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冬瓜山-讓我們放風箏去!













冬瓜山 讓我們放風箏去!
風箏昇放時要注意風向與氣流,如果風向、氣流不對的話,任憑你有再好的風箏,也不易昇起。運動場、高樓上或建築物旁的氣流不穩定,較不適合放風箏,另外,高壓電、電線桿附近、高樓頂上或閃電時,決不可以放風箏。
在冬山鄉有幾個地點適合放風箏,那就是森林公園預定地、親水公園河岸、整治後的冬山河沿岸及冬山國小校區。
有空的時候,不妨到這些地方走走、玩玩風箏,舒暢一下身心。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風箏的製作過程(下)













冬瓜山 風箏的製作過程(下)
如果您已經將竹材準備好了,那麼讓我們把它們組合起來囉!
●綁骨架:綁骨架是比照設計圖的角
度,在接觸面糊上白膠,並在交叉
處,以鐵絲綁上。
骨架要輕,風箏才易飛;骨架要有足
夠的「韌」度,風箏才飛得高,這可
是來自師傅的「武林祕方」,得來不易
ㄚ,嘿!嘿!嘿!
●著色:把設計圖描繪在布上,再塗上
顏料,顏料的選擇,當然越鮮豔越
好,在空中飛翔起來,才美麗﹔但是
……要是下雨了,怎麼辦?顏料豈不
被雨淋糊了,這下可必須打電話,請
教師傅了,找找看答案吧!
●裝配提線:等著完顏色的布貼在骨架
上後,最後一個步驟就是:配上提線
了,注意其長度、角度!
您瞧!一隻實用又美麗的風箏誕生了!趕快飛飛看吧!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風箏的製作過程(上)













冬瓜山 風箏的製作過程(上)
只要一提起:李老師的「劈竹」功夫,無人不豎起大姆指,稱讚有加。任它竹子再怎麼「高風亮節」,只要一到李老師手上,莫不「服服貼貼」,溫順無比。 每年元宵燈會中的生龍活虎,隻隻可都是李老師的傑作呢!
●平面設計:規劃設計圖案,把設計圖
紙摺半,先畫一面骨架部分,再畫另
一面。
●劈竹:把竹子鋸成需要尺寸,用刀的
反面擊打使裂開,竹節去內留外,以
保耐用。
●整形:用鉋刀刨平或小刀刮勻,使用
鉋刀時,應以斜角推進,用小刀刮可
將竹片平擺桌上。
●平衡點:將刮好的竹片中心點,放在
小刀上,試試看,左右重量是否平均。
●火烤:把竹條先畫上記號,用酒精燈
或蠟燭燻烤,燻烤時,雙手宜稍加用
力,使竹條彎曲。
經過了這一番「整形」後,可知這天然的素材,要使得上,還需許多的「功夫」呢!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冬山國小新校區













冬瓜山 冬山國小新校區
民國八十七年前的冬山國小,一邊要承受台九公路上頻繁的車輛聲,另一邊則要與定時火車來個大對決,真難想像當時的師生每日上課是如何度過的啊!
由於種種因素,冬山國小於八十六年十二月遷至冬山鄉安平村安中路35號,現在的新校區,已是宜蘭縣有名的「校園景觀」之一,除了重視人文與自然的結合外,更蘊含了學校建築倫理、地方特色在其中,從這些校友們的作品中,您是否也感覺到其意義深長呢?
同時新校區中也將舊校的「校門」、「紀念碑」、「圍牆」等建築體搬運至學習步道中,這可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呀!
親愛的校友們,您是否亦感到親切萬千呢!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各「類」風箏,齊聚一堂













