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昇教學品質

 

提升教學品質

        自九年一貫課程新課程實施後,有關課程的研究與發展,成為學校工作的主軸,尤其本校在人文、藝術類課程頗有績效,期望此優良傳統能持續下去,並結合社區環境發展學校本位課程,進行學校本位課程統整,並培養學生大量閱讀的習慣,使學校在新課程的實施中能展現學校的優勢,並適時展示學校特色具體成果,以增強學生及家長選擇就讀本校之強烈意願。

(1)  深耕兒童閱讀,提升本國語文及外國語文能力。印度詩哲泰戈爾「小時候使我獲益最深的,就是家裡瀰漫著文學與藝術的氣氛」。要讓孩子能夠獲致成功的經驗,父母親占很大的關鍵因素。常言道:「身教勝於言教」。家長是孩子最初和最重要的老師,是孩子最忠誠的學習夥伴。家長陪著孩子一起讀書,是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關鍵行動。培養兒童閱讀習慣,使融入學習及生活脈絡中,並配合九年一貫新課程,構築閱讀成為師生教學之觸媒。學校具體作法:

  1.           靜態閱讀及親子閱讀:落實推動晨光閱讀、閱讀寫作投稿(兒童文學獎)、親子閱讀(家長成長團體)、閱讀達人、閱讀護照…
  2.           動態閱讀(電影欣賞):規畫各年級適合之影片提供孩子觀賞。
  3.           行動閱讀(社區探險、遊學活動):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配合學校特色課程,安排孩子各種活動,以增長知識和見聞。

(2)  教師必須有好的學養,並能以適切的教學方法,將知識轉化為學生能內化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教師要能與時俱進,終身學習,期許自己成為不被時代所淘汰的新教師,因此提供教師所需的專業研習,也是重要的議題。

(3)  行政必須確實有效的「以行政支援教學」,在教學設備、教學進修、教學視導等方面,給予教師最友善的教學環境。

(4)  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已有法源依據,應該掌握「參與」而不「干預」的原則。學校有責任加以宣導,讓家長不僅是學校事務的「監督者」,更是「夥伴」,成為學校社區化的橋樑。

學生為教育的中心,除被動的接受教導外,教育工作者更應傾聽他們的聲音,主動的表達學習的需求,包括興趣等等,這也是現代學生的權利與應具備的能力。(弱勢學生學習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