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進士社區-戰爭的遺物─油庫、彈藥庫、防空洞













進士社區 戰爭的遺物─油庫、彈藥庫、防空洞
進士里的田園間還有許多戰爭的遺物供人追憶。
林家舊居的稻埕邊和楊進士古宅前面,各有一個還很完整的軍用油庫。日軍為了欺敵,都把油庫蓋在民宅旁邊。光復後,曾經有單身的榮民佔住。如今老兵凋零,民宅拆除了,只有油庫還孤伶伶的佇立在田野間。
彈藥庫和防空洞都有堅實的銅牆鐵壁,因為很難用人力拆除,才能繼續保存在田園間。進士里就在南機場的旁邊,年紀大的居民都還記得家家戶戶的屋內或竹林下都有防空壕,大戰時空襲逃難的緊張、恐怖,都還令他們心有餘悸。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歷史的見證者─機堡、碉堡、導航站













進士社區 歷史的見證者─機堡、碉堡、導航站
進士里緊臨南機場,留有許多日據時代的軍事設施。日軍在路口、橋邊、要塞附近都建了碉堡。光復後因道路拓寬、農地重劃、居民佔住,或故意毀損、破壞,所剩不多。
以前路邊築有欺敵用的土機堡,擺放竹子編成的假飛機。光復後都被佔耕或鏟平了。倒是第三鄰路邊有兩座鋼筋水泥建築的大機堡,是目前社區裡保存最完整的二次大戰軍事設施。寬大的腹地,堅固的結構,經過妥善規劃、復舊後將成為社區民眾的活動中心。
負責空中飛航安全的民航導航台,S型的機場聯絡道路都是進士里重要的航空、戰備設施。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農村的再生─土地重劃













進士社區 農村的再生─土地重劃
珍珠示範農地重劃區是宜蘭縣最早實施農地重劃的地區。日據末期,進士里東邊的農地都被日軍強徵修築南機場。光復後國民政府開放復耕放領,造就不少新地主。
民國47年,政府實施鄉村改造,珍珠農地就被選為農地重劃的試辦區。當時大部分的農田都是石礫層,田埂彎彎曲曲。沒有道路和灌溉設施,經常為了搶水灌田引發糾紛,農民耕作不便。
重劃之後,田地方正,灌溉便利,產量增加,地價上漲,帶動經濟繁榮。
民國58年,進士里西半部的宜榮段農地也進行土地重劃,美福大排等溝渠也一併整治,交通方便,水患減少,聚落逐漸翻修、改建,呈現出新的風貌。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農村的命脈─水稻、青蔥













進士社區 農村的命脈─水稻、青蔥
水稻是進士里的主要農作物,青蔥卻是提升進士里農村經濟的大功臣。在穀賤傷農、糧食管制的五、六十年代,農人收成的穀子繳了田賦、水租、地主的租金,購買昂貴的肥料之外,所剩的都不夠一家的溫飽。
有人試著種菜,但都難敵菜蟲的剝削。直到六十年代,台北果菜運銷公司成立,有了經銷的管道,進士里成了青蔥的最大生產地。家家戶戶披星戴月,努力生產。每天傍晚,菜車絡繹於途。農家富裕了,相繼蓋起了美麗的蔥仔厝;也有能力讓孩子們接受高等教育,進士里也成為文教水準很高的富庶農村。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宜榮中排─淘金溝與護城河的回憶













進士社區 宜榮中排─淘金溝與護城河的回憶
農地重劃前,宜榮中排從惠好村流經進士里東邊,是主要的灌溉水源。
早期居民沿河居住,平埔族珍珠滿力社的遺址就在河邊。為了防範生番出草,陳家祖先更在河邊種起了三排的刺竹,設有防禦工事,宜榮中排發揮了護城河的功能。
六十年代,進士里為北台灣青蔥的大產區。這條一公里長的水渠上搭滿了洗蔥的棚架,農家們大大小小,在水渠中清洗青蔥,為地方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農人稱為淘金溝。
當年在溝中吆喝的農人已經老邁,洗蔥的孩童們也都長大,或離鄉遠去。青蔥不再是本地的主要農產品,老農們仍時常徜徉溝畔,凝望田園,回想淘金溝的光輝。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社區生命之河─美福大排













