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尚德社區-兵仔營傳說













尚德社區 兵仔營傳說
此處原是一片農田,民國三十八年國軍轉進台灣,一時無法安置眾多軍隊,便將此片農田建成臨時軍營,建材皆取自茅草、竹子、雜木等,稱為「克難營房」,民國四十年後改建為水泥瓦房,稱為「半永久營房」,
此兵仔營曾擔負駐軍、醫院、油庫、感訓、反共救國軍訓練基地等任務。根據傳說:此處為醫院時,曾有士兵死後魂魄不肯歸去,民國四十五年五月,營中深夜鬧鬼,整個寢室百餘名士兵一時齊聲喊叫,異狀百出,士兵謂稱:「見到有人頂上無頭,滿身是血,可怕之至」。
如今此地大廈林立,為本社區精華地帶,一陣熱鬧景象,與當年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尚德社區-手工藝竹編













尚德社區 手工藝竹編
尚德社區為一個典型農業村,邇來因社會轉型,公寓、別墅林立,導致竹圍漸漸消失,連同原有傳統手工藝竹編也因竹材取得不易,而逐漸萎縮。
為發揚農村傳統手工藝竹編文化,社區發展協會於民國90年11月開始傳統手工藝竹編師培養訓練,從不懂到完成近百種竹編成品,從選竹材到編織組合一氣呵成,深受各界好評,曾配合各項大型活動參展,有國際旅遊年、員山燈會、一鄉一休閒、休閒農林悠遊太平山、僑委會海外參展、宜蘭縣社區文化親子體驗之旅等。
由於童玩竹編及傳統竹編,適合週休二日親子活動,現已積極爭取經費,將成立縣內首座竹編文化館。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尚德社區-大樹公













尚德社區 大樹公
樹齡已屆兩百年的楓香樹,本為農田間的界樹,只因卓然出眾,人們認為他凝聚天地之精華,遂視為神樹,附近民眾親身體驗其靈感,常至樹下拜拜。民國六十五年,地主林阿根虔誠捐地,由民眾樂捐集資,建了一座「大樹公廟」,至今依然香火鼎盛。
民國八十六年台七省道拓寬時,包工人員將金亭打掉,於是生病不起,經附近信徒告知要向樹公道歉,遂準備祭品參拜,祈求平安順利,事後果真身體好轉,繼續做好台七省道拓寬工程,目前大樹公擁有數十面信徒還願之金牌。
全縣九鄉鎮區內,受到保護的古樹共計六十六棵,此樹經保護小組評定編號為○○九號。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尚德社區-林香游家肉粽













尚德社區 林香游家肉粽
林香游家肉粽為本社區具代表性的傳統食藝,多年前游家生活困苦,試圖將自家田地改種糯米,由陳林香女士依老母親古早做法自行研發肉粽,從游先生以機車叫賣到現在的企業化管理,其產品甚至已經開始外銷國外,曾獲TVBS、三立電視節目專訪及中國時報之專題報導,可說是社區之光。
該店也是宜蘭縣蘭陽百工協會之榮譽會員,為了粽子技藝及方法得以延續,店內另闢一間DIY工作室,讓忙碌的愛好者,免去準備繁多的材料時間,即時不會包粽子也沒關係,「肉粽嫂」會將所有技術告訴您。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尚德社區-社區活動寓意深重













尚德社區 社區活動寓意深重
尚德社區居民大部份為原居住戶,外來定居之居民約五個鄰,社區發展協會為使原住戶與新居民,生活上能融合在一起,經常舉辦各項活動。
尚德社區對空間環境的改造,也朝向軟性的、文化的方向出發。社區經常舉辦村民運動會和傳統的大神尪繞境等活動,藉以凝聚村民的意識和向心力,另外還不定期舉辦傳統手工藝、健康美食、生活保健等各項研習。
社區居民生存的價值無非在追求一種和諧,讓每一個人活得快樂、自在而彼此尊重,尚德社區總體營造的理想也正是如此。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尚德社區-尚德水閘門













