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北成社區-客人城傳奇













北成社區 客人城傳奇
客人城又名北城,原指的是北成社區興安宮為中心的城仔底一帶,「城仔底」是1804年(清嘉慶九年),有徐春芳、范阿秀等客籍先輩,為了防衛在四周築籬為城而居,所衍生出的聚落。根據六十三歲的地方耆老蔡坤煌先生多年的考據,現名的北成原本稱為北城,是昔日的樹林仔、北投城和茅仔寮三個聚落的合稱。清朝來蘭地治理時改名為北城,現在的北成里只是當時北城庄的一部份而已,而真正的客人城只有北成里的城仔底一帶,當時的北城位於羅東西郊,東和廣興溪相鄰,大約是靠廣興堤防的尾端與五結堤防的首端,從前過溪的柯仔林部份土地也屬於北城庄。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北成社區-失落的老地名(二)













北成社區 失落的老地名(二)
樹林仔 
位在北成圳水源附近,因有成群之茄苳樹而得名,據說至今仍有許多大樹根埋於地下。
壟仔地
全區地勢最低之處,附近的湧泉常漫流於此,土地含水量很高,有如爛泥。六十四年完成市地重劃,成為住宅區。
茅仔寮
一群來自蘭陽溪南岸茅仔寮的福佬人,因水患遷移至客人城西側聚居,他們稱原居地為「下茅仔寮」,此地為「頂茅仔寮」,客人城同屬北成庄頭。
大份
現今羅東運動公園,原為北成庄北側的農地,居民以江姓為主,早期農地曾劃分為二十一份,一份做為福德宮廟產,二十份由居民分墾,由於各份面積較北成庄其它地區為大而得名。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北成社區-失落的老地名(一)













北成社區 失落的老地名(一)
北投社
1806年(清嘉慶十一年),彰化一帶平埔族潘賢文與茅格等頭目,因被五圍(宜蘭市)漳籍墾民打敗,便率其族人(包括岸里、阿里史、阿束、東螺、北投、大甲、通霄、馬賽等社)渡過濁水溪(蘭陽溪)進墾羅東。其中原住南投草屯的北投社平埔族人,便落腳於現在的北成社區南側。當「客人城」存在時,北投社平埔族人仍在此生活,為所謂「漢番雜處」的狀態。今北投社一名仍在,而自興安宮至北投社的道路,今仍名為北投巷。
九塊厝
在福德宮東側,北成與今公正路底之間,原有九戶人家集合小聚落於此,後遭平埔族番人侵入奪殺全村人口。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合興社區-天后宮













合興社區 天后宮
民國四十四年,黑面媽祖護佑著大陳義胞飄洋過海、遠渡來台,定居合興。
初來台之時,義胞仍以捕魚維生。當漁業興盛時期,總不忘媽祖之恩澤,曾以變賣私有財產籌措資金,數度修建其住所,名為天后宮,位於活動中心旁,至今已數十年之歷史,其護佑這佰餘戶大陳子弟,始終如一,是義胞們的信仰中心。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合興社區-全國十大模範社區













合興社區 全國十大模範社區
數年前的「罟寮仔」,到處是倉寮、畜舍,居民也以此為生小財之根本;民宅四周的空地則是雜草叢生、垃圾堆積,確實符合老外給予台灣人的生活評語「生活在豬舍之中」,那有生活品質可言。
知恥近乎勇,居民催生社區發展協會,以去除髒亂、提昇居民生活品質為目標;積極宣導、溝通協調,凝聚居民共識、全民參與,讓所有居民都以社區成就為榮,營造祥和社區於無形,確實大幅提昇居民生活品質,榮獲八十七年全國十大模範社區之一的殊榮。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合興社區-北關賣點、人間美味













合興社區 北關賣點、人間美味
北關海潮前的龜山島海域為黑潮、親潮交會處,在此形成一股湧流,帶來大量藻類,吸引魚兒徘徊覓食,使該處成為優良漁場。魚蝦種類多,肉質鮮美、Q甜,深獲一般民眾青睞。
在北關海潮公園中的賣點,售有各式近海漁貨產品及美食─蝦餅、貝類、紫菜、海帶及近海現撈新鮮漁貨,更有聞名全省的 仔魚羹,任君點用品嚐,來此逍遙遊,別忘人間美味。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合興社區-鷹石尖之美













合興社區 鷹石尖之美
這個地方是一處制高點,從合興里北方之大溪橋南端百公尺處開車至明山寺後,步行約十五分鐘即可到達。站在這鷹頭上,可俯瞰這巨鷹雙趐拱抱的全景─大溪漁港、大溪社區、大溪川、大溪國小、蜜月灣、合興社區及綺麗的海岸風光。
站在這高處,恰似唯我獨尊,更像駕馭著這巨鷹神遊四海般,怡然忘我;當朝迎龜山旭日,夕沐林梢晚霞,海光山色,美景天成。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合興社區-另類綠美化─社區菜園













合興社區 另類綠美化─社區菜園
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住宅週遭,常有許多空地任其荒蕪,甚或垃圾堆積,以致蚊蟲橫行,影響居民生活品質甚鉅。
或有許多單位以經費無著為由,推御了責。合興社區發展協會於整頓環境、致力於綠美化之初,亦為經費所苦;在自然乾淨就是美的口號下,由理、監事率先拆除自家前的倉寮、畜舍並鼓勵社區居民清除住宅附近空地之雜草,種植蔬菜,不但達到清除髒亂的效果,亦達到綠美化的目的。真是:一兼二顧、摸蛤兼洗褲。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合興社區-爐主













合興社區 爐主
不知走過多少個年代,總是這樣的傳承;不論世事如何的轉變,祂亦然如此。
鳳山廟的爐主每年必需籌劃,於(農曆)正月十三日帶領著信徒到台北縣關渡迎請媽祖回廟作客,直到二月二十二日廣澤尊王千秋,辦理眾神繞境、過火,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在眾神齊聚安座後,以「擲筊」方式,爭取下年度「爐主」寶座,繼續率領眾信士,年復一年、前進再前進。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合興社區-螺聲哪陳─歡喜來牽罟













合興社區 螺聲哪陳─歡喜來牽罟
古早時代,阮的祖先為著顧三頓,靠著他們雙手,跟大海拼命,在農漁業的社會,這個所在,每一個人攏像一家伙,大家互相關懷,互相照顧,每天歡喜逗陣、打拼;他們善用著智慧,創造大型的網仔將大海中的魚仔圍起來;拿起著大螺,吹出響亮的螺聲,把好消息通知乎所有的人知影。
哪聽著螺聲,歡喜的心情,親像花開滿山坪,同齊衝對海邊去,逗陣把魚仔拖上岸─這叫做牽罟。罟哪牽起,你我攏有魚,大家攏歡喜。一直到今日,哪講著牽罟起,阿公仔的頭殼內,哆有一大堆的故事講呼大家知,那年的勇士,猶原是老神在在。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