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進士社區-健身與休閒─元極舞、土風舞班













進士社區 健身與休閒─元極舞、土風舞班
進士社區活動中心廣場,每天清晨有一群穿著紅衣白褲,不畏天寒地凍、刮風下雨,活潑有朝氣的媽媽們,在老師指導下跳著、打著、舞著「元極舞」。這群媽媽們為聯絡情誼、奉獻專長,更組成社區家政教室,定期研究烹調、插花、專題演講等,吸收新知、提升生活品質。
在育才國小中興堂內,有另一群快樂的媽媽們,利用晚上圍成圓圈,隨著悠揚的樂聲,跳著「土風舞」。這群媽媽們並組成校園愛心義工隊,每天協助學生上下學,平安過馬路。她們並參加讀書會、民教班、烹調等班隊,以充實生活內涵,是社區裡最有活力的美麗團隊。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心靈寄託─誦經團、大鼓陣













進士社區 心靈寄託─誦經團、大鼓陣
宗教是心靈的寄託,廟會是農村的文化。由鎮興廟管理委員會主導,社區善男信女組成的兩團誦經團,一團唸佛教經,一團誦道教經;每週定期聚會二次,由專人指導訓練。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早晚各有一團主司誦經禮佛,虔誠膜拜感謝神恩,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社區長壽俱樂部於民國七十八年成立了大鼓陣,老人家平常聚會敲敲打打,舒活筋骨,也當作休閒娛樂。如有外地進香團蒞臨鎮興廟參拜時,就派出大鼓陣送往迎來。他們也經常和其他社區、廟宇作交流、聯誼的活動。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宗教據點─鎮興廟、慈惠堂、天主堂













進士社區 宗教據點─鎮興廟、慈惠堂、天主堂
民國三十年遷建的鎮興廟奉祀三山國王,農曆二月二十五日、七月二十五日、十一月二十五日,舉辦誕辰拜拜,早年都舉行「請媽祖」繞境,辦流水席宴客,近來為倡導節約,改為每四年才舉行一次。
供奉瑤池金母的慈惠堂,是民國六十年設立,六十四年慈惠堂成立「救急布施協會」,希望喚起廣大社會熱心公益人士的共鳴,從事社會救濟工作,促進社區祥和安定。
民國四十年代,社區曾經蓋了一座天主堂,除了傳播福音,也辦理社會救濟工作。可惜後來美援停止,信徒銳減,天主堂於五十九年被裁撤。如今荒蕪在進士路邊,從完整的建築結構,不難想見當年的風光。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老樹─荔枝、榕樹、椰子樹













進士社區 老樹─荔枝、榕樹、椰子樹
荔枝的樹形像龍眼,是亞熱帶水果。位於陳宅庭院的兩顆荔枝樹,樹頭長滿許多樹瘤,推算樹齡約有百餘年。
榕樹在台灣到處可見,兩棵生長於育才國小校園內又高又大的老榕樹,創校時栽種至今,已有八十餘高齡,一年四季綠葉不凋,但枝椏間卻未垂有氣根,算是異數。
進士路旁陳家宅院的小路邊,像兩排衛兵似的亞歷山大椰子樹,高聳入雲霄已有一甲子之久。雖然有點老態疲憊,卻仍歷經颱風的考驗而屹立不搖。這些椰子樹在民國四、五十年代,曾經是擺厘的地標,現在仍然是社區裡溫馨的記憶。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五叉路口的老店













進士社區 五叉路口的老店
進士路南端五叉路口的大榕樹下,有一間並不顯眼的老店。
光復前,年輕的陳春桂夫婦流浪到此,在路旁的牛棚居住,為村民修補簑衣維生。因女的還讀過書,會記帳算術,就擺些瓶瓶罐罐,賣些小東西貼補家用。五叉路口交通便利,生意逐漸好轉。慢慢的附近多了茶水擔,草藥鋪、理髮鋪、米店、肉鋪子。
光復後,農村經濟復甦,南機場有許多駐軍,他夫婦倆肯讓人賒欠,也能替人寫信、排解困難,因此生意興隆。當時五叉路口十分繁榮,最興盛時還曾經開了一家戲院。後來陳春桂一家人轉往花蓮發展。但是,在小店裡談天說地的快樂時光仍留在村民的記憶中。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現代化都會住宅興起













