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了這麼一大段,就是希望您也跟著思考一下哦!)
~~~~~~~~~~~~~~~~~~~~~~~~~~~~~~~~~~~~~~~~~~~~~~~[@more@]
這一課,用了猜測的方式,來進行課文理解。
教學流程:
【竹頭木屑】,請先分辨一下,到底應該如何拆解題目,是【竹 頭 木 屑】、【竹頭 木屑】,還是【竹頭木 屑】……
請學生先將拆解的詞圈好。
接著,來解釋定義一下自己圈的語詞。從課文的內容來看,小壁虎老師認為可以請學生適當的描述出到底是一個物品還是事件,它的外觀、形狀、用途,用一段文字描述清楚。
巡視時,發現有學生用圖示,覺得很好,所以適時提醒大家也可以畫出來說明。
這位同學覺得應該每個字拆開來,一個字一個字解釋~很獨特的見解~
以下的同學有相同拆解方式:
(左方的圖示,應該是”鋤頭”~~由此可知學生對語詞的混淆,可以藉此進行指導澄清~)
……………..第二節課 ……………………….
閱讀課文~歸納出課文裡談到”竹頭”和”木屑”的段落。整理段落重點~
最後,將課文裡關於陶侃這個人個性特質的描述,圈起來。
討論課文內容跟題目的關係,整理出最後的課文大意:
用竹頭和木屑的例子,說明陶侃是一個做事認真、懂得惜物、愛惜公物、發揮創意、利用廢物的人。
完成後,請跟四個人分享自己的整理單子。
回家跟父母分享(說說自己的整理重點單子裡寫了什麼)
第一步:問問家人,你覺得竹頭木屑是什麼呢?
第二步:聽了家人的以後,說說自己的猜想
第三步:解說一下課文的內容
第四步:將整理出來的課文大意說清楚
…………………………………………………………………………….
這次用了”猜測”策略,從課文標題猜猜看內容可能寫些什麼,或者,如果自己是作者,會想要寫些什麼。
這一課,標題一看很難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所以猜起來格外有趣。猜寫的過程中,巡視時發現有的孩子已經看過課文,所以很難有創意的思考出現,原本想要糾正,但是忍住性子一想,其實如果能夠在不看課文的情況下,將課文裡的描述表達出來,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一開始學生覺得有趣,以為在玩遊戲,但是到最後,丞揚說了他心中的想法:”這好像另外一種課文重點喔!”~孩子自己的發現比老師教了千萬遍還要珍貴。我回問:”你們覺得呢?”孩子嘰嘰喳喳”是哦!老師教我們另外一種方法。””對哦!這樣也可以很容易整理出重點。””這個好像比較簡單又有趣哦!”……
原本預設的只是一張單子,摺痕只是為了要分成四個區塊,方便操作,後來,音綺和丞揚彼此分享完後,玩笑的摺來摺去,”老師!這個可以變成一本書!”於是,我又加了回家跟家人分享的部份,讓家長也看看我們有趣的閱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