進士社區 社區生命之河─美福大排
美福大排源自宜蘭河支流的大湖溪,是進士里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以前,兩岸修竹茂林,是白鷺鷥的棲息地。河水清澈,饒富魚蝦。急湍處還築有水力碾米場(俗稱水土壟),為村民糶米、碾米。農忙期,岸邊的水車日夜忙著汲水灌田。河面寬闊的地方都有牛浴窟,也有人會在河裡放魚簍捕魚蝦,讓家人經常享受甜美的魚鮮。
民國58年宜榮段農地重劃後,開渠修路,美福大排旁的綠樹竹林砍除了,成了區域的大排水溝。污濁的河水,過多的水泥設施,讓魚蝦慢慢絕跡了。最近,社區人士正努力的要讓它恢復生機,因為它是我們的生命之河,有許多我們美好的童年回憶。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樹影搖曳健康路













進士社區 樹影搖曳健康路
如果您常到宜蘭市的運動公園,您會發現,健康路從運動公園北側到女中路交會處這一區段的路樹,別有一番景致。
從公園往北到嵐峰路的這一段,兩旁栽植的是木棉;嵐峰路到自強路口,兩旁都是住家,沒有栽植樹木;而到了蘭陽女中這區段,植栽就多變了。
學校旁的健康路,種的是黑板樹;後面的自強路,植的是樟樹;而東側的中華路,栽的則是臺灣欒樹。加上蘭陽女中正門兩側的茄苳樹,學校的四周就是這麼詩情畫意,再配上鄰近新式的建築群,紅色的屋瓦掩映於綠色的樹影之中。
踏上這段路,必然會使您神閒氣定。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路長情更長─女中路茄苳樹













進士社區 路長情更長─女中路茄苳樹
蘭陽女中大門兩側,有一排綠葉成蔭的茄苳老樹,是女中路最早的地標。
蘭陽女中創校於日治時代,當時的女中路只有東起渭水路、西至健康路的這一小段,因為高等女學校位在這段路上,所以稱為「女中路」。
茄苳樹在蘭陽女中設校時便已栽植,可是由於栽植的間距過密,以致樹幹無法長得粗壯,卻使得這一排老樹的枝葉遮蔽了半個路面,反而成為附近居民的最愛,夏天時在樹下乘涼,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民國九十年,縣政府出資在這排茄苳樹下鋪設人行步道,更增添這段路的詩情畫意。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擺厘囝仔陳嵐峰─嵐峰路的由來













進士社區 擺厘囝仔陳嵐峰─嵐峰路的由來
陳嵐峰先生是土生土長的擺厘囝仔,自幼聰穎好學,器宇非凡,膽識過人。隻身渡海就讀軍校,成績優異。畢業後派任國民革命軍大本營-黃埔軍校,擔任教官。台灣光復時官拜少將,追隨政府接收台灣。中將退役後聘為監察院監察委員,是台籍傑出人才之一。
民國五十八年宜榮段農地重劃後,從渭水路至員山開闢了一條新道路,區隔了宜蘭市的住宅區與農業區。這條路貫穿進士里的東西向,方便了員山鄉進出宜蘭東區的交通。為了紀念擺厘出生的陳嵐峰先生,就命名為嵐峰路。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田野中的小精靈













進士社區 田野中的小精靈
進士社區田園的面積佔了大部分,水田中最常出現的,除了小白鷺、黃頭鷺、夜鷺(暗光鳥)外,白腹秧雞(紅屁股)、紅冠水雞(水加令)、彩鷸等,都是一年四季中容易看到的鳥兒;入秋後到次年的春天,也常有大批小型的鷸科鳥類、灰鶺鴒以及大型的蒼鷺、大白鷺。在旱地上除了常見的麻雀、白頭翁、綠繡眼(青啼仔)、大捲尾(烏秋)外,斑文鳥(黑嘴筆仔)、黑頭文鳥、白腰文鳥、紅鳩、珠頸斑鳩、棕背伯勞、褐頭鷦鶯(芒冬 仔)都是常客;最近又出現了少數意外的嬌客:小彎嘴畫眉、樹鵲、家八哥等。
來進士社區賞鳥,相信您不會失望的。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