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大隱社區-純淨的湧泉生態













大隱社區 純淨的湧泉生態
安農溪沿岸縕藏著豊富的地下水資源,清澈的地下湧泉形成了無數個大小不同的池塘。這裡是早期居民群聚居住的地方,靠這些水耕種過活,孩童們在這裡摸蝦、戲水、或放牛,是最快樂的事。隨著灌溉系統普遍完成後,不必完全依靠此一水源耕種,群居的情形也已不復見,與水的情感也遂漸被遺忘。
近年來在宜蘭農田水利會的努力之下,用現代化的生態工法把部份的湧泉區重新整治,規劃做為生態教育園區,每逢假日都吸引大批的社區居民和遊客到此戲水或釣魚,在這清澈的溝圳裡又勾引起了無數居民童年的回憶,帶動鄰近休閒農場的發展,更尋回往日與湧泉密不可分的情感。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隱社區-朝山之路——腦寮坑古道













大隱社區 朝山之路——腦寮坑古道
腦寮坑古道是草湖玉尊宮在建宮時唯一的捷徑,位於本社區西南側的草湖山坑谷,沿途小徑彎曲、林相茂密、水聲澗澗,是早期居民上山朝拜的必經要道,現存的石階和石碑刻文紀錄了當時的朝山盛況,寫下一頁開山闢路的登山史,現今在玉尊宮的兩側開闢了寬闊的山路,取代了原本的古道,卻使得古道因為人跡的稀少,而顯得清雅幽靜,多年來更在廟方的細心維護下,路況依然良好,已成為登山健行的好去處,有空不妨來一趟親子遊,享受芬多精的洗禮。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隱社區-找「茶」去大隱!













大隱社區 找「茶」去大隱!
西元1906年,桃園人士紅石結先生,帶著妻小到草湖山開墾,種植甘蔗和茶葉,讓此地成為蘭陽製茶業的發源地之一,早期的茶種是日本人從印度阿薩母引進的茶種,叫做(阿薩母)紅茶,據老祖母傳述,當時歐洲的紅毛人喜歡喝紅茶,因此茶農大部份都產製最高等的一心茶外銷到國外,台灣光復之後,國人飲茶風氣漸盛對茶葉需求量日增,因此茶農也隨著國人的喜好改種中國引進的茶種,有青心大冇、武夷、烏龍等茶種。
大隱茶因地利佳,早晚霧氣彌漫,白天通風良好,茶葉飽滿,所產製的就是好茶。不管什麼茶都統稱「上將茶」,這是三星地區農會為品牌促銷,引用國軍上將三星之官階而命名。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隱社區-開講的好所在——昭靈宮













大隱社區 開講的好所在——昭靈宮
昭靈宮源自1942年瑞芳人士黃松禮先生,帶著開漳聖王的香火來到大隱定居,在大隱設香爐供居民膜拜,而後神跡頻傳,居民倍加敬仰,因此共同出錢恭塑金身,從此開漳聖王成為社區的信仰中心,至今也將近60年了,歷經多次的改建,呈現出如今的宏偉風貌。
本宮的文教館內設有大神尪陣、大鼓陣及漢樂等民俗陣頭,可在廟會慶典時上場助興,也提供給社區舉辦各類型活動,和社區互動良好。並且頒發獎助學金關懷貧苦,是廟方的重點工作之一。在社區居民的心中,昭靈宮不只是無形的精神依託,更是有形的象徵支柱。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隱社區-路邊的櫻櫻美代子













大隱社區 路邊的櫻櫻美代子
宜49線道路西側是本社區綠美化重點之一,早在1992年社區發展協會成立不久,即在此路種植榕樹,後因雀榕樹形過大,怕影響交通安全,而在1998年配合「農義橋」施工,改種山櫻花,經過數年細心維護後,已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在不起眼的道路上,不開花的時候,沒人會注意到它是什麼植物?要展現春神來之前,卻又先抖落一身的綠,留下滿枝的花苞,等到它綻放出耀眼的粉紅,才驚覺原來我們的社區也有這麼一條櫻花大道,除了美化單調的道路,讓住在這裡的人心靈也美化了。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隱社區-屁股搖搖嘎嘎嘎