進士社區 現代化都會住宅興起
都市更新改變了鄉村的風貌,嵐峰路更是進士社區發展的分界線。
下擺厘在民國七十年代,土地依都市計劃劃為住宅區。加上台灣經濟起飛,住家品質提升,建商大興土木,肥沃良田不見了,起而代之的是十幾層樓的大廈及造型新穎、富麗堂皇的高級別墅,印證了高樓平地起的神話。社區居民也由一、二千人,急速增加了三倍多,變成六千餘人。原來絕多數務農為主的農村,轉型成公教人員居多的社區。
都市計劃使進士社區形成上、下擺厘的鄉村與都會的強烈對比。居民行業雖然不同,生活方式也有差異,但居民對社區認同,相處和樂融融。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世外桃源─劉家庭院













進士社區 世外桃源─劉家庭院
進士里的農村,近年來陸續興建了許多美侖美奐的田園別墅。
鎮興廟後方的劉家庭院,是連續二年經環保局評定獲得全縣家戶綠美化獎的建築。劉朝明先生的住宅庭院,巧奪天工。一大片的落羽松林,翠綠的草坪,潺潺清澈的流水、錦鯉悠遊在池塘中。假山上點輟著蕨類植物及奇花異草,樹蔭下擺著石椅石桌。蒔滿百花的婉蜒小徑,陪襯著高雅的洋房,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任人看了都會讚嘆一聲:這是人間的仙境、世外的桃源。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陳宅庭院之落羽松













進士社區 陳宅庭院之落羽松
落羽松原名「美國水松」,樹形如傘優雅美麗,春天綠意盎然,夏天蒼茂遮蔭,秋天落葉繽紛,冬天光禿迎陽。
陳宅庭院的落羽松係當時就讀宜蘭農林學校之陳滄溟先生,於1947年在忠烈祠旁發現,欣賞其樹形美麗,並找到三十一棵如火柴棒大小的幼苗攜回家中栽植,存活了十九棵(第一代),後來經其六弟陳鎗鎔先生,繼續瀪衍於週遭及其他各地,目前在台灣尚未發現樹齡比這些更早之「美國水松」。此地已成為著名的觀賞景點。
落羽松近來遭受白蟻、風災、雷擊之戕害,幸有國立宜蘭技術學院森林科師生和林業專家學者,經常來此研究觀察,共同維護它們的生機。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陳氏家祠之水生植物園













進士社區 陳氏家祠之水生植物園
陳氏家祠前半月形的池塘裡,種滿了荷花和睡蓮,池塘中還有錦鯉穿梭,岸邊花木扶疏,加上拙樸的石板凳迎賓入坐,因此,不分晨昏午後,不論春夏秋冬,它都是休憩與教學的好園地。
由於野生水生植物已逐漸消失,基於教育需求,陳文隆先生建議把四周的農田開闢為水生植物園區,獲得宗親支持,經張月娥女士撮合,由社區大學湖泊社邱錦和老師帶領學生協助栽種完成。有宜蘭水簑衣、異葉水簑衣、水毛花、慈姑、香蒲(水蠟燭)、四稜飄拂草、小水筦、澤瀉、連萼殼精草、荸薺、菖蒲、南國田字草、槐葉蘋、台灣萍蓬草、台灣水龍、水社柳……等四十餘種。(繼續增加中)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陳家古厝













進士社區 陳家古厝
與擺厘「鑑湖堂」比鄰的陳家古厝,是竹圍綠籬、紅磚瓦房完整的三合院。
在潮濕多雨、風災頻繁的蘭陽地區,豪宅古厝歷經太平洋戰爭及國軍佔住的摧殘,能保存的實在不易。擺厘陳氏鑑湖陳梓派下第八房燦元公祖厝,還能保存原有的架構,真是難得。
古色古香、窗明几淨、一塵不染、純樸優雅是陳家古厝的最佳寫照。傳統建築加上鄉村景觀,是拍婚紗照的理想地點,難怪常常見到郎才女貌的對對佳偶,在攝影師帶領下以陳家古厝背景,留下倩影,作為終身甜蜜的回憶。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