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孩子擁有的太多,卻不知道如何和別人分享,關懷別人。藉由小兔子雪兒讓孩子體會到知足、愛分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意如主任讓我們學習心中有愛,懂得分享更快樂。
作者的話~嚴淑女老師說:(預告作者將在3月28日來萬富與小朋友見面哦!)
妹妹的兩個小孩常為了搶東西而吵;為了誰先坐在媽媽懷裡聽故事而吵,妹妹總會說:「要分享啊!」。但是,我和兩個小孩聊過之後,我發現原來在小孩的思維裡,分享=沒有了。所以只有「全部都是我的!」他們才會有安全感。
後來,他們上英文課時,老師教了share這個單字,就是和別人分享喜歡的東西。就是這個英文字,讓孩子開始在生活中學習如何和別人share。我們試著引導他們去發現,分享並不等於沒有,有時分享是變多,不是變少。或許不會每次都獲得實質的回饋,但是看到別人因你的分享而露出的笑臉,那種感覺就像陽光一樣,讓心裡暖呼呼的。
但是,我知道孩子的轉變不會那麼快。因此我在故事中用小孩可以理解的方式,讓雪兒發現很多彩色筆可以畫大樹;很多積木可以做大麋鹿,分享是變多,不是變少;大家一起分享,可以獲得更多的快樂。因此,當雪兒願意分享她最愛的媽媽時,她已經知道分享的快樂了。
畫家藉由圖像描繪那個一開始躲在門後,一臉不開心的雪兒,經歷這些事件後,慢慢變成一位在團體、家中都樂意分享的快樂小孩。而最後的巧思則是,這整個故事是一個紙偶劇場,讓孩子透過戲劇演出,學習分享的過程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