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南豪社區-青春永駐美嬌孃 南豪社區 青春永駐美嬌孃 每天清晨,活動中心內有一群美嬌孃,隨著音樂旋律節奏,踏著輕盈飄逸舞步,揮動著柔美的手勢,擺出婀娜多姿的身段,令人目不暇給,他們就是南豪土風舞隊。多年來,南征北討,參與各項活動演出,博得掌聲與激賞,這是多年努力得來的驕傲,也是南豪社區的榮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豪社區-羅東新地標文化二館 南豪社區 羅東新地標文化二館 位於成功里內,現正進行搭建高大棚架、升降舞台、空中廊道,佔地廣大,周邊設施完善美觀,遍植樹木、鋪設草坪、人工湖、運動跑道、藝術燈柱、照明設備、極限運動場等。文化二館預定於2011(民國100)年完工落成,是一座結合文化、休閒、運動、產業、藝術殿堂,將為羅東地區增添一大特色,帶來更多發展與繁榮。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豪社區-碩果僅存打鐵店 南豪社區 碩果僅存打鐵店 早期羅東南門地區,打鐵店比鄰而立,約有五、六家之多,今僅存「南川」打鐵店一家,由李老師傅獨自經營。他繼承父業,學藝專精、功夫一流,是一位頗負盛名的師傅。打鐵店歷經二代傳承,超過一甲子,專門打造農具、家用刀具等,產品有口皆碑,早期全靠人工打造,今已機械化生產。李師傅執著本業的信念,令人由衷敬佩。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豪社區-成功國小禮堂 南豪社區 成功國小禮堂 成功國小禮堂,於1936(昭和11)年興建完成,坐落在學校北側,禮堂為獨棟挑高式的木磚營造平房。1942(昭和17)年,遭大颱風侵襲,屋頂被掀開,嚴重毀損,翌年10月,禮堂修建完成,為鞏固屋頂,以鐵皮浪板加以鋼梁支撐,牆壁外圍貼上小塊磁磚,以防滲水。迄今有70年歷史,已登錄為歷史建築正籌劃修建中。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豪社區-羅東社區大學 南豪社區 羅東社區大學 羅東社區大學以推動「終身學習」、「社會改造」、「教育改革」、「公民社會」、「社會關懷」等原創精神為主要的發展核心,並且以「知識解放、建立公民社會」為目標,期望為宜蘭地區成人終身學習、提昇公民素養而盡力。羅東社大每年開設上百門課程,社區大學將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來源,扮演社會重建的角色,成為社會改革的推手。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豪社區-成功國小校長宿舍 南豪社區 成功國小校長宿舍 校長宿舍位於成功國小舊校門左側,屬於日本式多屋脊建物,建於1938(昭和13)年。原為羅東女子公學校老師宿舍,1945(民國34)年方黃如村接任校長進駐該宿舍,遂使有校長宿舍之稱,迄今有70多年之久。因年久失修,不堪使用,後經由政府相關單位以文化資產保存,按原有建築風格,予以重建恢復原貌,實為一座頗有歷史意義,值得保留緬懷的古蹟。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豪社區-歷久彌新成功國小 南豪社區 歷久彌新成功國小 1921(大正10)年,羅東女子公學校設立,即今成功國小前身,終戰後曾易名為曙光國民學校,1968(民國57)年改稱成功國民小學,建校迄今有90年之歷史。原有日式木造尖頂黑瓦老舊教室,經逐年改建為四層教室大樓,自強館、體育館,施設新運動場地,並將校門遷移西側面臨興東南路。校舍建築雄偉壯觀,校園美輪美奐,設備完善,師資優良,學童表現優異,實為縣內一流的學校。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豪社區-真善教育 南豪社區 真善教育 美化人生 東光國中創設於1957(民國46)年,1968(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教後改制為宜蘭縣立東光國民中學。1986(民國75)年附設補校、1994(民國83)年成立啟聰資源班、1997(民國86)年成立美術資優班,並為羅東社區大學校區。校地面積共計3.62公頃,與文化二館連成一體,共用李科永紀念圖書館、半戶外表演空間、空中藝廊等文化設施,以及跑道、溜冰場、運動步道等設施,是陶冶學生人格發展及提供優良教育品質的知名中學。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豪社區-興東南路之闢建 南豪社區 興東南路之闢建 羅東幅員不大,市區街道狹窄,不敷使用,經政府相關單位研議,決定闢建南北向道路,將南豪里內原有農田及少數住家予以徵收,於1977(民國66)年闢建道路。興東南路開通之後,有效紓解交通壅擠,帶動南豪里商業發展。今日商業活動集中於興東南路,不僅是南北向交通幹道,如今更成為新興的商店街。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豪社區-綠九公園今昔 南豪社區 綠九公園今昔 南豪里綠地九號公園,原為金陵六村。1949(民國38)年聯勤被服廠員工145戶遷入居住所建立,佔地約2公頃多。1980(民國69)年遷至冬山鹿埔,成立金陵新村,拆除後的遺址,雜草叢生,荒蕪一片,經與軍方協調,同意借用。歷經整地,鋪設草皮,種植花木,施設座椅,以及各種休閒運動器材,多年苦心經營維護,如今綠意盎然,鳥語花香,成為兒童嬉戲玩耍與民眾運動休閒散步的好地方。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