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黎明社區-慶安廟 黎明社區 慶安廟 慶安廟供奉主神關聖帝君,始於1923(大正12)年,帝君忠義精神受到孩童崇拜,用土塑神像,在石路溝岸搭建稻草小屋膜拜。翌年庄內小孩染患痼疾,向帝君祈求爐丹一服見效,受到地方人士重視,籌劃建廟定名「慶安廟」。1998(民國87)年起,農曆每月初一、十五舉辦犒賞將兵會,晚間眾善信士以自助式聚餐,現有一、二百人參與,社區訊息在此傳播,社區意識也在此凝聚。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黎明社區-溫馨重陽節 黎明社區 溫馨重陽節 九月九重陽,讓社區民眾整個動起來。幼稚園小朋友及國小樂團學生很早就忙著練習為社區阿公阿媽獻舞獻曲,媽媽教室的學員幾天前挑燈夜戰為老人家準備扮手禮。阿公阿媽盛裝打扮,愉悅心情期待參與一年一度社區耆老溫馨重聚,分享老人健康諮詢、精彩舞藝、歌藝表演,可口佳餚,更感人的是為阿公阿媽披松柏長青紅彩帶,老人家真心感受到被尊重,年輕人也學會如何敬老。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黎明社區-宜蘭市新興廟 黎明社區 宜蘭市新興廟 新興廟供奉主神敵天大帝林放爺,鄉親尊稱為「帝爺公、大師公」。1916(大正5)年為壯七堤防邊的草厝神壇,即因神靈顯赫,香火鼎盛,一時成為壯圍地區之主護神。後因風災肆虐,遷址重建,正式命名「新興廟」,此後香客絡繹不絕。每年農曆1月16日敵天大帝誕辰,信徒以傳統三獻禮祭祀,場面莊嚴肅穆。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黎明社區-黎明社區活動中心 黎明社區 黎明社區活動中心 1968(民國57)年壯東農地重劃時,光南製藥廠游祥惠感念地方需要,熱心捐贈市公所100坪農地興建民眾集會所,市公所及居民集資興建約50坪平頂建築,名為宜蘭市黎明里民眾活動集會所,2001(民國90)年社區發展協會借用闢為黎明社區活動中心。每日清晨5點半開始即有居民在此練功,夜晚12點有巡守隊人員駐守,白天有附屬團隊的研習,小小的空間,凝聚了社區民眾的心。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黎明社區-社區發展協會沿革 黎明社區 社區發展協會沿革 黎明社區發展協會於2000(民國89)年成立,首任理事長王阿水,以促進社會發展,增進居民福祉為宗旨,奠定社區發展基礎。2004年林正義接任理事長,本著薪火相傳的精神,繼續辦理原有計畫。2006(民國95)年開始推展健康社區六星計畫,2007年及2009年兩度榮獲內政部社區治安工作積效評鑑一般組甲等獎。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黎明社區-黎明社區簡介 黎明社區 黎明社區簡介 黎明位於宜蘭市東南一隅,因位居東方,日出之所,定名為黎明里。面積約246公頃,578戶,人口1956人,大部分為農業區,民風淳樸。本區處在蘭陽溪及宜蘭河中間,地勢低,早期常有淹水之虞,自美福大排興建完成,水災不再復見。近年來環市道路南北向貫穿本區,高速路東邊切過,縣民大道東西橫過,形成本縣交通樞紐。一片綠油油稻田,搭配蒼鬱竹圍農舍,清晰亮麗,美如圖畫。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頭分社區-二紀年的老村長-宮林春 頭分社區 二紀年的老村長-宮林春 宮前村長,原籍中國遼寧復縣雙塔鎮, 20 歲被徵召入哈爾濱第三飛行隊, 1948 (民國 37 )年隨 52 軍來台灣,設籍頭分村迄今。宮前村長熱心公益,負責盡職,每天一早就穿梭在大街小巷為民服務,地方大小事他一手包辦,如有居民往生,他便召集志工成立治喪委員會幫忙處理,社區班隊也在其支持下陸續成立。他曾當選模範父親,更當選全國模範村長,服務村民 24 年如一日,精神可說是頭分村的典範。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頭分社區-校長村 頭分社區 校長村 教育是文化傳承的根基,是國家發展的希望工程,而結頭份素有「校長村」之稱。道地的結頭份人歐明灶校長、黃金地校長和頭分村的媳婦游淑惠校長,他們用「咱?頭」最引以為傲的「打拼」精神,在教育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薪火相傳,數十年來他們春風化雨,作育英才,為教育工作樹立最佳典範,更是結頭份人的驕傲。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頭分社區-歌仔戲的鼻祖─歐來助 頭分社區 歌仔戲的鼻祖─歐來助 清朝末年,結頭份的大樹公下,每到傍晚就有一個能歌善曲,人稱歌仔助的人,在鄉民用桂竹和稻草搭蓋的「歌仔寮」教子弟們演唱「本地歌仔」,他們演唱的故事有《山伯英台》、《陳三五娘》等。歌仔助經宜蘭民俗研究者陳健銘,費了數年時間訪查考據,證實「歌仔助」就是歐來助, 1871( 同治 10) 年生於宜蘭員山庄結頭份堡( 今員山鄉結頭份村 ) ,卒於 1920( 日大正 9) 年,享年 50歲。沒有歐來助的教唱,就沒有現在的本地歌仔,所以歐來助被認為是歌仔戲的鼻祖。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