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黎明社區-開心農場













黎明社區 開心農場
黎明二路振興托兒所斜對面有一片約一分多地的蔬果園,在清晨或傍晚可見到好幾個家族,開心在園裡種植、拔草或收成,這裡就是社區的「開心農場」。地主免費提供土地,分給左鄰右舍人們認養耕耘,條件是不可使用農藥、不可任其荒蕪。大夥種植各樣蔬果,地用鋤頭挖、草用刀刮、蟲用手抓,出一點勞力、流些汗。收成除家人自己吃外,也與親友分享,種的開心、吃的安心,社區好溫馨。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黎明社區-歌唱技巧班













黎明社區 歌唱技巧班
自2005(民國94)年起蘭陽義學在黎明社區活動中心開設歌唱技巧班,每星期日晚上7:00至9:00上課,由黃榮發老師免費傳授歌唱技巧與經典歌曲。黃老師指導學生用丹田歌唱並精選名歌深入剖析歌詞意義及其意境,投入感情,唱出動人的歌曲,深受學員歡迎。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黎明社區-生命教育-社區念佛班













黎明社區 生命教育-社區念佛班
每週五晚間7:30至9:00,與有緣的鄉親朋友,一起共修念佛。社區活動中心提供一個修行的道場─利用投影機將莊嚴的佛像投射在大銀幕,社區歌唱班的音響則是播放音效的法器;媽媽教室的茶桌,蓋上素淨的桌布,就成了禮佛的供桌。在誦念一部部的佛教經典中,不只啟迪信徒的智慧,也淨化了人們的心靈。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黎明社區-巧婦巧手













黎明社區 巧婦巧手 健康生活
黎明社區有一群人人稱讚的好媽媽,她們在媽媽教室裡體會從「做」中學習的樂趣,激發更多的創意,豐富家庭健康的飲食,社區媽媽們感情融洽,讓他們彼此珍惜,互相幫助。每逢佳節,媽媽教室的成員主動用她們的愛心製作各式的小點心,探望獨居老人,未來更計畫能為社區的獨居老人提供健康午餐,造福更多人。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黎明社區-永鎮廟大鼓隊













黎明社區 永鎮廟大鼓隊
大鼓隊成立多年,2003(民國92)年始加入社區附屬團隊,這是一支由娘子軍組成的團隊。隊長吳麗霞女士,指導老師趙水男,應用大鑼、大鼓、泰鑼及鈸等樂器,演奏三七、獅鼓、戰鼓等曲目。成員需有熟練技巧及良好默契,才能呈現節奏分明,強勁有力的鼓聲。大鼓隊展現女子的自信光彩,也用鼓聲擊出黎明社區的居民士氣。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黎明社區-聖王大神尪會













黎明社區 聖王大神尪會
1994(民國83)年居民林以勝、林潁亮、李燦龍有感開漳聖王神恩浩大,經擲筊獲神明同意,組成「聖王大神尪會」,並募款籌塑李、馬將軍兩尊神像陪侍聖王左右。神尊莊嚴威武,有抑惡揚善、除暴安良、護祐社稷的宗教力量。該會成員因為要扛舉大神像需要強健體魄,行進間要配合鼓樂表現威武氣慨,有了這個團隊之後,黎明社區的廟會祭典更添熱鬧氣氛。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黎明社區-健康元極舞













黎明社區 健康元極舞
1997(民國86)年間,黃美玉老師每天早晨在慶安廟廣場指導居民做健康操活動,最初僅十餘人的團隊,在成員熱情參與下,人數逐年增加,加入了潘玉梅老師及李瑞娥老師教授有氧體操及元極舞後,陣容更加龐大。2002(民國91)年申請加入社區團隊,名為「老人美容健康操班」,2008(民國97)年更名為「健康元極舞研習會」,每天早晨及星期一、三、五晚上,成員們總會在慶安廟廣場做運動,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黎明社區-國際太極氣功研習會













黎明社區 國際太極氣功研習會
2001(民國90)年宜蘭縣國際太極氣功十八式研究推廣協會,於社區輔導成立支會,招收50幾位學員,每天清晨於活動中心旁廣場勤練功法,十年如一日,社團積極參與社區營造工作,擔任志工,維護社區清潔與綠美化,星期假日舉辦健行郊遊,足跡遍蘭陽,享受宜蘭好山好水,激發愛鄉愛土情操。10年歲月過去,學員都覺得自己跟隨社區發展成長,獲得尊嚴與自信,並且賺到健康與快樂。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黎明社區-捍衛家園-守望相助隊













黎明社區 捍衛家園-守望相助隊
1998(民國87)年一群有志之士,鑑於社會治安日趨敗壞,遂成立黎明社區守望相助隊,協助警方捍衛家園。他們認真接受職能訓練,熱心參與勤務工作,十多年來每當夜晚1、2點大家熟睡之際,無論風雨寒暖,輪流巡邏社區,維護社區安寧。民眾聚會時,維持交通秩序使活動順暢。他們日夜犧牲自己奉獻社區,守住社區安寧,讓社區居民能夠安居樂業幸福快樂生活。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