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社區–楊士芳(一):行誼

楊士芳為蘭陽地區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進士。清道光6年(1826)生,原籍福建漳州詔安,後移居宜蘭冬山柯仔林,父祖輩務農。道光24年(1844)年末遷居擺厘(今宜蘭市進士里)。同治元年(1862)考中鄉試舉人第168名,同治7年1868)43歲,考中三甲第118名進士。
 
楊士芳曾上書請求興建延平郡王祠,此文後來成為沈葆楨在光緒元年(1875)奏請清朝建延
平郡王祠的主要內容,足見楊士芳在全台來說亦是舉足輕重的文士。楊士芳於1875年擔任仰
山書院院長、與李望洋等人籌建宜蘭孔廟,明倫教化。乙未割台(1895年)後,更結合當時
宜蘭仕紳建立碧霞宮,明以表彰岳飛精忠報國精神以維繫人心,暗則有崇仰民族英雄對抗異
族的用心。
 

南豪社區 興東南路之闢建

羅東幅員不大,市區街道狹窄,不敷使用,經政府相關單位研議,決定闢建南北向道路,將南豪里內原有農田及少數住家予以徵收,於1977(民國66)年闢建道路。興東南路開通之後,有效紓解交通壅擠,帶動南豪里商業發展。今日商業活動集中於興東南路,不僅是南北向交通幹道,如今更成為新興的商店街。

YCEF20111205-01 YCEF20111205-02 YCEF20111205-03

南豪社區 今非昔比「康定新村」

座落於南門港南岸之「康定新村」,是1950(民國39)年陸軍所建立之眷舍。歷經數十年歲月,尖頂磚造老舊房舍,經不起風雨摧殘,政府相關單位體恤其困境,籌措經費,同意重建。數年前改建完成住宅大樓,不僅外觀雄偉、美侖美奐,居住空間寬敞、堅固實用,使其無後顧之憂,得以安身立命,實是政府體恤民瘼之德政。

YCEF20111214-01

南豪社區 綠九公園今昔

南豪里綠地九號公園,原為金陵六村。1949(民國38)年聯勤被服廠員工145戶遷入居住所建立,佔地約2公頃多。1980(民國69)年遷至冬山鹿埔,成立金陵新村,拆除後的遺址,雜草叢生,荒蕪一片,經與軍方協調,同意借用。歷經整地,鋪設草皮,種植花木,施設座椅,以及各種休閒運動器材,多年苦心經營維護,如今綠意盎然,鳥語花香,成為兒童嬉戲玩耍與民眾運動休閒散步的好地方。

YCEF20111204-01 YCEF20111204-02 YCEF20111204-03

南豪社區 追溯南門港

80年代,南門圳(俗稱南門港)加蓋後,闢成南門路,兩側高樓林立,成為新興商店街,人潮洶湧,車水馬龍,絡繹不絕,熱鬧非凡。追溯早期南門港,既寬又深,流水清澈充沛,河邊常見婦女結伴洗衣,老翁優閒垂釣,孩童成群戲水,每逢端節龍舟競渡,鑼鼓喧天,人山人海,此一景致,如今消聲匿跡,漸為人們所淡忘。

YCEF20111203-01 YCEF20111203-02 YCEF20111203-03

南豪社區 守護神慶安宮

慶安宮俗稱國姓廟、大聖廟,開台國聖、齊天大聖、開漳聖王為主神,建廟已有120年。1891(光緒17)年,朱妙品夜夢大聖公指示捐建一間小草廟,後來信徒倡議改建為較大的土角廟。日治時禁止膜拜中國神祇,1905(明治38)年士紳共商改奉國姓爺為主神,方得保存此廟。1936(昭和11)年感念神靈鎮煞解脫瘟疫,重建更大磚造廟宇。歷經多次風災,1987(民國76)年重新修建,宮貌壯觀,成為羅東民眾信仰中心之一。

YCEF20111202-01 YCEF20111202-02 YCEF20111202-03

南昌社區 百合之家

百合花潔白高貴在貧瘠的山巒,綻放光彩守護著大地。百合之家聚集了無數的現代南丁格爾,為蘭陽鄉親的健康盡一份綿薄之力。博愛新大樓落成,護理人員大量進駐,羅許昆仲為了照顧護理員工,特斥資興建護士宿舍,方便外地護士輪班守夜寄宿。在南昌街61號,將近100多坪土地上興建8樓,地下1樓之單身宿舍,地點適中,上下班方便,設備齊全,人性化管理,院方用心員工滿意。

YCEF20080929-01

南昌社區 博愛國宅

南昌博愛國宅於民國87年(1998)竣工啟用,位在博愛路100巷裡,也就是博愛新大樓後面,總計123戶,住民約500多人,是一個ㄇ字型之大型集村式平價勞工住宅公寓,共12層5部電梯,有亭院、守衛、汽機車停車場,設備完善,住委會健全,是羅東鎮轄內模範住宅公寓。123戶中有將近四分之一是大同鄉和南澳鄉之原住民,因工作之需要而陸續遷入,其中不乏兄弟檔、姐妹檔、叔侄…等之親戚關係,因人數眾多,情感融洽,他們自稱為「南大社區」居民,原住民大多是白領階級之公務人員,每次選舉皆為各黨角力之場所。

YCEF20080928-01

南昌社區 南門師公巢(窩)

生老病死人生四大事,黑頭師公專為亡靈做法超渡,光復前因日本人壓制而默默進行,光復後大行其道,南門為師公之大本營,該行業與現在之佛教有所區別。同是拜釋迦佛祖,卻是葷食,燒銀紙,庫錢等和閩南之風俗相似。朱姓九世始祖來台,有4房定居羅東,繼承衣缽,全盛時期有田塗、傳貴、傳助、順發、順來、錦全、正清等家師公店,從業員清一色朱姓子弟,隨著時代變遷,各教派盛行,始有別姓參與,目前南昌只剩朱清雄與朱正信兩家繼續為亡靈服務。「祗瑞壇」為其始祖之堂號。

YCEF200809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