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清溝社區-龍舟工作坊













清溝社區 龍舟工作坊
為發展社區特色,推展龍舟文化運動,清溝特別成立龍舟工作坊,邀集雕刻家、工藝師及熱心的志工們,在眾人集思廣益、腦力激盪下,精心研發龍舟工藝產品。同時也辦理「龍舟體驗多元就業方案」,請社區有一技之長的師傅教導鄉親。藉由工作坊成立,從教育訓練、學習觀摩、操作販售、策展佈展等作業,培訓社區工藝師,深耕永續的社區產業。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龍舟文物館













清溝社區 龍舟文物館
冬山鄉鄉民代表李木田,年少時就喜好龍舟運動,曾率領兄弟隊及永琦隊多次贏得全縣錦標。雖然宜蘭縣龍舟活動蓬勃興盛,但一直未設龍舟文物館,讓李木田引以為憾。於是聯絡龍舟同好,在光明路150號自宅挖一大水池,增建划船訓練設備培訓槳手,也收集汰舊的龍舟放置池畔供人緬懷。位於池畔東側的「龍舟文物館」,除展示龍舟文物外,並以圖片解說龍舟的演進及早年「扒龍船」的趣事。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龍舟文化節













清溝社區 龍舟文化節
龍舟文化是由來已久的傳統,但一切僅止於記憶懷思,缺乏付諸行動的具體推展。清溝社區有鑑於此,毅然大膽作夢,於2010(民國99)年6月19~20日舉辦龍舟文化節,包括龍舟獎座發表會、生態龍舟趣味賽、陸上行舟友誼賽、龍舟選美比賽等等,多采多姿的活動內容,吸引許多人潮,熱鬧滾滾,可謂非常成功。希望龍舟文化節活動,能喚醒大家對龍舟文化的推廣與擁護,源源流長。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認識清溝半日遊













清溝社區 認識清溝半日遊
清溝在經歷許多社區營造的變革,形塑成以龍舟文化為發展主軸的旅遊動態行程。此中涵蓋了生態龍舟教育體驗、龍舟拼圖、划船訓練、龍舟文物館巡禮、古龍舟彩繪等包羅萬象的休憩活動,加以天然地景之美,生態之多樣,讓旅人來宜蘭,看美景、玩龍舟,親身體驗文化洗禮,擁有時時感動、處處驚喜的收穫。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清溝未來的展望













清溝社區 清溝未來的展望
近來由於都市計畫的開辦,清溝湧進許多建商在此大興土木,也吸引年輕族群相繼購屋入住,讓清溝呈現蓬勃的活力與朝氣,未來也需提供村民更多元的照顧與福利。日後將以建構真善美的環境,提昇精緻教育學習環境,發揮同心協力的群聚效應,充實公共空間的裝置藝術,作為社區營造發展的願景。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社區新的風貌













清溝社區 社區新的風貌
為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目前進行多項建設工程,包括施作排放污水的掘井工程;在義成路3段附近,配合羅東鎮文化街道路拓寬,進行路旁店面拆除工程。另外,清溝路拓寬工程也接近完工,社區活動中心也進入發包階段,而清溝國小亦在進行體育館整地工程,相信在新館落成後,將能提供社區更優質的活動空間。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清溝社區的榮耀













清溝社區 清溝社區的榮耀
清溝的民風淳樸、社會安和,在1981(民國70)年獲選辦理加強農村發展計劃暨吾愛吾村運動,並在1982(民國71)年榮獲冬山鄉示範社區。社區發展後續計劃仍將以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維護社區建設成果,並配合家庭倫理教育與社會教育,擴大社區志願服務與措施,改善社會風氣,鼓勵參與,以自助自強、團結和諧的社區為建設目標。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清溝移民史













清溝社區 清溝移民史
清溝往昔並沒有漢人的足跡,只有南澳群泰雅族住在近山一帶,平原靠海處則住有平埔族。隨著歲月的推移,平埔族的人口一直增加,大約151年前,蘭陽平原已有36社的平埔族聚落。嘉慶年間漢人首度拓墾本地,為了爭取生存,漢人與平埔族人發生激戰,因而煽動當時從彰化越過中央山脈的平埔族阿束社頭目潘賢文與阿里史頭目潘茅格為內應,暗中放火燒毀蕃屋,從此平埔族節節退敗,漢人終佔上風,蘭陽平原成為漢人的家園。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昔日的人文特色













清溝社區 昔日的人文特色
早期的清溝不到30戶人家,林姓是最大家族,聚居在中清仔附近的水溝旁,一個竹圍接著一個竹圍,充滿鄉土人情味。每次出門前,父母親都會交待遇到長輩要打招呼,颱風過後村民也會互相幫忙整理房子;遇婚喪喜慶,從紅水溝頭到紅水溝尾,都會互借桌子、椅條宴客。以前放牛要牽到鹿埔村的「大桶埔」(第四公墓)吃草,回來則到「九連埤」讓牛洗浴。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四結國小簡介