尚德社區 尚德水閘門
水閘門功能係調節三鬮二及宜蘭、壯圍一帶農田之灌溉用水,早期更是家庭飲用水之來源,六十年代以前,每天早晨四、五點附近居民都不約而同的到此挑水,以備當天或隔天煮飯之用。
當時並無所謂環境污染,水閘門兩岸用石頭砌成,所以這座水閘門旁草蝦、螃蟹、鰻魚特別多。到了深夜螃蟹更會爬到水閘門上方,很容易抓到。而小鰻就像筷子一樣大,一晚可撈到數百條,當時抓來餵鴨子,很奇怪吧!
這座水閘門邊的橋面很小,後來才加寬再築護欄,夏天水閘門放下水位上升,中午時間就是小朋友游泳戲水的好地方,當時社區小朋友多在此學會游泳。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尚德社區-廟前大榕樹













尚德社區 廟前大榕樹
民國四十四年國軍勇近大隊第三中隊駐營於慈惠寺前,用茅草及稻草搭建三間草屋充作臨時克難營房。民國四十五年大隊舉辦環境比賽,該中隊全體官兵在廟前左邊建造一座假山,於假山上種植一棵榕樹(即現在這棵榕樹),由於此棵榕樹保護得宜,不但樹幹粗壯且枝葉茂盛,每年中元節大豬公比賽多在此舉行,平日為社區老人下棋及小孩玩耍的好地方。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尚德社區-三鬮二慈惠寺













尚德社區 三鬮二慈惠寺
三鬮二慈惠寺本地人稱為(舊廟),距離大三鬮慈惠寺後方約二百公尺,是該寺的前身,故又稱「開基祖廟」,供奉主神為觀音佛祖。
該寺係於民國前十六年由三鬮二溪底仔遷建而來,後來於民國十四年被拆除,前殿用於建築大三鬮慈惠寺,後殿用於建築外員山普照寺。
據說拆除後第三天,廟後水溝出現烏仔魚,叫做回頭魚,表示佛祖流連舊廟。於是地方士紳共同發起「妝土尪」供信徒膜拜。結果香火鼎盛,灶丹供不應求。雖然日本警察將之圍起來,但還是抵擋不住信徒虔敬的熱誠。
如今的廟貌係於民國六十一年重建完成,每年正月十日是落成紀念日。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尚德社區-林家古厝













尚德社區 林家古厝
林家古厝位於尚德社區三鬮路,是武秀才林朝英先生的故宅,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還保存三合院的規模,翹脊雲天,古色古香,是蘭陽地區難得一見的古建築。
古厝是林家來台祖先經營蔗糖致富而興建,因林朝英考上武秀才,而得獲准建翹脊,其建材大部分來自大陸福建省,師父也由大陸聘請,古厝歷經三年多才建造完成。
古厝另一特色是圍牆內留下二十八個防禦用的槍孔,以還擊來襲之土匪,由於建築堅固,於清朝時期土匪作亂,附近居民都躲進其宅避難。
古厝於民國八十一年整修,如今已成為參觀古蹟與研究建築的據點。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尚德社區-大三鬮慈惠寺













尚德社區 大三鬮慈惠寺
大三鬮慈惠寺本地人稱為新廟,是由三鬮二慈惠寺(舊廟)遷建而來,本寺係於民國十四年興建,廟貌巍峨、畫棟雕樑、古色古香,尤其是木匾和案棹(擺放祭品的大桌子),更是藝術珍品。
寺內供奉主神為觀音佛祖,坐姿高達十三台尺,莊嚴慈祥,是全台最大之鎮殿佛像,佛光普照,有求必應,遠近馳名。民國六十五年建造巨型牌樓、放生池、戲台,更增添本寺勝景,寺內保存一座古鐘,此鐘鑄造於清朝道光甲辰年,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是大三鬮慈惠寺的「鎮寺之寶」。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