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對學生實施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二年級-1

µ我幫家人常做的事.(寫寫,畫畫)

 

課文角色大集合~  藍鵲家人

學習目標透過故事角色的呈現,讓孩子嘗試表達心中的感受

,並體會角色互動下,對事物的判斷與行為思考的投射。

角色

藍鵲爸媽

藍鵲哥

牠們的工作是什麼?

 

 

 

 

誰侵入牠們的家裡?(      )想做麼?(            

畫:

 

 

 

 

 

 

 

 

µ如果你是爸媽,你會說話鼓勵你的

孩子!

 

家人之間應該怎樣相處?

答:                                 

                                     

                                    

『團結力量大』

這句話你同

意嗎?

同 意                                  不同意

 

 

評量表現

寫得很好非常認真

 

還可,要加油

有些潦草再多想想

 

 

 

 

 

 

 

 

 

 

 

 

 

 

 

說明:(                          )(                                 

 

                                       

                                       

                                         

  畫:

 

 

 

 

 

 

 

2-2-1提供家長家庭教育諮詢或輔導課程-二年級

 於班親會中提供家長家庭教育親子教養的相關文章,分享家庭教育理念,並和家長們討論分享,同時不定時在班級網頁中提供相關家庭教育資訊給家長們做為參考。

方式:1. 於每學期的班親會與家長分享教養心得。

             2. 不定時在班級網頁中提供相關家庭教育資訊給家長們做為參考。

觀賞親職教育影片

 clip_image002 

請家長們彼此分享~~教養經驗

clip_image004

 

班級網頁內容親子教育文章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2-2-1提供家長家庭教育諮詢或輔導課程-四年級

主題:從速度到態度

節錄自親子天下網站

 

 

忙碌時代,時間教養3大目標:

 

目標1 過去的時間管理是為了「更快」,現在是為了「更幸福」

 

《親子天下》曾進行網路調查發現,父母親最常對孩子說的話包括:「趕快寫功課」、「趕快洗澡」、「趕快睡覺」……總之,就是「趕快!」

從德國時間管理大師羅塔爾.賽維特(Lothar  Seiwert),到美國成功學大師柯維(Stephen R. Covey)都指出,傳統的時間管理,追求速度、效率,卻往往讓人陷入與時間賽跑的惡性循環。過去的時間管理,教人運用各種管理工具,花十二小時的時間,做二十四小時的事,效率提高了,但人生的幸福感卻沒有提高。

在速度愈來愈快的時代,時間管理不再是與時間競賽,而是找到個人生命的平衡點。

目標2 過去的時間管理是要完成「to do list」,現在是要實現「to be list

要抒解時間不夠用的壓力,關鍵字,不是「更快」或更有「效率」,而是用「合適」的速度,做「重要」的事。目標不再只是把「to do list」(待做事項清單)完成,而是把「to be list」(自我實現清單)實踐。也因此,關於時間的教養,不是速度的練習,而是人生態度的建立。

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有興趣的事情,就會願意為自己設定目標,會在自己設定的時間內努力完成。在這種狀況下,時間管理能力自然會好。

此外,還要給孩子時間犯錯,因為在犯錯過程中可以了解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開始會去思考怎麼解決問題,也就慢慢能抓準在真實世界裡完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時間,包括摸索、犯錯、解決問題的時間都會思考進去。

目標3 過去教孩子管理時間的重點是「數字」,現在的重點是「自我」

時間管理是一個很深的綜合能力,必須建立在很多基礎能力上,包括:孩子自我監控的能力、目標設定、自我認識、內在動力、自我要求……這些能力都有了之後,才會有後面這塊時間管理能力。

要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最需要的就是給孩子「時間」:給他時間長大、給他時間探索自我、給他時間找到人生目標、進而找到內在的動力,這過程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與對話。

 

clip_image002

 

1-1-2對學生實施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五年級

單元名稱:五體不滿足

主題名稱

念父母恩

單元名稱

五體不滿足

教學者

吳建興.

