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創意自由》讀後有感

《讓創意自由》讀後有感

 

如同嚴長壽總裁在《教育應該不一樣》一書中說:教育不是後視鏡,它應該是探照燈,為青年照亮未來。本書雖然以深入淺出的實例說明「想像力」、「創造力」、「創新」、「創意」等抽象概念,但閱讀後覺得肯.羅賓森博士是對世界各國教育政策、組織領導、生命價值等範疇深刻的體認與見解。

特別是羅賓森博士解析現今的「教育」,由於工業化的興起為提供市場人才需求,學校變得像工廠生產線一樣,把學生從一間教室輸送到另一間教室,接受各學科專業人士教導與評估,教學基本上是由不同的老師分工合作。畢竟「學生」以人為主體,不是「商品」,工業生產可以採取標準化、機械化或直線化的模式,但用於「人」卻行不通。一個標準化的生產過程如果出現了三○%的故障率,甚至更高,那麼這種生產方式必定被認為徹底失敗,更何況發生在教育事業,也就是被糟踏的並不是沒有生命的商品,而是活生生的學生。因此,這種以產業發展為導向和分數至上的教育制度,應該從新檢討變革,有時這種傳統的教育制度早已深植人心,這連我們自己都有察覺到,這種習以為常的觀念己與日常生活的各種細節融合在一起了。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人們眼中的真理都經過三個步驟,首先,人人都覺得它很荒謬。接著,大家強烈反對它。最後,每個人都接受它,並深深覺得理所當然。我想,世界各國目前積極推動的教育改革措施,也將面臨這三個階段,也惟有有魄力,有遠見的教育領導者,才能在亂世中不畏懼世俗的眼光,從「學術的迷思」裡走出來。

書中也闡述領導人的角色,唯有領導人帶頭做起才能成功。創新文化的領導者的職責,在於維繫外在與內在文化之間的均衡關係,組織的運作靠的並非實體設備,而是在裡頭工作的人、關係、與能量,因此領導人的角色就是幫助每位組織成員順利發揮他們的創造能力,讓他們感覺自己的付出對整個組織的績效是有幫助的。而優秀的領導者知導哪個團隊需要哪些成員,該由誰負責哪項工作、以及什麼時機該做什麼樣的事。領導者應該懂得授權、傾聽,必須掌握方向,努力在指揮與放任中間取得平衡點,給成員更大的空間與更多的時間。組織若能讓員工一展長才,相對員工也會把組織推向更高的可能性。

最後,以羅賓森博士在後記的一段話分享,「教育與訓練是開啟未來的鑰匙。鑰匙可以轉兩個方向:轉其中一邊,你就將資源鎖上了;轉另外一邊,你就把資源打開,還給原本就擁有它們的人。」在學校教育中,倘若學生沒在學習,那麼教育就沒有發生,學校的核心任務是要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校長的責任是培養適當的文化,來落實上述的核心任務,因此校長必須設法讓所有成員積極投入。學校領導者應在有限的資源中尋求創新與改變,因為,孩的精華歲月是不容蹉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