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教授專題演講心得

洪蘭教授專題演講心得

 其實聆聴洪蘭教授的演說已不是第一次了,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獲。雖然本次的主題是「談閱讀的神經機制」,但在演講中洪蘭教授也針對社會上現有的一些教養孩子的觀念提出科學性的解釋,一切與孩子成長和教育有關的問題透過洪蘭教授的分析解說,幫助我成為有智慧、又有判斷力的父母,更進而讓自己的孩子快樂成長。

父母是形塑孩子的推手,一句廣告用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讓大部分的父母用盡心思將不同的養分澆灌在孩子身上童年,人生很長,看的是終點,不是起跑點,陪伴他,唸書給他聽,讓他有個快樂的童年,作父母最要緊的是放寬心,陪伴孩子成長,只有安心才能享受孩子的天真爛漫,彼此分享,才是最重要的事。

根據洪蘭教授研究大腦的神經聯結,提出個有趣的例子。有一項對黑猩猩腦神經的研究顯示,神經聯結如同演化的理論,也是「用進廢退」的原理,不用則神經就會愈稀疏、聯結愈少,而愈使用則神經聯結愈密集。黑猩猩與人只有百分之一的DNA不同而已。觀察黑猩猩的大腦運動皮質與手指運動的關係,誘導黑猩猩用第二、三個指頭每天撥輪盤三小時,之後給牠東西吃,這樣進行三個月以後,再看牠腦部,會發現牠的第二和第三個指頭的區域變大了,也就是說,有運動的指頭,腦中相對該指頭的神經區域會擴大。

神經愈刺激,聯結愈緊密。神經發展在12歲以前完成,所以家長必需多給予孩子必要的刺激,幫助神經的發展,但是,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意味著要在孩子12歲以前,將孩子要學的事物通通安排進去,而是要去創造孩子自主學習的情境與動機。因為主動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與被動的學習效果差很多。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就是神經網路形成的最重要原理。所以在學習上,要讓孩子盡量去接觸新的東西,因為每一次接觸,會造成神經上不同的激發。我們知道經驗必須用時間去換取,但我們並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吸取很多經驗,因此,我們必須閱讀。閱讀可以使我們的背景知識愈豐富,也就是使神經的聯結愈密集,有人費盡一生的心血寫一本書,而讀者只要看完這一本書,就得到他一生的經驗。

過去我們說某個學生很聰明,一點就通,其實指的是他一經指點,原有的背景知識就立刻跳出,幫助他了解現在的情境,所以要幫助孩子學習必須從根本的背景知識建構做起。或許我們無力改變大環境,但孩子是自己的,可以從自身做起。當父母把眼光放到十年、二十年之後時,我們就了解學校的成績不那麼重要,反而是有學習的動機,愉悅的人生觀,他以後一定會在世界上找到他自己的定位,他的生命才沒有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