大隱社區 屁股搖搖嘎嘎嘎
「左搖右擺晃、晃、晃,水裡悠遊洗洗澡,鴨子、鴨子你真吵,原來是在說你好。」
散步在田野間,只覺得耳邊一陣呱噪,東尋西找原來眼前是一處養鴨人家,一群白胖胖的鴨子,各自逍遙,有清理羽毛的、有下水消暑的、有尋啄食物的、還有在談天說地的,好不快活呀!
早期有為數不少的居民在安農溪畔養鴨為生,盛況時期放眼望去,到處有人在溪邊圍養,如今大部份土地已開發成生態親水空間,且在環保概念下,新興的休閒農場,取代了養鴨產業,目前零散在安農溪畔的鴨子,只是增添鄉村情趣,可玩水、可釣魚,新的休閒空間與您相伴。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隱社區-蔥明勝蒜在大隱













大隱社區 蔥明勝蒜在大隱
青蔥、白蒜是料理界不可或缺的要角,同樣品種的青蔥、白蒜卻因產地的不同而有所別,近年來在三星地區農會大力推廣之下,大隱的蔥、蒜已能在廣大的消費群中佔有一席之地。
大隱蔥、蒜受之於地利,有良好的土壤、潔淨的水源、優質的空氣、和大雪山上吹下來的西風共同蘊育出,蔥白、蒜白特長細嫩,口感佳的好蔥、好蒜廣受消費者的喜愛,每年三星地區農會所舉辦的「蔥蒜節」,更吸引著大量的遊客來品嚐大餐。
大隱蔥的蔥種為日蔥,特點是蔥白長、蔥味濃、含有粘質的硫化物;白蒜是骨花蒜改良種,柔細、辛辣、品質優,具有香、甜、脆、軟四種特點,是蒜中極品。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隱社區-珍貴的石材——烏石板













大隱社區 珍貴的石材——烏石板
早期的房舍都是就地取材搭建,不是用泥土、石塊,不然就用茅草、竹子等。羅東溪河床特有的烏石板,外型扁平呈橢圓狀,色澤黑亮,早期居民用來砌造石板屋和圍牆,堅固耐用,冬暖夏涼,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要建造這麼一間石頭屋,需要花費多少的人力和物力啊!但是現在已所剩無幾。
1971年間,曾被不少商人大量開採並銷往日本,使烏石板大量流失而顯得珍貴,更因為建築工法的進步,及保存觀念的不彰,遺留下來的石板屋也都殘缺不全,所幸經由現代建築師的精心設計,加上水泥師傅的巧手,建造出美侖美奐的新石板屋,增加了藝術造型的風格。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隱社區-阮來為你介紹大隱社區













大隱社區 阮來為你介紹大隱社區
大隱社區位於蘭陽平原西南側,在三星鄉的境內,南側的草湖山和玉尊宮是社區的地標。
北側有水源豐富的安農溪和沿岸的湧泉生態區。是釣魚、賞鳥、戲水的好地方。
土地面積有9.8平方公里,人口有4311人,居民大都以農為業,生活純樸、善良。
台七丙省道(羅天公路)從社區東西向貫穿而過,交通便利,是前往明池、太平山最好的中途站。
有稻米、上將梨、上將茶、青蔥、白蒜以及銀柳等。
休閒方面有湧泉生態教學園區、自然農園、休閒農場、民宿、農特產風味餐等。
人文資源則有創意木雕藝術工作者、手工陶土藝術捏麵人薪傳等。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進士社區-平埔族遺址─擺厘社、珍珠滿力社













進士社區 平埔族遺址─擺厘社、珍珠滿力社
進士里平疇沃野,留有許多原住民的遺蹟。
蘭陽女中附近有一條番仔溝,是平埔族的聚落。擺厘社遺址就在運動公園旁美福大排邊,原本留有墳墓、房屋樑柱等遺物,興建南機場時才完全鏟除。育才國小一帶是珍珠滿力社的遺址,該地水源充沛,土壤肥沃,近年來農民耕田整地都還時常發現過先民的遺物。
祖先們從唐山到台灣,大多娶平埔族女子為妻,耆老們也都還記得和平埔族和樂相處的故事。日據末期興建南機場,這些族群才散居各地。進士里的新社區裡更是融合了各種的族群,大家承先啟後,開創社區營造的新紀元。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