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北成社區-客人城庄民的信仰













北成社區 客人城庄民的信仰
永福宮
奉祀國姓公(鄭成功),清光緒二十八年(西元1902年)開基,祭祀慶典為農曆元月十六,民國七十六年改建為二層樓的建築,位在北投社聚落中,祭祀圈較小,是北成地區南側居民公共活動空間,一樓設有文康中心供居民使用。
福德宮
奉祀土地公,約一百多年前開基,共改建二次,最近一次約十六年前,祭祀慶典為農曆二月初二、農曆八月十五。其不稱「福德廟」,而稱為「福德宮」是有緣由的:前任縣長游錫 為北成人,為感懷北成土地公庇佑,讓北成子弟當選地方父母官,鄉親特別邀請縣長為福德正神加冕,頭帶皇冠,並升格為「福德宮」。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北成社區-客人城廟─興安宮













北成社區 客人城廟─興安宮
台灣計有134座三山國王廟,其中宜蘭有27座,是全國最多的縣份。興安宮供奉三山國王,又名「客人城廟」,廟埕、埕上的榕樹及興安宮活動中心所建構的空間,已成為許多北成人生活的一部份。
相傳嘉慶八年(1803年),新竹新埔地區之先民將粵籍先祖由廣東省潮洲府霖田廟奉迎的「三王」神像,奉祀入廟定居於鹿埔城茅草廟內。後來又經轄內先民協議移建羅東北成里與冬山廣安村之交界處。約一百年前,羅東溪氾濫,洪水沖走茅草廟,先民乃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在現址建造土角壁厝廟宇,並經民國十二年及五十七年兩次之重建始呈現今之面貌。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北成社區-口碑小吃













北成社區 口碑小吃
對號入座臭豆腐
北成國小斜對面的「香廚米粉羹」門口,大排長龍,客人往往等半個小時,還沒有機會入店吃一盤外皮酥透的臭豆腐。老闆李順天、林月清夫妻二十幾年來用心經營,對品質堅持、講究,每塊臭豆腐下鍋前必挑選過,吃起來就是不一樣,且從不打廣告,只靠口碑。
異國風味沙威瑪
每天清晨六點,許多做晨間運動的民眾,都會被烤沙威瑪的特殊香味所吸引,而且老闆竟是老外,由於口感甚佳,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其獨特的風味,連其他鄉鎮的民眾也風聞而至。
阿美族〝原〞味
在一次偶然的機緣巧合裡,阿美族大頭目的女兒下嫁漢人郎的千古傳說,一幕族群融合的愛情故事,在“太陽伊娜“山地野菜館裡,浪漫的上演著。在一個優閒的午后,來一杯超大杯的原住民咖啡與部落點心,是您的一大享受。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北成社區-田野中的大樓













北成社區 田野中的大樓
在將近兩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北成社區從一個弱勢族群避居的角隅,經過一段未受工業青睞的沈靜時期,到都市邊緣集合住宅的開發,以及如今房地產市場的熱門地段。
七十六年北成里北側四十餘公頃的非都市土地,規劃為宜蘭縣第二個運動公園─羅東運動公園;這個大型公共空間開發,不但帶來大量的參觀遊憩人潮,更使得附近的房地產市場大為看漲,高層之住宅大樓紛紛興建,像昔日的「青松汽水廠」、已改建成目前的「唐莊」集合式住宅,北成圳以西的非都市地區,雖維持農地的名義,但零星建地與高級農舍的興建,在純樸社區裡漸漸形成另一種風貌。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北成社區-親水好空間













北成社區 親水好空間
位於北成農業區內的北成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灌溉水路;其水質為清澈之天然湧泉,且依自然地形蜿蜒形成,為社區地景的重要空間元素。
北成圳因天然資源條件佳,於民國八十六年在第一屆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游祥明任內獲縣府補助,利用生態工法,由社區居民自發性組織擔任設計、清潔、泥水、園藝等工作,將北成圳打造成一處可供親子戲水、拓碑、寫生、垂釣以及摸蜆的好所在!除此外亦增設多處洗衣平台供清洗之用,可說是一處居民日常生活的親水地區 。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北成社區-社區發展的臍帶─北成圳