適用年級

五年級

教學時間

80分鐘

教學目標:

透過教育中讓孩子能感恩,更能付出行動關懷父母,今藉由五體不滿足帶領小朋友透由觀察、思惟、體驗去感受到父母的辛勞、付出、用心而生起想用實際行動報恩及孝順的心

   

教學活動流程

教學

資源

教學

時間

相對應

能力指標

評量

方式

一、引起動機:讓學生從書本開始進行聯想。

1. 五體不滿足」給人一種甚麼感覺?

2. 五體不滿足」通常給人的印象是怎樣?

3. 「父母」和「五體不滿足」為甚麼會聯繫在一起?

4. 你家中有殘障人士嗎?

5. 你是否很幸運呢?

6. 你是不是應該感恩父母呢?

 

 

二、提問與討論:

1.如果你是乙武洋匡你還會想活嗎?

2. 如果你是乙武洋匡你父母還會有勇氣要你嗎?

3. 你覺得乙武先生做到什麼,是你原本覺得沒手沒腳做不到的?

4. 和乙武洋匡先生相比,你覺得自己幸運嗎?

5. 乙武洋匡生生曾經想過要當職棒選手、將棋棋士、律師。你將來的夢想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7. 你是否很四肢健全、五官端正呢?

8. 反省自己是不是應該感恩父母呢?

延伸活動:

三、影片欣賞「楊恩典的故事」、

「謝坤山的故事」。

 

 

 

書本「五體不滿足

 

 

 

 

 

 

 

 

 

 

 

 

 

學習單「念父母恩」

 

 

 

 

 

 

 

 

 

影片欣賞

10

 

5

 

5

5

5

5

5

 

 

20

 

 

 

 

 

 

 

 

 

 

 

 

 

20

 

 

 

 

 

家庭教育

 

I-2-2-2使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與關懷

 

 

I-2-3-3主動關懷家族成員

 

 

 

 

 

I-2-5-1反思與家人的互動關係

專心

聆聽

口頭

發表

 

 

 

 

 

 

 

 

 

口頭

發表

學習單

 

教學省思:

當前物質的追求,生活優渥、便利,再加上電視、電腦充滿整個生活,讓孩子對於生活上人、事、物的觀察能力,體驗、領悟能力的培養機會已逐漸喪失,更由於升學及多元學習趨勢的壓力,隨時隨刻都想尋樂趣放鬆,所以表現出來的是心很硬,對於別人的付出與關懷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甚至稍有不如己意就怪罪於他人,更不用說用心去思惟並感恩別人,而透過教育中「感恩」的活動,確實可以讓孩子能感恩外,更能付出行動關懷別人,今藉由感恩活動帶領小朋友透由觀察、思惟、體驗去感受到父母的辛勞、付出、用心而生起想用實際行動報恩及孝順的心,孝順的孩子,在未來必定能在社會上,奉獻一份正向的影響力。大家要彼此知福、惜福、再造福。

 

教學過程

 

教學成果

 

 

給家長的話:

孩子的成長,須經過許多學習,成長需要時間,

  讓我們用微笑的臉、溫暖的心、敞開胸懷以開放的

 心靈去認識孩子,並且接納、鼓勵孩子。希望各位

 親愛的家長能夠支持老師、 配合學校,陪孩子共度

 這多采多姿的童年,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需要

 你我共同的努力。給他信心,給他歡樂,他會更成長。

2-2-1提供家長家庭教育諮詢或輔導課程-一年級

clip_image002

 

 

 

 

 

 

 

 

 

 

 

 

親愛的家長您好:以下是與您分享的兩篇文章,挑選這兩篇是因為,我們都期待寶貝有幸福的未來,都在乎寶貝的成績,但除了成績,還有什麼是影響寶貝未來的呢?與您分享,也請分享您的想法。