冬瓜山 各「類」風箏,齊聚一堂
風箏依結構與造型、傳統與創新、具象與抽象、平面與立體而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清代曹雪芹在(南鷂北鳶考工志)中依瀉風原理將風箏分成四十三類。而在北京,相傳頗具知名的哈氏風箏,則依世襲經驗將中國風箏歸納成八種。
現代為讓初學者了解風箏飛揚的奧秘,其分類方式則是將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風箏,依據飛行結構的不同,分成硬翅、軟翅、硬拍、工字、米字、十字、傘翼、風箱、挑擔、串活、氣囊、混合等十二類。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宜蘭盃創意風箏賽













冬瓜山 宜蘭盃創意風箏賽
為鼓勵自由創作,冬山鄉公所於八十七年七月舉辦「宜蘭盃創意風箏賽」,開創全國風箏比賽的先例。
首度採綜合方式進行,不劃分風箏種類、不限制尺寸規格,讓參賽者有發揮創意的空間,參賽者僅分學生組及公開組,期能推廣風箏藝術,對於名列前茅的參賽者,不但可獲頒獎盃乙座外,亦有相當不錯的獎金,以為實質的鼓勵。
大會在先前的媒體宣傳、聘請公正資深之裁判,無不用心至極,真令人感佩。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以「箏」會友─風箏節大觀













冬瓜山 以「箏」會友─風箏節大觀
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冬山鄉首次辦理風箏節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追風者」聚集一堂,好不熱鬧。走進冬山國小的「風箏大觀」展場,千餘件琳瑯滿目、稀奇古怪的風箏,令人驚奇。
私人典藏館中,包含童增建先生、馮燦煌先生的特技風箏、台北「風箏大王」的李上白先生、「風中傳奇」的黃景楨先生,除此之外,亦有熱愛風箏人士的作品。
名家們尋找永不會達成的風箏真理,在他們執著的精神下,更顯出其風箏藝術的迷人、可愛。由於他們的努力,拓展了我們對此民俗技藝的視野,希望將來有更多人攜「鳶」相會,讓「箏」美、「箏」好玩的信念廣播於民間。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親子DIY─作伙到冬山放風吹













冬瓜山 親子DIY─作伙到冬山放風吹
現代人因工作繁忙常無法與家人共同相處,若能利用休閒時光,接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帶著您的家人一起DIY,製作簡易風箏,在親情交融中編織美好的回憶,則是享受親子之樂最好的方法。
風箏是結合流體力學與美學成份的民俗技藝,製作它並不困難,但要它飛的好,也不容易。一件風箏作品步驟都要謹慎,縱使今天依樣畫葫蘆,也不一定能確保它可以展翼飛翔呢!
然而在DIY活動中,因受限於時間,故而請專家設計易完成的材料包來教作,過程簡淺易懂,經此不但能讓小朋友認識風箏,在輕鬆組裝、快樂彩繪及開懷放飛中亦能體驗風箏的趣味。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大興振安宮













冬瓜山 大興振安宮
振安宮為宏揚三山國王正教,改善人心倡導忠孝節義,維護古蹟及全民和諧等各方面不遺餘力,深受社區民眾好評,在其建廟三百週年暨後殿落成慶典時,三山國王出境遊行全縣,來自各縣市參加慶典信徒,逾五十萬眾,儼然己成蘭陽重要信仰中心之一。
位在冬山鄉大興村大興路上的振安宮,景緻優美,地理鍾秀,並有肅靜優美活動中心,可容納五百人,並有流理台,音響設備,可供膳食,宜做康樂、會議場所。功能不可謂不多元。
說實在話振安宮的謐靜幽雅,人文薈萃,相映成趣,直如桃花源聖地,您是否也能體會置身其中之安詳、寧靜的感覺呢?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冬瓜山-風箏的起源













冬瓜山 風箏的起源
風箏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及休閒活動。一提起放風箏不但孩童們雀躍三丈,連大人也都會興致勃勃躍躍欲試。放風箏的趣味的確不是普通人所能想像到的。
前人金聖歎曾經說:「見人風箏斷,一樂也。」至於風箏的起源,現在已無法考證。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逝故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傳送給已故的親友。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