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金岳社區-老地名與遷徙的故事 金岳社區 老地名與遷徙的故事 南澳的泰雅族自清代末年從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長途跋涉遷至南澳山區,成為13個舊部落。金岳部落即為Ryohen(流興)、Buta(舊武塔)兩個舊部落所組成,經日治時代集團移住及國民政府遷村政策,陸續遷至金岳。1915(大正4年)年Buta人發現今金岳常有水鹿出現,稱其地名為Ropwe(鹿皮),9戶人家定居於此。1958(民國47)年Ryohen全部落45戶遷至Ropwe,因人數居多,政府改名為金岳,然其泰雅名依舊保留為Ropwe(鹿皮)。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金岳社區-山腳下的泰雅部落─金岳 金岳社區 山腳下的泰雅部落─金岳 金岳位於宜蘭縣東南境之南澳鄉,為一支南澳泰雅族澤敖列群之民族,優美環境及豐富自然資源環繞著部落,並擁有得天獨厚的泰雅文化,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為南澳鄉潛力十足之部落。其行政劃分面積為728公頃,交通方式可自行開車由台九線136.3公里處轉宜55線進入,或由台九線137.7公里轉長春產業道路經碧候村進入;或搭乘台鐵至南澳站下車,再由長春產業道路經碧候村進入。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瑪利亞幼稚園 清溝社區 瑪利亞幼稚園 清溝隸屬於冬山鄉,是鄉內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聚落。因地處羅東近郊,又離冬山市區較遠,故社區子弟多到羅東就學。1971(民國60)年由天主教靈醫修女會設立瑪利亞幼稚園,讓幼齡孩童能有良好的照顧,成為父母為下一代教育的首選,全盛時期(楊淑惠修女、陳月霞修女)全校學生多達3、4百人。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清溝社區的婆婆媽媽 清溝社區 清溝社區的婆婆媽媽 不要小看我們這些婆婆媽媽,雖然年紀有了,但在學習參與的態度上可不輸年輕人哦!瞧大家專注的表情是不是很可愛,未來我們將致力提升人文素養,並辦理多項寓教於樂的活動,共同營造美好的新家園。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清溝國小 清溝社區 清溝國小 近年來,清溝、群英、永美地區因順安都市計畫解除禁建,新興建案一批批湧現,人口急速成長。為考慮學童就讀的方便性,雖少子化日趨嚴重,縣府還是在2006(民國95)年成立「群英地區國小設校籌備處」,由李錦昌擔任籌備處主任,2008(民國97)年8月1日正式成立宜蘭縣冬山鄉清溝國民小學,由陳鐘金擔任第一任校長。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龍舟體驗假期計畫 清溝社區 龍舟體驗假期計畫 龍舟文化結合了民族情感、傳統工藝、民俗活動、粽子美食,划龍舟更是華人社會獨特的體育競賽活動。清溝一向以龍舟運動為社區發展的主軸,以推廣龍舟運動為己任,結合六星計畫及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聘請具相關專長及有意願參與者,成立「冬山龍舟體驗假期計畫」。適時推出各類精益求精的多元產品,期盼訪客能分享文化價值。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清溝社區誕生出新的生力軍 清溝社區 清溝社區誕生出新的生力軍 恭賀『清溝社區發展協會』注入了一鼓新的氣象,一群充滿了活力、熱心與關心清溝社區發展的年輕生力軍於2010(民國99)年10月17日經年度會員大會改選後,擔任了本屆理、監事。在新任理、監事講求「迅速」、「效率」、「創新」的要求下,使社區在發展動力充沛趨使下,在未來的兩年期間通力合作、熱心相互支援的共同努力下,務使「清溝社區」會務的推展必將更緻完美,亦將打造出斬新的模範社區新風貌。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一百五十歲超級志工搭檔 清溝社區 一百五十歲超級志工搭檔 李伯慈先生今年76歲,個性開朗,樂於助人,深獲大家的敬重。蔡進明先生今年72歲,樂天知命,他的金嗓曾獲冬山鄉鄉長盃歌唱比賽第一名,這兩位耆老世居清溝村近四十年,二位志工年齡的總合將近150歲,古道熱腸、熱心公益,在「愛鄉、愛土」的理念支持下,只要社區需要他們,一定義不容辭隨傳隨到,並且以身作則全程參與,堪稱是社區超級志工,並為社區樹立良好的志工楷模值得頌仰。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清溝的守護神 清溝社區 清溝的守護神 福安宮是社區居民的精神信仰中心,主祀國聖公(鄭成功),創建於清光緒年間,是由村童捏泥偶供奉開始。廟址先後遷移了數次,日治時曾重建一次,現今廟貌是於1979(民國68)年完成,獲陳前縣長進東先生贈匾「國泰民安建廟至今長顯盛,姓傅名逐扶明誓死不降清」一幅。廟內楹聯「冬去春來克若耐勞福自立,山迴路轉窮兇極惡罪難容」,生動描述先賢在此墾荒的情境。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清溝社區-黑豆仁古厝的新生 清溝社區 黑豆仁古厝的新生 清溝社區推動「古厝再造計畫」,讓社區的教育農園更符合生態,居民能具備更豐富的生態知識與環境意識,逐步打造與大自然更親近的社區生活。本計畫具體推動內容包括社區閒置空間再造、推廣社區工作假期、社區生態導覽解說及生態記錄、水生植物的基因銀行、建立無毒農業生態示範區以及藝術家駐村駐展等。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