 

面對未來,什麼是孩子最重要的素養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

    許多研究報告都指出:「性格好,人緣佳的孩子,成功機率遠大於只有成績好的孩子。」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身處的全球化時代,競爭愈來愈劇烈,稍微好一點,有價值一點的工作,都必須跟來自全世界的人競爭,於是有人就誤以為要讓自己變得很強悍、很冷酷,才有機會贏過別人,取得優勝。

其實剛好相反,就因為高度競爭,你擁有的知識別人也有,你有的技能別人搞不好更厲害,而且在這高度互動與透明化的時代,一個人的一言一行隨時被檢驗、被傳播著,所以未來競爭的優勢除了每個人都有的技能知識之外,最重要的反而是一個人的品格,也就是否誠實、公平、有慣任、關懷與尊重別人。

而且在全世界高等教育人才大量膨脹下,擁有亮麗學歷與證照的人,已經滿街都是。以為有好學歷就可以獲得好工作做到退休,這樣的時代早已過去,未來勢必會是一個以專案工作為主的社會型態,也就是這三個月與一群人合作完成某個案子後就解散,下半年又得跟一批不認識的人共同完成另一個任務。

即便在同一家大公司工作,我想,跟同一群人,每年做一樣的事情做到退休,這樣的時代大概也一去不復返了。

我們必須與周遭利害關係人找到適當相處的位置,並且站在不同人的立場,找出整合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這才是未來生存最重要的技能。

品格簡單講就是清楚我們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還有我們該怎麼做事?

品格的內涵包括追求卓越的成就品格,也就是自信、好奇、勤勞、挫折容忍度的培養;另一個是與別人相處的適當關係,也就是一般說的道德品格,包括了誠實、合作、謙虛、同理心等等素養。

我們要很清楚的體會到,每個人的言行隨時都在與別人產生互動,也都會對社會產生影響,因此,品格教育就是一種「選擇」,知道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不要那麼做,並且為每個選擇負責。

曾有問卷調查企業家:「怎麼樣的人能成功?」答案是:「不是最聰明,但是卻能夠與別人合作,以及解決團隊問題的人,這些通常是敏銳的思考者,又能友善、負責和誠實的行動者。」

在這個愈來愈複雜,多元,甚至許多價值互相衝突的時代,品格力已不只是生活習慣和常規的養成,反而該著重在批判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人論辯、論述、溝通的能力,因為任何議題都牽涉到各種價值的衝突,以及含括各種領域的知識,要溝通、協商,其實不是那麼容易,也是台灣學生目前最欠缺的能力。

另外影響品格力培養的還有來自網路的影響。網路與社群網站充斥著零碎、簡約的速食資訊,而且當我們習慣看網路影片所呈現的圖像時,就會取代了系統性的文字思考,不再有能力進行較為複雜且深刻的思考,這對於思辨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當然,善加利用網路的確可以擴增我們視野,是一種非常方便有效率的學習工具,可惜我們一連上網,絕大部份時間不是在玩遊戲,就是在社群網站裏哈啦,長時間遊盪在網路裏,虛擬世界和自己的人生似乎已合為一體。

有專家認為對網路的沈溺和依賴,會造成所謂虛擬人格,因為社交都在網路上,在真實世界中實際與人接觸的機會不夠,使得這些人有較多的孤立感,寂寞感,也缺乏處理衝突的靭性和耐性,挫折容忍力和適應力也會比較差,自我認同也因為和現實有差距比較不完整。

因此,網路的行為與學習,是現代人新的課題,我們不只從網路打發時間,聯絡事情,更要主動創造更有價值的事物。

品格力除了是未來競爭力之外,其實決定未來生活是否快樂與幸福的,決不會是現在的英文、數學或物理成績,而是在經歷起伏悲歡的人生後,能不能依舊自信樂觀;懂不懂得維繫自己與朋友、家人的關係;能不能憑著誠信、自律、負責贏得一份事業與成就,這都是有賴於品格力。

資料來源http://blog.chinatimes.com/sow/archive/2012/06/05/2199826.html

…………………………………………………………………………………………………………………..     

