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孝廉社區-他鄉之石─參訪縣外績優社區













孝廉社區 他鄉之石─參訪縣外績優社區
社區發展協會創立後,先後成立守望相助隊、老人福利推展會、太極氣功十八式、本土語言研究班、家政中心等團隊。為促進居民情感交流,鼓勵大家走向戶外,每年舉辦縣外自強活動,使社區民眾感情融洽。為追求永續營造,社區經常組團前往外縣市參訪「績優社區」分享社區的營造經驗,並做為本會努力進步的目標。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廉社區-幸福路通車













孝廉社區 幸福路通車
為改善宜蘭市北門地區交通瓶頸,從樹人路連接到中山路,闢建全長850公尺的道路,呂國華及黃定和擔任宜蘭市長時,陸續推動各期工程,2009(民國98)年全線開通,將北門、孝廉、菜園、小東各里串連起來,改善此一地區的交通。道路取名「幸福路」,居民陳鳳銘家的門牌經整編後,正好是100號,他笑稱自從幸福來敲門後,他們家幸福加倍又加分。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廉社區-宜蘭是一座大博物館













孝廉社區 宜蘭是一座大博物館
2001(民國90)年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成立,宗旨為推動本縣博物館與文化事業之發展,整合博物館資源,增進博物館界之交流,提升博物館在社區營造之功能,加強與其他文化事業之合作,以保存與活化地方文化及自然資產。2009(民國98)年,蘭博協會搬入宜蘭孔廟,積極與在地社區合作,攜手推動社造工作,為社區注入新活力。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廉社區-傳統美食──宜蘭粿仔













孝廉社區 傳統美食──宜蘭粿仔
吳倉興先生,大家稱呼他為粿仔興,從事「粿仔」製作已有近60年歷史,及至20年前才將功夫傳授其兒子吳錦誠先生繼續經營。宜蘭粿仔和外地粿仔不同之處在於宜蘭粿仔薄而細嫩,香Q好吃,各地食客都讚不絕口。據吳錦誠先生說,他們製作的粿仔,是純手工現做現賣而且不加防腐劑,因此能得到顧客的信任。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廉社區-護佑鄉里──石敢當













孝廉社區 護佑鄉里──石敢當
社區舊城北路112巷內及東後街各供奉一處石敢當,據居住於舊城北路鄰近的一位80幾歲耆老說,供奉此處石敢當已有百年歷史,設置時此地為城外荒地、雜草叢生,居民為求地方安寧,當年設置動機為鎮煞、避邪、壓災,鄰近居民除了每天上香敬拜外,每年農曆8月15日更宰豬公,演出布袋戲,祈求保佑居民平安。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廉社區-孝?社區的好厝邊─宜蘭河













孝廉社區 孝?社區的好厝邊─宜蘭河
宜蘭河由小礁溪、大礁溪、五十溪、大湖溪等源頭匯集而成,再貫穿宜蘭市區。社區居民對於這條河流有著深厚情感,童年時在大人籐條、竹枝鞭打威脅下,還是會忍不住偷偷結伴到厝邊的宜蘭河,玩水,捉魚、摸蜆,有了這條河,小孩子的童年過得很快樂。近年來,經政府規劃成河濱公園,使宜蘭河景觀變得更亮麗。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頭城鎮更新里地名由來

★  梗枋早昔為進出蘭地之咽喉,北通三貂,南達烏石港,乃鎮守北關之要地。相傳先民入墾時,曾設有木板欄柵,防阻番人和野獸入侵而得名。另傳,當地山嶺時常無故「硬」是「崩」落因此取其諧音「梗枋」而名之。民國五十八年芙勞西颱風來襲,發生大崩山,掩埋數十戶人家,災情慘重。民眾咸認舊名觸楣,反應易名,易名為更新里。