學校簡介

        四結國小創立於1915年4月,時名為宜蘭公學校四結分校,暫借莊氏民房上課,學生29人。並派日人羽室長亨為分校主任。後獨立為首任校長。同年4月新校 舍竣工遷入上課〈現校址:宜蘭縣礁溪鄉育英路46號〉。1918年4月獨立設校,校名:宜蘭郡四結公學校。1941年學制改革,校名改為「礁溪鄉四結國民 學校」。民國34年11月中華民國台灣省政府接收本校,民國35年5月校名改為「台北縣礁溪鄉四結國民學校」。民國39年本省行政區域調整,新設宜蘭縣 治,校名改稱為「宜蘭縣礁溪鄉四結國民學校」。民國57年8月校名改為「宜蘭縣礁溪鄉四結國民小學」。民國63年奉准設位附屬幼稚園。
       學校位於礁溪鄉南端之開蘭段,校門前為育英路,往西可通龍潭村、員山鄉等地區,往東與礁溪路一段(台九線)銜接,往南可通宜蘭市、羅東鎮等地區,往北可通 往礁溪、頭城等地區,另有北宜高速公路和鄉村道路網交通便利;學區居民大多從事農、工等職業,生活純樸,是個典型的農工社會。學區包含:吳沙、光武、玉 光、白鵝等四個村。本地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是開蘭吳沙公擇此開墾之因。學區內居民勤儉,民風純樸。
        本校校地面積約為1.067公頃,班級數曾有二十四班之多,逐年因大環境經濟及少子化影響,學生數減少,目前有普通班12班,幼稚班、資源班各1班。本校教師教學認真、對學生關懷用心。家長會組織健全,全力支持校務經營,另外校園愛心志工、派出所、社區發展協會、地方士紳等,都是支援校務發展最佳後援單 位,學校亦提供校園空間供社區各單位、團隊使用,構成溫馨和諧的優質學園。 學校教學與活動空間適度區隔,校園幽靜典雅規劃完整,提供師生安全溫馨舒適的學習環境。各項教學設備、學習設施符合教學需求,能充分激發學生潛能。英語學 習補給站、語文數學學習步道、自然生態教學園、電腦教室等設置,充滿社會人文科技情意的情境氣習,是個優質的快樂學習樂園。

 

校徽
設計者:吳聯在 老師

說明:

以"綠,藍,黃,紅"四種顏色分別代表學校願景:『健康、快樂、踏實、關懷』,
字樣S、J取校名「四結」英文縮寫,同時隱含四結國小的教育工作是Super Job。
教師稟持正確的教學理念,憑藉一股清新亮麗的精神(白色),培育民族幼苗(綠色),
邁向光明與希望的未來。
整體上圓下方代表在穩重踏實中成長、茁壯與進步。

學校沿革

民國 04.04.01  創立宜蘭公學校分教場,暫借莊氏民房上課,學生二十九人。並派日人 羽室長亨為分校主  
                          任。後來先予獨立首任校長。
民國 04.10.01  新校舍竣工〈現校址〉遷入上課。
民國 07.04.01  獨立設校,校名:宜蘭郡四結公學校。
民國 08.04       第二任校長日人迫哲彥 就任。
民國 09.04.01  宜蘭公學校,土圍、大坡二分校移轉本校管理。
民國 10.04.01  土圍分校〈現古亭國民小學〉獨立。
民國 19.08       第三任校長日人櫛引盛 就任。
民國 30.04.01  學制改革,校名改為「礁溪鄉四結國民學校」,並派日人 村瀨次蒼 為第四任校長。
民國 33.01       第五任校長日人廣尾碌郎 就任。
民國 33.04.01  大坡分校〈現龍潭國民小學〉獨立。
民國 34.11.22  中華民國台灣省政府接收本校,光復後第一任校長蘇江標就任。
民國 35.05       校名改為台北縣礁溪鄉四結國民學校。
民國 35.09       設立玉田分校。
民國 39.10       本省行政區域調整,新設宜蘭縣治,校名改稱為「宜蘭縣礁溪鄉四結國民學校」。
民國 38.09       光復後第二任校長林長安就職。
民國 38.09       玉田分校〈現玉田國民小學〉獨立。
民國 39.10       本省行政區域調整,新設宜蘭縣治,校名改為「宜蘭縣礁溪鄉四結國民學校」。
民國 42.08       光復後第三任校長鄭鳴春就職。
民國 46.09       光復後第四任校長康承典先生就職。
民國 54.08       光復後第五任校長孔令誠先生就職。
民國 57.08       校名改為「宜蘭縣礁溪鄉四結國民小學」。
民國 59.05       光復後第六任校長張靜軒先生就職。
民國 63.03.25  成立附設幼稚園
民國 66.09       光復後第七任校長梁中興先生就職。
民國 68.09       校友會成立,由游旺欉先生 擔任會長。
民國 73.12.15  光復後第八任校長李再壽先生 就職 。
民國 74.10.20  舉行創校七十周年校慶,地方人士捐資興學,共募款新台幣七十八萬元 。
民國 75.08.05  縣府調派林傳松 先生為本校第九任校長。
民國 79.10.01  創立宜蘭地區社教工作站。
民國 80.03.22  成立本縣首支「跳鼓陣」藝術團隊。
民國 80.08.05 執行『發展與改進國教第二期計畫』第二、三、四年工程,計教室及行政室等十七間、廁  
                         所三間。
民國 81.02.01  縣府調派陳文德先生為本校第十任校長。
民國 81.6.14 新校舍落成
民國 89.08.01  陳文德 先生經遴選續為校長
民國 93.08.01  陳文德 先生遴選連任
民國 94.08.01  張文光 先生遴選為第十一任校長,接掌校務。
民國 94.11.12  辦理90週年校慶
民國 98.08.01  張文光 先生遴選連任,續掌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