不簡單的處長    【聯合報╱費歐娜(台中市)】

     家裡的三個男孩,一個個的長大,二十年前買的小車,已經裝不下我們一家五口。我實在忍無可忍,外子拗不過我,這才決定要換車了。

相隔二十年,再找李先生買車,他已經從業務員升為處長了。雖然只跟他買過一輛車,但小妹經由我的介紹,跟他買了三輛車,所以偶爾還是有聯絡,並不陌生的。

訂車之際,趁機跟他閒聊,我好奇的問他:「你當初到底是學什麼的呀?」

「我很不會讀書,ㄅㄆㄇ背不全,ABC也不識幾個,我讀了三所高中職,最後畢業於台中某中學的機械製圖科,結果一幅畫都畫不出來。雖然我的功課不好,但是我的人際關係還不錯,教官和科任老師,都對我很好,唯獨導師,很不喜歡我,每年剛開學都叫我轉學。當業務後,我曾經連續五個月,每個月賣掉一百多輛的車,公司因此送我一部高級轎車作為獎勵。我後來回去拜訪這位討厭我的老師,老師已退休做生意,之後還跑來問我一些問題,他現在可是我的VIP呢!」

初接觸李先生時,他說話溫吞,但是在專門領域中,根據客戶的需要,卻能分析得頭頭是道。原本覺得他只是個會說冷笑話、拉攏跟顧客距離的超級業務員罷了,但聽了他的故事,不禁對他另眼相看。

如今他身為處長,身段甚是柔軟,仍親力親為的為老顧客服務,今日他在事業上的成功,也是可以想見的。

等他離去後,我跟大三的兒子說:「畢業後,要不要跟李叔叔學賣車呀?」

2013/10/11 聯合報網址: http://udn.com/NEWS/LIFE/X1/8219089.shtml#ixzz2hxZD9oxo Power By udn.com

老師我是 的家長,我覺得:

 

 

1-1-2對學生實施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四年級-3

宜蘭縣壯圍國民小學102學年度四年級精讀書目延伸活動小書製作:追根究底

我的家族   內容安排與設計    姓名:

祖籍

你是第幾代

來臺灣約幾年

 

 

 

稱謂

姓名

年紀

職業

外表與個性

用一句話形容這個人

祖父

林一

64

身體壯碩常亂發脾氣表情很嚴肅

面惡心善

祖父

 

 

 

 

 

祖母

 

 

 

 

 

爸爸

 

 

 

 

 

媽媽

 

 

 

 

 

外祖父

 

 

 

 

 

外祖母

 

 

 

 

 

 

 

 

 

 

 

 

 

 

 

 

 

 

 

 

 

 

 

 

 

 

 

 

 

小書內頁範例

我的爺爺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9pt 0cm 0pt;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line-height: 24pt; mso-para-margin-top: .5gd;

1-1-2對學生實施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四年級-2

宜蘭縣壯圍國民小學102學年度四年級精讀書目延伸活動影片欣賞有你真好

   姓名:                    家長簽名:

故事摘要

7歲小男孩小武,來到荒涼偏僻的鄉下,和首次見面的外婆一起度過這段難忘的暑假。小武是個調皮、愛打電動、組合金剛的城市小孩;不能說話的啞巴外婆卻是貧苦、樂天知命、有耐心的獨居老人,於是祖孫二人之間發生一波波令人發笑又氣結的衝突,卻也產生讓人鼻酸、感動的愛。

 

記憶大考驗

1.        小武以什麼心情回外婆家? 1.高興 2.無聊 3.哭哭啼啼 4.期待)

