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合興社區-橋板湖













合興社區 橋板湖
在罟寮橋南側約三百公尺處,有一地型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狀若「畚箕地」,是合興第三大聚落。該處東側為一內灣,恰似一湖,在交通不便時期,需搭設橋板越過水面,故名為橋板湖。
該處山明水秀、奇岩怪石、景觀綺麗。湖灣內之岩石,有豐富的各類海菜、海膽、寄居蟹等,為早期橋板湖居民賴以維生所在,更是今日生態旅遊絕佳地點。岸上之小型公園,更是遊客觀景、休閒的好地方。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合興社區-榕樹之王













合興社區 榕樹之王
大榕樹生長於合興新村入口處,其齡約210年,直徑約八人合圍,豎立於濱海公路、北迴鐵路之間,係宜蘭縣政府列管大樹之一,特取名為榕樹之王。
民國八十七年鐵路局規劃辦理東部鐵路電氣化,合興社區發展協會特函邀相關單位現場會勘,在不傷及榕樹之自然生長且兼顧電氣化之需求,經數度協調,乃建一拱型防護網保護之;復於九十年爭取漁業署補助以自然工法興建社區入口印象公園,為南來北往遊客及社區民眾提供一景觀休憩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合興社區-地頭之神─土地公













合興社區 地頭之神─土地公
走遍這個村落,猶如其他農村一樣,「田頭園尾」都可看到各式迷你廟宇,舊式的古色古香,老神在在;較新者則富宗教藝術,祂們各據一方,管其地頭。
無論新舊、大小廟宇,於農曆每月初二、十六日均有信徒備牲禮、米酒敬獻之,祈求風調雨順,農漁豐收,這地頭之神即是福德正神土地公。亦是農漁村早期特色建築。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合興社區-資源回收成效非凡













合興社區 資源回收成效非凡
現代人的生活大都以快速、方便為主。且科技發達,生活上的附屬品日新月異,塑膠類、保麗龍、PE等製品,輕巧便利,深獲一般民眾喜愛,無論婚、喪、喜、慶皆大量使用。
然而這些產品卻泛濫而污染著這塊大地,無論地表、河川、海上隨處可見,更污染了人心,引發垃圾大戰。
「罟寮仔」人確有先見之明,於八十六年配合鎮政,在鎮公所積極宣導下,率先辦理資源回收說明會,成立資源回收隊並於社區活動中心旁之閒置房屋設置回收站,於每週三、日下午三至五時由義工辦理該項業務並予分類,每月回收量達5000公斤以上,成效非凡,深獲主管機關肯定。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合興社區-補破網













合興社區 補破網
看著網、目眶紅,破呷這大空,想要補,無半項,想著心焦煩;今日若將網來放…,這是一首台灣名謠,描述古老漁村生活之甘苦,與對另一半的支援及期盼。
在以人力捕魚時代,漁網是這個區域所有居民的希望。所有的網具都是以手工編製而成,不論男女,除一般漁品製作(加工)外,頂著大太陽「補破網」為必備的功夫與能耐。為了能順利捕魚,不能將「破網」放;為了另一半的希望,不能將「這項工作」放,只好拿起「家司」呷「線材」來「補破網」,來完成咱共同的希望。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合興社區-大陳義胞的拜拜













合興社區 大陳義胞的拜拜
每年農歷三月廿二日為媽祖聖誕,也是大陳義胞大團聚的日子。
與台灣宮廟之眾信士相同,準備菜飯、水果、三牲洒禮等,金寶、元寶、弓衣、銀紙缺一不可,亦有野台戲的演出。然而並無繞境踩街,更沒有設宴請客,只有千人大聚餐。又觀其牲品上必有一把刀,問其所以,係備神明享用祭品之需;當誦經時,膜拜者各自在桌子或椅子上,伸出雙手、叩頭,其意為接受到神明的福壽與智慧。我們似乎也感受到神恩廣大,永遠庇祐人們平安順利。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合興社區-傳統漁村風味













合興社區 傳統漁村風味
合興社區海岸線長達3900公尺,雖無良港或海灣,卻富有現撈漁貨及各式海鮮製品,深獲各界喜愛。 
百餘年前,這塊區域的居民,就已學會了各類魚蝦加工;鮮食、保存、提高附加價值或兼而有之。其產品種類如丁香魚、蝦仁、魚脯(乾)仔、剌膽、小管枷、鱙仔枷……等均為下飯上品。
然而這些漁村傳統美食,已漸失傳。因此本協會在社區耆老指導下,肩負著傳承人間美食的重責。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合興社區-信仰中心─鳳山廟













合興社區 信仰中心─鳳山廟
百餘年前,「罟寮仔」有位補破網技師,對牽罟捕漁事業貢獻良多,時人稱曾師父。一日吉時於海上恭迎廣澤尊王回里並設簡易房屋(時稱四腳厝)供奉,名為王公廟,漸為合興的信仰中心。
因牽罟捕魚事業日漸興盛,里民感念王公神恩威靈,乃數度擴建廟宇。後逢一大陸人士,言王公在其袓厝為鳳山寺,經求證屬實,乃改名為鳳山廟。
至今每逢節日,罟寮仔人必同時祭拜廣澤尊王及曾師父。由祭拜中可知「罟寮仔人」對先賢之追思與敬意。百餘年來,罟寮仔人倘有公共事務,必聚集鳳山廟,以公開表決方式為之,這小小的廣場已成罟寮仔的民主聖地。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合興社區-大陳義胞家鄉味













合興社區 大陳義胞家鄉味
大陳義胞於民國四十二年四月間遷居來台,拜美援之賜配予住宅,部份定居於合興忠孝新村,計105戶,每戶約四坪,除客廳及臥室外,並無其他設備,雖然如此,該項建築物為當時最佳的住宅。來台初期,政府亦提供生財(捕魚)設備,生活條件自然較當地原住民優厚。
大陳人向以捕魚為生,他們原居地特有的家鄉味就是以魚產為主,將新鮮海鰻洗淨、去其首尾及內臟,並剖其身為一整片,以風涼乾後收藏或切成絲狀煮食,風味絕佳。旅居他鄉之大陳同鄉仍常委託製作,煎、炸、炒……等則視各人所好,君欲品嚐其特有口味,製產期每年四月至七月為佳,意者可來電預約。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合興社區-最高學府─大溪國小













合興社區 最高學府─大溪國小
大溪國小北側緊鄰大溪里,她是合興社區最高學府,也是合興里、大溪里及大里里部份學子唯一國民基本教育學校。
該校建於民國七年,距今已八十餘年之歷史;於民國八十一年為有效積極改善教育環境,特組織規劃小組,進行校園整體規劃。在家長會與校本部進行建物總體檢,發現校內建物業已老舊,部份已屬危險房屋,且為落實地方學子學習環境,遂請建築設計專家,經多次討論並爭取所需經費後,發包興建。
其建築之特色,在於結合地方景觀特色、保持原有地貌、改善學習環境等,業已成為全省各級學校觀摩之地標及假日外來遊客休閒絕佳地點。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