助,而非消極『管理』, 讓更多不同於體制內類型的學校得以出現;
因為一定還是有人認為待在體制內才是主流,才有競爭力,
那是他們的價值觀,應給予尊重 。
同樣地,抱持其他價值觀的人,也應該有更多選擇的自由與權利。
如果我們不明白教育的基礎是什麼,卻想要改革它,
並希冀它能滿足我們對現代生活的需求,
如Steiner所言,這一切只有『不適當』三個字能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