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清溝社區-交通動線 清溝社區 交通動線 早期清溝只有一條光明路而已,從鹿埔下來直達群英,路只有2公尺寬,路旁都是樹木、竹林,上學就是走「田岸」(田埂)去順安國小上課。現在的清溝可說是四通八達,自2009(民國98)年清溝路拓寬後更顯便捷,也因清溝國小的設立,帶動地方軟硬體建設,新建社區真有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地名由來 清溝社區 地名由來 清溝村在清代稱為紅水溝庄,日治初期的行政區域,依舊,1901(明治34)年查定區域,重新調整行政區域,將順安庄及紅水溝庄合併為—順安庄。下轄順安及紅水溝二土名。1920(太正9)年,改順安庄為大字,下轄順安及紅水溝小字,終戰之後,乃將紅水溝小字改為清溝村迄今。本村聚落原以集村為主,由於鄰近羅東鎮近年來隨著外環道路的通車,已日漸市街化,經濟活動則以製衣業及木材工業為主。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清溝社區 清溝社區 清溝社區 清溝社區位於蘭陽平原南側,係屬半都會型社區,北接群英村、羅東南豪里、西安里,西鄰廣興村、廣安村、鹿埔村,南近順安村,東靠永美村、珍珠村;社區內有一小市集,食、衣、住、行、育、樂,應有盡有。鄰近景點繁多,如龍目井游泳池、仁山植物園、梅花湖、羅東運動公園、三清宮、爐源寺等等,令人驚艷。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八寶社區-十八氣功支會 八寶社區 十八氣功支會 太極氣功屬動靜結合功,以活動身體各關節為主,練氣功可防癌、治病、健身。修習氣功可讓人經絡疏通、氣血調和、陽陰平衡、精神安寧、筋骨強健,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效果。所以八寶社區成立十八氣功支會,讓居民在社區就能學習氣功,使社區成員身體更加健康。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八寶社區-寶城土地公廟 八寶社區 寶城土地公廟 土地神乃台灣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台灣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求財、保平安、保農業收成之意。寶城土地公廟原名零工圍土地公廟,始建於日治時期,據說先有樹後有廟,當初只用二片石板做屋頂,主神為一棵極似土地公神像之石膽,於1982(民國71)年改建,2010(民國99)年重建並更名為寶城土地公廟。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八寶社區-八寶湧泉 八寶社區 八寶湧泉 八寶村的天然湧泉,終年泉水不斷,水質甘甜無污染且清澈見底,湧泉四周則是婦女洗衣和孩童戲水的地方。社區居民除了將湧泉出口加蓋保護外,另外裝上馬達,讓居民可以拿水回家烹煮飲用。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八寶社區-公埔圳 八寶社區 公埔圳 流經石聖爺公廟旁的公埔圳,水質清澈、風景優美,是孩童玩水、摸蜆的好去處,婦女也可在此洗衣、洗菜。公埔圳位於冬山河上游遊憩區帶,在2005年間進行周邊整治,以綠建築的設計概念,將原有的環境優點融合在地元素,創造出如同「秘密花園」的觀光景點,讓居民或遊客都能夠在此休憩遊玩,提高水圳的親水性及景觀豐富度。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思源社區-平安節 金七結福德廟轄區居民昔日均以農耕業為主,有春耕、夏播、秋收、冬藏地方數百年風俗習慣,居民為感激自然大地、及土地公土地婆從年頭至年尾整年庇佑全庄人、風調雨順,每年都會舉辦平安節活動,其目的就是在謝神、謝天;目前社區生活型態雖已改變,從事農業人口已大幅降低,但為能讓社區居民能對社區歷史、文化有所瞭解,並緬懷先民勤勞奮鬥精神,社區仍於年度辦理此項活動,期能藉由社區居民參與平安節活動、擲筊比賽活動,喚醒社區居民重視自己環境與文化,保護關懷提昇社區生活品質。
思源社區-重陽敬老 每年重陽節時辦理敬老活動,除了舉辦歌唱大賽及摸彩活動外,更實施趣味活動,使參加的長者彷彿回到年輕的時光裡;另社區對老人福利之推行均不遺餘力,目前社區雖己辦理老人福利措施「關懷照顧據點」及「長青學苑」等活動,然社區並不以此為滿足,將持續規劃爾後專屬老人之健康講座及健康活動等,希望能讓社區內老人能有更好的照顧。
思源社區-飛行機路 日本據台期間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於宜蘭地區增設南、北機場,以訓練其空軍飛行員,北機場位於現今金六結營區附近,南機場位於現今宜蘭運動公園附近,平日飛機均分駐南、北兩機場之飛機掩體內(機堡),當接獲命令須將飛機升空時,則徵集民伕將飛機推至南機場實施起飛,而聯接南、北兩機場之道路即為現今所稱之飛機路;光復後因機場棄置未使用,故飛機路遭居民所佔用,部份仍保留為道路使用,即為現今之復國巷,目前除60歲以上老人及部份文史工作者瞭解此段歷史外,一般社區居民均難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