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 邁向101新教育願景

101除了代表台灣的建築地標外,也是回首百年台灣教育,迎向另一個百年的開始。100象徵一種圓滿,101代表的則是一種突破與創新。

台灣在這一百年來的教育發展,除了在中國固有的國學教育基礎下,更融合了日本與英美各國的科學教育思維,不管是在教育量的增加或質的提升,都有顯著的進步。民國五十七年度起將義務教育延長為九年,九年國民教育的推行分為國民小學以及國民中學兩個階段,將原本的國民學校改稱為國民小學,原本的初中則改稱為國民中學 ,大大提高了國民教育受教人口,也全面提升國民的生活水準;另外,為了提升國民素質,促進教育機會均等,縮小教育落差,紓緩升學壓力,十二年國民教育也將於民國一○三年正式實施。不可否認地,教育發展受到台灣人民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升學主義」與「科舉考試」的風氣,並難以有效消除,學生學習壓力未減反增,如何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激發學生創造力,乃是跨越百年新的挑戰。

未來,全球已進入科技化和數位化的時代,學校運作模式也轉型為學習型組織,教師教學思維與方法同步創新,學生學習型態將隨之改變,學生學習評量,都要更有效加以因應;當然,如何鼓勵學生善用數位學習科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避免沉迷於網路的虛擬世界,亦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大考驗。而新的教育發展,需要集合更多的社群的參與和領導者的智慧,不管社會如何發展、政治如何轉變、科技如何進步、經濟如何改變,教育唯一不變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亦即開創教育新榮景,必須建立在學生學習基礎之上,才有其真正的價值。

試問我們準備好了嗎?套用一句選舉競選文宣:「台灣準備好了,宜蘭準備好了,士敏的團隊也準備好了!」

跨越百年,是一個轉機,也是一個契機,期待未來台灣的教育能夠有新氣象,培養出有競爭力、大格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