北成社區 社區發展的臍帶─北成圳
北成圳昔稱北門圳,上游有三支水路,最東側為圳溝之主流,水源來自社區內之「雷公埤」湧泉池;居中一線源於廣興排水,又稱「松仔腳圳」,為較小的溝渠,水源由「廣興排水圳」自北投社一帶農田分出,後經永福宮沿北投街流至興安宮旁,再流入北成圳主流。
西側一線稱「四人埤圳」,流貫北成區中心地帶,源頭為冬山鄉廣安村「水井仔」之湧泉,流經北成社區活動中心及興安宮附近。
三支分線於興安宮匯集,沿運動公園東側蜿蜓注入萬長春圳五結幹線。它不僅兼具灌溉及排水功能,同時也是重劃區與農業區的分界線,為北成庄各項發展重要臍帶。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北成社區-社區居民的遊憩場所













北成社區 社區居民的遊憩場所
中心公園
社區中心點位於公正路底,正是重劃區、保護區、農業區與運動公園的交會點。它是北成庄的門戶,位居交通要津。八十六年春,環境小組發揮自動自發的精神,熱心投入參與規劃、監工、施工,並以野薑花、茄苳樹、木亭子及黑石板等特有的原生資源,配合北成圳的水源景觀,闢建成一座精緻幽靜的社區公園。
三角公園
培英路與光華街交叉口的三角公園,灌木茂盛,使用率甚低,環境小組建議增闢環型涼亭及童玩設施,使它成為一處可供兒童遊樂兼具居民聚集聊天的休閒場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北成社區-羅東運動公園













北成社區 羅東運動公園
羅東運動公園位農業區北側,與北成社區僅一路之隔,屬北成里內。約四十七公頃的「大份」農田,於七十六年被規劃為運動公園,由環境造型研究所及高野景觀規劃株式會社負責設計,並於八十五年三月正式獻園啟用。園區開發的基本理念,以「水」、「綠」、「健康」為主題,運用豐富的地景元素創造出高水準的休間空間,結合運動與休憩功能,兼具自然美與人工美,機能完整,平日是附近居民休閒運動的好去處,每逢假日更是遊客如織,成為「蘭陽百景」的最佳景觀之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北成社區-陳家竹圍













北成社區 陳家竹圍
近兩百年的歷史開發,北成地區留下了許多的傳統聚落建築,其中尤以可禦敵、擋風、消暑的傳統竹圍最能反映農村特色;儘管目前全省各地都有竹圍,但以宜蘭保存得最為完整,不失原有風味景緻,其中陳家竹圍經縣府主管單位實地勘查後,認為極具觀光發展潛力,且已獲權屬人同意加以整修供作休閒農業區之服務中心及農村教育中心,展示社區總體營造工作所收集的農村早期文物,並搭配文字照片或專人導覽解說,落實鄉土文化傳承的教育意涵。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北成社區-新舊並陳的社區地貌













北成社區 新舊並陳的社區地貌
北成社區位於羅東鎮西郊,原是一個位於廣興溪(又稱羅東溪)溪畔的低窪農地;十九世紀初,當漳州人渡過蘭陽溪佔領羅東後,這個地區成為當時客籍及平埔族等弱勢族群的集居地,至日據時期中未有太大的變化。
但最近二十年來,經市地重劃及大型公共休閒設施,如今的北成社區,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社區環境;一是北成街、國華街、國華國中及公正路所圍成的都市計畫地,一是運動公園之外的非都市地區及都市計畫保護區,同時擁有都市計畫與非都市農地兩種土地型態,更因為羅東運動公園的開發,帶來大量的活動人潮,形成一種新舊並陳的社區型態。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