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1091031宜蘭縣原住民重點學校發展原住民族教育課程體系支持社群工作坊~第一場

宜蘭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為一個任務型的組織,主要協助學校發展原住民教育課程、教材及評量等。

建構原住民教育課程更是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的重要工作

今天第一場研習邀請了專家學者陳枝列教授、花蓮縣實驗教育典範學校邱忠信校長、本縣原民實驗教育國小代表武塔國小白淑淓校長

三位講者雖屬不同身分或場域,但皆從課程面向為我們說明原住民教育的發展。

 

首先陳枝烈教授從原住民族文化與108課綱核心素養的輝映來談原住民教育課程

一素養的內涵是甚麼?

二108課綱的核心素養有哪些

三原住民族文化中有沒有這些核心素養

四透過原住民族文化可以培養學生那些核心素養

五如何尋找原住民族知識、能力與態度

枝烈教授鼓勵宜蘭縣要建構原住民文化知識體系,透過知識體系發展原住民教育課程

以原住民族文化為本體,核心素養為用,多結合原住民耆老合作設計課程,讓老師熟悉原住民文化,配合生活情境,發展原住民教學活動。

原民文化課程應該是長期的,是深入的,是多面向的,是為興趣與理想所做的耕耘,需要你我一起來。

 

中場休息前,原教中心承辦人怡雯及中心主任光章校長透過簡報說明

向在場所有老師介紹原教中心的任務、組織、人力以及目前進行的工作和未來規劃

期盼未來能集結更多人力與資源,一起為原住民教育努力

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遠,原住民教育課程體系建構並非一蹴可幾,一步一腳印,期待未來能展現宜蘭縣原住民團結的力量

發展以原住民為本的教材與課程,讓原住民文化得以在宜蘭落地生根。

進入到下午的課程,風趣幽默又有才學的忠信校長,為我們帶來花蓮萬榮國小實驗教育課程

忠信透過數據讓我們了解實驗教育課程,了解實驗教育課程與領域之關聯,以及與新課綱核心素養的對應。

萬榮國小的原住民課程總共分為九大主題,每個主題下面有三個小子題,總共27個子題。

九大主題分別為:工藝樂舞、部落家族、遷移歷史、文學史籍、歲時祭儀、信仰禮俗、農作飲食、狩獵文化、山林智慧等

學校課程分為:語文、數學、自然、社會與民族課程,其中民族課程每周八節課,佔學習時數1/4以上。

其中文學史籍更以傳說、英雄故事和遷移歷史為文本內容,可以說是語文課的延伸閱讀。

萬榮國小的課程是滾動式修正,採混齡教學,每兩堂課為一單位,每次有四位老師,一位族語老師、兩位導師、一位主教者。

落實課前備課,課間紀錄、課後修正的方式,企圖透過文化知識,讓孩子得到文化認同。

邱校長說:讀書建立起自己對外部世界的嚮往,故鄉才是讓我們抵達這個世界的一個起點與途徑。

或許有一天,孩子們或家長們,部落族人們可以自己寫下自己的故鄉故事。

原住民文化知識地圖就像課程大綱,讓大家更清楚知道孩子過去學過甚麼,接下來要學甚麼。

萬榮國小雖然以實驗教育為主,但仍舊依循新課綱的教案撰寫模式

教案終須提出領域學習表現和學習重點、核心素養、找出一個可以另外結合的領域,以達到跨領域教學,並融入十九大議題其中一個議題。

學校透過每一份教案進行資料數據分析,掌握十九大議題融入的教案數、領域的選擇的數據、核心素養的數據。

以文學主題為例,主要屬於國語文領域、自主行動達83%、社會參與達8%、溝通互動達8%

以狩獵主題為例,主要屬於生活課程36%、綜合活動28%、自然科學21%、社會8%、藝術5%、健體3%領域、

自主行動達65%、社會參與達28%、溝通互動達7%

 

此外,學校的課程發展方式是以UbD種理解課程設計為主,透過原住民知識體系的建構,才能豐富老師們課程發展概念,提出和新聞題,選地概念發展通則。有了這個概念通則,老師們需要調整教學方法都沒有問題,主要的概念仍舊不改變。

教育其實來自於文化的發展,教育更是文化傳遞的途徑,原住民教育應該將文化具體化、課程畫,才能讓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絕非一句口號。

緊接最後壓軸是武塔國小白淑淓校長帶來的課程分享

校長為我們分享武塔國小課程與教學的點滴,看見孩子們歡樂成長所展現的笑容。

回首過去三年,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越來越好,越來越順利。

我們期待武塔國小也能向下紮根,朝向族與沉浸式幼兒園邁進。

今天這場研習,特別感謝胡文聰校長率領大同國中所有教職員一起參與與協助,讓研習順利完成。

透過課程才是原民族群習得自身文化的最佳途徑,更是你我認識原住民文化的最佳渠道。

為課程而努力,為原民文化而努力,為原民學生而努力,成為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夥伴,期待原住民教育輔導團GOG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