《引自吉祥工作室,1998,十個舊地名的故事,宜蘭縣政府》

★ 「更新」原名「梗枋」,早年是進出蘭陽平原的咽喉,北通三貂,南達烏石港,是鎮守北關的要地。「梗」在閩南語中是阻擋的意思,「枋」字則是木板,據推測可能是由於漢族先民們曾在此地設置攔阻的木板,防範原住民國野哭的侵犯因此得名。不過,根據當地耆老的說法,「梗枋」是很直接的閩南音譯:「山硬硬的崩落下 來」。本里在清代屬於梗枋庄;日據初期,明治32年(1900)將梗枋庄分為梗枋、匠寮、石空、山羊洞四庄,明治33年(1901)將四庄重新併為梗枋 庄;大正九年(1920)改梗枋庄為大字,下轄梗枋、石空二小字;光復之後,梗枋大字改為梗枋里。民國58年(1969)十月三日,芙勞西颱風來襲,山坡 地「硬崩」的時候,響應當地居民的要求更名為「更新里」。不過,漁港與學校則仍然沿用舊名,稱為「梗枋漁港」、「梗枋國民小學」。

本里面積9.15平方公里,居民454戶,1828人,原以吳、康、林、李、黃諸姓為多。居民以漁、農業為主,漁產多為魩仔魚、鱙仔、鰹魚等;農產則以水稱、柑桔為多。鐵路在本里設有龜山站。重要河流有梗枋溪(有梗枋橋)、北門溪(有牛寮橋)及內湖圳(灌溉渠道)。本里為龜山島與頭城鎮距離最短 之處,在龜山島居民村前,龜山島船隻多由梗枋出入。里內重要公共設施有梗枋漁港、漁產拍賣場、派出所、國小、活動中心及托兒所等。

本里位處頭城鎮的北方沿海地,依山傍海屬一農漁村,鐵公路交通便利風景秀麗,並經中央選定為富麗漁村及富麗休閒農棧建設輔導的重點,里內除梗枋漁港外尚有頭城及北關二座休農場,假日遊客絡繹不絕,是一個休閒渡假、採買海鮮的好地方。

《以上引自宜蘭縣頭城鎮公所行政區域簡介,http://toucheng.e-land.gov.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54&pageID=4998

社區日曆-孝廉社區-篤義行仁──徐燦壽













孝廉社區 篤義行仁──徐燦壽
徐燦壽原名僧承壽,故居座落於孝廉里幸福路80巷22號。先生早年聰明好學,22歲膺選城隍廟守當邑住持。先生事母至孝,1947(民國36)年榮獲宜蘭市長袁大晉頒發「孝子」匾額,1950(民國39)年起連任4屆市民代表,每年2月8日城隍誕辰時經常捐贈白米財物,普施濟?。先生詩詞書繪精湛,醒世悟道,存忠篤孝,對改善社會風氣助益良多。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廉社區-宜蘭首舉──黃纘緒













孝廉社區 宜蘭首舉──黃纘緒
黃纘緒字紹芳、號啟堂,生於1817(嘉慶22)年,卒於1893(光緒19)年,享年77歲。1840(道光20)年,時年24歲的黃纘緒即為宜蘭首位舉人,影響日後蘭陽文風甚深。黃舉人最早宅第位於今孝廉里舊城北路74巷底,佔地廣闊,宅前立有旗桿,目前僅保存旗桿座部份組件於後代家中。黃舉人勤政愛民、敦厚謙和,曾擔任仰山書院教授,並參與編修噶瑪蘭廳志,為蘭陽貢獻極大。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廉社區-宜蘭市唯一的黃昏市場













孝廉社區 宜蘭市唯一的黃昏市場
大約50~60年前,北門口城門孔仔,每到黃昏時候就有一些魚販,從大老遠的南方澳運來「現流仔」在此地販賣,便宜又新鮮,連住在礁溪、壯圍、員山的居民都前來購買,好熱鬧喔!隨著時代演變,現在除了新鮮魚蝦之外,豬肉、蔬菜、雞鴨、雜貨等在這裏,應有盡有,晚餐餐桌上欠些什麼?來「城門孔仔」就對了。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