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大眼睛】EP 52. AI正夯:資訊達人談AI的美麗與哀愁~陳一鳴老師


✨到底還要學多少?

AI對我來說,是一個碰觸不深的科技,因為我還不確定該如何應用在教學上。

很多人會問我:老師要在教學融入數位學習,該學什麼工具?

我個人使用後歸納出兩個方向:一個是教師的教學輔助,另外一個是學生的學習工具。

教師的教學輔助工具,是可以幫助老師省時、省力,或是可以幫助老師的課堂更有趣。這類型的工具大概操作的主導權都在教師(例如:課堂即時互動、線上評量即時系統),這些工具可以讓老師快速收集學生的反饋,在課堂上可以即時利用這些反饋來進行教學修正。也因為可以快速收集到學生的反饋,在學生端為了要回答老師的問題,比起聽講式的課堂會專注一點。

學生的學習工具,是可以幫助學生累積學習歷程、學習使用學習工具來學習。這類型的工具教師的備課就很重要,將教學流程轉化成學習任務,透過任務讓學生學習方法。也因為有課堂任務,所以學生會需要動腦、與同儕討論、互相學習,這樣的課堂就不容易放空了。

AI對我來說,則是一種工作上的輔助工具,我會請AI幫我歸納、整理資訊;我會請AI提供教案參考,但也僅只於此。沒有深入了解,我就不敢貿然教學使用。

那天聽[聽天下]的podcast談到北富銀開始與 HPE 慧與科技、全球知名的反洗錢品牌 Tookitaki 合作開發具有 AI 洗錢防制功能的「獵鷹系統」(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9619),運用AI同事協助人類更有效的察覺帳戶異常。昨天看了一部陸劇的第一集,內容是線上心理諮詢專線啟用AI來判定求助人的情緒與提供相對應的應答。我想,AI科技已經早已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而且非常蓬勃發展中,而這次教育界有好多先鋒們跟上這波浪潮(過去曾被說老師教的都是考古學),我雖然不想再學了XD,也是有緩慢地沿著大家的車尾燈方向前進。

常聽一些老師說,不要為了科技而科技,我想應該就是類似一鳴老師的擔憂,該讓孩子以感官碰觸媒材的年紀,我們還是不該偏廢;該讓孩子書寫、使用實體教具的時候,我們還是應該讓他們去操作。科技的角色大概只能放在輔助,若要成為替代,可能還要再多思考學習目標的定位。

小壁虎老師

大手牽小手 語文學習快樂走 我的手握你的手 語文教學並肩走 2009年宜蘭縣教育部落格競賽教師個人組佳作 2009年宜蘭縣教師行動研究課程設計與教學類優選(活動方式引導寫作) 2010年親子天下閱讀推手教師 2011年宜蘭縣國小生活課程教學轉化活動設計特優(班親會上菜) 2011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教育應用部落格(決選入圍前四強) 2018年親子天下教育創新領袖 2020宜蘭縣閱讀推手教師 2022教育部閱讀推手 gecko1127@gmail.com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