2.        小武叫外婆剪多少頭髮? 1.全部剪掉2.剪一點點3.剪多一點4.不要剪)

3.        請問小武他外婆到菜市場買了什麼? 1.鞋子2.衣服 3.襪子4.娃娃)

4.        小武被瘋牛追後來怎麼了? 1.跌倒 2.立正站好3.瘋牛不見了4.瘋牛被打死了)

5.        小武的媽媽說下一次要帶什麼東西給外婆?1.鞋子2.襪子3.褲子4.衣服)

6.        為什麼小武到最後會對外婆那麼好? 1.外婆會炸肯德基給他吃  2.外婆到市場賣菜賺錢讓他買電池 3.外婆家變的很豪華 4.外婆不再虐待他了)

7.        小武叫他外婆生病的時候寄什麼信紙給他?1.畫的滿滿的信紙2.寫的滿滿的信紙 3.空白的信紙

4.貼著照片的信紙)

情感交流道

1、影片中的主要角色有誰?

 

 

 

2、影片中的配角有哪些人?

 

 

 

3、最初小武與外婆的互動關係不好?從那些事情可以看出來(條列說明)

 

 

 

 

 

 

 

 

4、從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外婆對小武的愛。(條列說明)

 

 

 

 

 

 

5小武的心態是從何時開始轉變的?為什麼?

 

 

 

6、你覺得影片中最感人的情節在哪一段?

 

 

 

7小武如何解決與外婆的聯絡方式?(條列說明)

 

 

8、請你動動聰明的腦袋,幫小武想想看,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決與外婆的聯絡方式?(條列說明)

 

 

9、說說看你與家中長輩相處時的美好經驗或感動最深的事件。

 

 

 

 

 

10、如果你是紹義,當你發現被小武耍了,你還會救小武嗎?為什麼?

 

1-1-2對學生實施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一年級


家庭教育

課程設計

範 圍

主 題

設計者

 

小一

家人陪我去上學

壯圍國小/闕惠娟

 

活動名稱

家人陪我上學去

設計者

闕惠娟

教學時間

80分鐘

適合人數

一年級全數學生

配合現有教材

康軒版一上綜合活動

能力指標

綜合活動1-1-1描述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

家政教育3-1-2了解自己所擁有的物品並願意與人分享。

                 3-1-5察覺週遭美化生活的物品。

                 4-1-1認識自己。

活動目標

1.      透過家中陪伴,感受家人的愛和關懷。

2.      透過分享討論,瞭解自我的成長需經由多人的照顧和幫助,培養感謝的心,進而主動分擔家事。

活動流程及內容設計

時間

設計說明

【課前準備】開學日家人陪伴入學的照片,並將與家人的合照設計程學習單。

【引起動機】「開學日相片」大展。

指導學生觀察並回想家人和自己在那天發生的事。

【發展活動】

一、分享家人帶給自己的感覺:

1. 請學生發表,並發表怎樣一眼就認出自己家人有沒有出現在相片。

2. 完成「家人陪我去上學」學習單。

3. 教師利用「家人陪我去上學」學習單,請學生發表與家人牽手時的感覺。

————————-             ——————————

4. 教師說明並協助學生整理與思考家人對自己的重要。

  想一想,家人的對自己照顧時的樣子?

    我們做不做得到他們為我們做的事?為什麼?

    大家小時候也都是什麼都不會,是誰把我們照顧到現在?我們應該如何感謝他們?

二、我要謝謝你:

1.      教師請學生發表回家想對父母長輩說的感謝話,並紀錄在「我要謝謝您」的學習單上。

2.      教師請學生思考,除了口說之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表達自己的感謝?為什麼?

