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香和社區-全民綜合運動共識營













香和社區 全民綜合運動共識營
為提倡全民運動的風氣,推廣規律運動及健身新觀念,讓運動成為民?生活的一部分,社區配合體委會政策,辦理「全民綜合運動共識營」活動,參加社區民眾高達300人次,盛況空前。本活動適合各年齡層,除了考慮競賽趣味性外,更結合地方特色與鄉土民情,讓村民更熟悉在地文化,過程中利用自然資源,毋需昂貴的運動器材,確實達到提升全民運動人口,培養民眾運動健身觀念的目標。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和社區-元心舍─慈善社區的推手













香和社區 元心舍─慈善社區的推手
位於社區內的元心舍,成員已超過300人,本著「取之眾生,用於眾生」的信念,推動慈善工作,在林明華夫婦及主任委員李振邦主持下,籌集大量救濟物資,連續6年以上在冬山、員山、大同、南澳等鄉鎮,發放白米、罐頭、乾麵食、二手衣物等給300多個家庭,對象包括獨居老人、單親家庭、低收入戶及無力負擔營養午餐費之南澳鄉學童等。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和社區-社會教育工作站的記憶













香和社區 社會教育工作站的記憶
原隸屬教育部之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為普及社會教育的平台,2003(民國92)年間輔導社區成立冬山鄉社會教育工作站,辦理社會教育及終身學習計畫,其中包含自然、人文、藝術等課程,並以策略聯盟方式融合社區營造。2008(民國97)年,新竹社教館改隸行政院文建會,因政策改變,致使工作站遭受裁撤,令人不禁感到遺憾。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和社區-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香和社區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香和為營造一個?馨、和諧、有利於老人居住的健康社區,於2006(民國95)年申請辦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目前,計有30名志工參與工作,從週一至週五全程為社區老人服務,目前提供休閒運動、量血壓、測體脂肪等項目,志工定期訪視社區老人,執行關懷電話問安,辦理年邁老人送餐服務。希望社區長輩能走出家門、走到社區,一齊來交朋友、?舊情,參與每日銀髮族健康活動。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和社區-有機農場的搖籃













香和社區 有機農場的搖籃
「有機」是現代人追求簡樸、健康、友善的新生活方式,在社區裡有一群新住民,崇尚簡樸生活、喜好親近土地,為了孩子的教育,從台灣各地遷居到這個小村莊。這群華德福學校的家長,有共同的理念,學習有機農耕、簡單飲食及藝術創作,以友善、分享的精神,建構健康的新社群關係。近來,更結合社區力量,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活化知識,希望營造出更完整健康的教育生活社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和社區-水生植物生態園區之美













香和社區 水生植物生態園區之美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顆水草 ? 」徐志摩詩作「再別康橋」裡的經典意象,在社區裡實踐了。在慈心華德福校園裡,有一座生態池,種滿了來自宜蘭各地的珍貴水生植物,有藺草、香蒲、水蓑衣、水柳、水茄苳 ? 等。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和社區-社區裡的特色學校













香和社區 社區裡的特色學校
11年前,縣府開放公辦民營,成立了慈心華德福學校,開創教育的多元發展。該校曾榮獲第2屆國家永續發展獎及百大特色小學的肯定。華德福教育特色,係以自然韻律的元素,融入學習課程,並以學校作為健康社群的種籽,開展人類的內在自由,實踐腳踏實地的引導教育,更以健康、自然、自在的生命態度接受教育,讓孩子在自己的家園成長、茁壯,開出鮮麗的花朵,結出美好的果實。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和社區-粽藝香傳-包粽子送愛心













香和社區 粽藝香傳-包粽子送愛心
配合端午佳節,每年在社區活動中心,社區媽媽們以「粽藝香傳-包粽子送愛心」為名,號召各社團一齊來動手包粽子,並以休閒、美食、健康為主要訴求,由參與民眾同心協力,一起來包低熱量、低脂肪的愛心粽,比照社區老人餐飲服務模式,把愛心送到家,送給照顧關懷據點的老人家,讓大家一起過個?馨的端午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和社區-挺獅頭的社區小獅陣













香和社區 挺獅頭的社區小獅陣
每到節慶,國術團的獅陣就會出團,鑼鼓喧天、熱鬧助興。指導老師吳阿?說:「舞獅的步法要穩紮,通常有入廟三拜禮、踏四門、咬青、咬虱(淨身)、走七星、踏八卦、行九宮… 等,多種步法和禮節皆需面面俱到。舞獅的喜怒哀樂、動儀勇猛等神態,要活現、要吉祥,這是獅陣?陣的基本要求」。年已75歲的吳老師仍架勢十足地舞動獅頭、槍刀節棍等,為辛辛學子義務教導。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和社區-佛手柑話「香員宅」













香和社區 佛手柑話「香員宅」
佛手柑俗稱「香員」,果實裂開呈手掌大小,富濃烈香氣,果肉及種子已退化。在印度、越南等地,佛教徒常用其來供佛,並可入藥、做香料。鄉下婦女常摘香員葉片泡開水洗頭髮,能去油汙又芳香。春秋時節插條繁殖,適合庭園栽植觀賞,美化環境。香和村地勢高排水良好,適合「香員」之繁殖,據說在早期本地住家前後周圍空地種植「香員」甚多,或成園種植,故外地人稱本地為「香員宅」。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