【統整與總結】

1.教師給予鼓勵並作總結,請學生完成學習單。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配合綜合活動課程進行

 

 

 

 

重點在提醒學生發覺家人的關愛與陪伴

 

 

 

 

 

 

 

如果學童並非由自己父母親教養長大,則可將感謝對象改為實際教養的自己的他人

教學評量

1. 口語表達

2. 學習單

指導要點及注意事項

有些學童的家庭可能並非傳統家庭,教師上課時應注意避免刺激孩童

           

學習單一clip_image002

 
 

我要謝謝您

  我要感謝的是:

          因為他(她)

         

          我要祝他(她)

 

          我是____________

                           簽名:_______________

 

 

 

 

 

 

 

 

 

 

 

 

 

 

 

 

學習單二

clip_image003

 

clip_image005

 

我是一年______號姓名__________

 

 

 

 

 

 

 

 

 

 

 

 

 

 

 

 

clip_image003[1]

 

clip_image007

 

我是一年___班<span lang="EN

1-1-2對學生實施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六年級

六年級家庭教育課程設計家庭變化的因應

教學者:六忠詹惟鈞

一、設計理念

面對社會環境的變遷,家庭型態的多樣化,家庭功能也隨著改變而日趨重要。根據「愛家」雜誌200511月號針對「家庭功能與特點」調查顯示「保護與照顧功能」是最受肯定,而「教育與社會化功能」是最需要被強化的;因此,學習家庭資源管理除了應具備自我管理與生活管理的概念與能力之外,更須具備因應與調適面對家庭變化所產生的衝擊與壓力,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做好個人生涯與家庭生活的準備。

家庭本身是一個人際互動頻繁的場所,因此教育心理學家就特別關心家庭在心理與人際關係上的影響。在一般心理學的研究上,就特別以家庭環境作為研究的變項,Hoffman(1991)從過去在行為遺傳學與發展心理學的相關研究中得知,家庭環境的變化是影響個體人格特質或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從一些研究結果發現,家庭環境是兒童的行為與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家庭成員中不論是死亡、失業、離婚、當兵、結婚、生子、生病等,這些變化所產生的影響,都會改變家庭的人際關係結構及家庭氣氛,且對孩子身心與情緒造成影響,所以本單元經由引導學生去觀察家中有哪些變化,讓學生能以積極正向的態度去面對,並考量本身能力去幫助家裡的成員,能正確的選擇社會資源管道的協助。

現代的家庭雖然給孩子物質生活的滿足,但實際上我們的孩子並不像以前那般快樂,除了要面對大人的期望和升學的壓力以外,他們必需面對家庭裡隨時會產生的改變,而現在的孩子們的挫折忍耐力當面對家庭變化時,常不知所措,再加上大人們所要面對的現實壓力和挫折,又比以往還大,常疏於或無力去引導孩子們去面對改變,並且尋求社會資源的協助。所以本單元的課程設計,著重在引導學生去觀察家中的變化及其所帶來的影響,並透過同儕小組查詢資料與討論,針對家庭變化去自我調適,並覺察自身可為此變化做哪些努力,懂得找出自身需要的社會資源,使家庭變化的負效應變小,提昇個人與家庭的生活管理能力。


二、教學主題架構與目標  

clip_image001()課程架構

                                                                                                             

 

 

 

 

 
 clip_image002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知道家庭變化的可能性與影響層面。

2.面對問題能以多元角度,不同面向進行思考。

3.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與時間找出最合適解決家庭變化的方法。

4.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並懂得感恩。

5.認識社會資源與支援系統。                                                                                                                 

()教學策略

1.分組討論法:小組成員彼此間有不同的生活經驗與想法的分享,經由自我省思、溝通與互動,增加思考動力與處理問題的技巧,促進溝通與了解。

2.價值澄清法:經由不斷的質疑與討論,檢視、修正自己與他人的想法,教師適當的引導給予觀念澄清,使學生學習如何面對家庭變化所產生的問題,並進行理性分析與分辨,避免造成心理與生理的負面效應,透過小組討論與發表,培養學生辨別是非與思考的能力,使得學生能在社會資源與支援系統中,尋得最適當的協助。

三、教學對象六年級

      本教材適合對象為六年級的學生,即將由國小升上國中的孩子,正面臨似懂非懂的年紀,不但要面對自己生理成長的變化,同時也要面對外在情境的轉變與挑戰,因此本課程的設計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起點,將家人關係、家庭事務、個人生涯與家庭生活可能面臨的變動,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希望學生能從探索家庭與個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研擬解決的可行方案,並且了解社會資源的重要。

 

 

 

 

 

 

 

 

 

 

 

 

 

 

 

 

 

 

 

 

 

 

 

 

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一人生的轉折

<tr style="height: 20.75pt; page-break-inside: avoid; mso-y

活動名稱

人生的轉折

教學者

詹惟鈞

教學時間

40分鐘

教學對象

六年忠班學生

能力指標

家政議題

4-2-4察覺家庭生活中,家人關係、事物的特質與現象的改變

活動目標

1.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與可能的變化。

2.培養學生覺察家庭變化的可能性與影響層面。

活動流程及內容設計

時間

()

設計說明

【準備活動】

一、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都快升國中了,對於未來求學的規劃,你做好藍圖了嗎?請就以下兩個問題發表看法

提問():你決定唸哪一所國中呢?

提問():這個決定是怎麼來的呢?

教師幫學生整理出就讀國中的人數及學校的名稱,再討論就讀國中的方向或學校是怎麼決定的,也可就班上個案討論1.父母、家人決定2.同儕朋友討論3.自己收集資料4.親友/學長姐推薦5.報章雜誌宣傳6.完全依照學區不做選擇7.其它。

二、教師介紹自己的求學過程:強調每個階段的轉折點,例如國小國中高中(選組)-大學(科系)-就業,說明自己面臨轉折點時的選擇與理由,強調每個轉折點的選擇都會為家庭帶來影響與變化

【發展活動】

一、腦力激盪

教師提問:想想看,從小到大,你所知道家庭生活中會產生的變化有哪些?

教師事先了解班上學生的家庭背景,不指出姓名來進行分享的活動,可從家中的每個角色分析,切入生老病死的議題,引導孩子去討論家庭生活中的變化,如哥哥當兵,姐姐結婚,新成員的加入,長輩往生,父親或母親失業、離婚,自己生病等進行討論

二、大談闊論

教師提問:說說看這些家庭生活中變化有沒有帶來什麼影響

可由生理與心理方向討論,以家中成員的生活實例,或報章雜誌的個案引導,讓學生設身處地去思考,探討短期長期或永久分離時,對家人和本身的影響和衝擊

()生理方面教師可由生老病死切入,例如自己生病讓媽媽請假照顧,家務分工方式就會和以往不同,探討家事的分配與調整,調查班上同學會做的家事種類及人數,而當家庭產生變化時,是如何因應。

()心理方面:教師可由情緒感覺談起,例如長輩往生,大人情緒低落,青春期的來臨,會使得家庭氣氛改變,家人間要如何互相扶持與支援。

【統整與總結】

教師統整:家中的每個角色都很重要,包括了你自己,讓學生了解「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道理,只要家裡的一份子有變化,就會產生家庭變化。

————————–———第一節結束—————————–

 

10

 

 

 

 

 

 

 

 

 

 

 

 

 

15

 

 

 

 

 

 

藉由老師的生涯說明,導引學生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及可能的變化有哪些,了解人生的轉折即是家庭的變化。

 

 

 

 

 

培養學生覺察家庭變化的可能性及思考變化對家庭成員所帶來的影響。

 

10

 

 

 

 

 

 

 

 

 

 

 

5

 

教學評量

1.口語表達2.教師觀察3.態度評量

指導要點及注意事項

生涯規劃部份不需深入探究,主要讓學生了解轉折點的選擇就是家庭變化的影響,討論個案時避免對個案產生標籤現象,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