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東安社區-老街城仔底的土地公













東安社區 老街城仔底的土地公
南門港邊有一條老街巷,兩邊蓋滿了木造的房子,以前路尾有一間土地公廟,人們從巷頭走到巷尾,沿路打招呼相邀去拜拜;如今老街被環鎮道路截分成二段,土地公依然盡職的守在巷尾,拜拜全用機車代步。人與人的感情好像也被隔開一樣,不再像以前那麼熱絡了,只留下爬滿青苔的窄巷及張嘴竊笑的老信箱,而任其笑聲揚長於巷尾的老屋脊上。
福德恩澤由來久,老榕庇蔭分外多,「田頭田尾土地公」,坐落東安老街底,東安最東之地。土地公堅定的把守這塊土地的肥沃及豐收,而老榕樹下的清風就像土地公千百年來的庇蔭,讓樹下小憩的鄉親清心感動。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東安社區-護國祐民威震三界——震三宮













東安社區 護國祐民威震三界——震三宮
震三宮為庄廟,1897年先民林成源由冬山鄉大興村三山國王廟刈香安置於草茅供奉,1928年石番炎、莊延長、林老在三人發起建廟,1929年完竣後定名為震三宮,並有「護國功高」之扁額,為重要文物 ,1964年修廟完工,並舉行祈安慶典。
廟宇主體坐東朝西,藻井、花堵盡數使用大陸福建樟木,由木雕師游燈儀先生精雕細琢,雕工精緻,令人讚嘆不已。
三山國王係客家籍移民祭拜的神明,每年農曆二月廿五日三山國王聖誕,迎媽祖擲爐主,扶鸞過火,社區內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出外遊子紛紛返鄉,陣頭繞行社區內大街小巷,祈求風調雨順,閤家平安,熱鬧非凡,是本社區每年宗教信仰盛事。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東安社區-活動中心的蛻變——公民館













東安社區 活動中心的蛻變——公民館
本社區1973年成立即興建活動中心,2002年增建為三樓建築,2003年經由鎮公所向縣府申請設置公民館,如此打破封閉的地域觀念及狹礙傳統的在地人思想,將臨近的幾個社區最切身相關的公共事務透過公民館進行資訊整合、意見討論、參與決策,使其成為整個羅東鎮大東部區域居民活動、會議、研習、洽公、藝文、休閒之最佳場所。
公民館操作的兩大主軸為「公共事務的參與決策」及「公民意識的養成」,針對多社區居民在自身有關的公共事務,提供一個能夠接收訊息、表達意見、維護權益的場域。而公民館共有共享的特性,也將使各社區間的關係趨於交流、融合、合作。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東安社區-木材的故鄉













東安社區 木材的故鄉
1873年清朝在台灣設墾務總局,開發台灣林產。1895年日本台灣總督府設林務課掌理林政。1914年日本開發太平山林場,其後又陸續鋪設土場至羅東竹林的森林鐵道,行駛的火車俗稱為「五分仔車」,鐵路總長36.4公里,其中有2公里為羅東鎮民提供土地,跨越羅東溪段建有一座「歪仔歪橋」。
羅東仕紳陳純精並提供十八甲土地,建造現林務局蘭陽管理處,於後方及後火車站闢建大型的貯木池,俗稱「松羅埤」,貯放原木,因此吸引許多木材廠及相關商行至此開業,造就羅東為重要的木材集散地,極盛時期鋸木工廠達30餘家,帶動周遭相關商務活動,奠定羅東鎮成為宜蘭商業大鎮地位。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東安社區-田中央與姓柳仔底













東安社區 田中央與姓柳仔底
田中央
田中央位於打那岸南側指天宮附近聚落,由於該區自清朝到現在皆為傳統農業區,聚落稀少而零星,本區聚落雖僅十幾戶,但為田中一明顯地標,故稱之為田中央。
姓柳仔底
姓柳仔底位於指天宮東南側的聚落,是柳姓宗族聚居之地,雖然不到十戶,且農路狹小曲折,對外又為打那岸圳所隔,形成一相當封閉特殊的田園景觀,乃稱之為姓柳仔底。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東安社區-廟埕邊舢舨仔頭













東安社區 廟埕邊舢舨仔頭
本社區因地鄰羅東南門圳邊,古時先民自太平洋沿冬山河入南門圳行商貿易,而港口至內陸即使用舢舨(俗稱鴨母船),先民為求便捷,在今社區震三宮圳邊旁闢建「舢舨仔頭」碼頭,做為人員物資的一個運輸站。如今因河道淤積,南門圳河堤重建而破壞,舢舨仔頭遺跡已不復見,但就羅東南門圳早期發展史而言,東安的舢舨仔頭和阿束社的船仔頭同樣富有重要性的地位。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東安社區-鐵枝路腳十八埒













東安社區 鐵枝路腳十八埒
西元1800年左右,先民從福建省漳州府南靖、詔安、漳浦縣移居來此開墾,因開墾用地整齊分列十八條狀,故稱此地為「十八埒」(「埒」與「列」同意),本社區在清代屬於十八埒庄,日據時代將十八埒庄改為大字,下轄十八小字,鐵路以東一帶為「十八埒一三一番地」,此名稱沿用至光復,十八埒大字分為東安、大新、和光三里,至1978年行政區域重新調整,大新、和光合併為大新里,本社區始按現有範圍更名為東安里,東安以位於羅東鎮之東部,取其東部平安之雅意。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東安社區-社區簡介













東安社區 社區簡介
東安社區位於東區後火車站前,南門圳、打那岸圳南北夾匯,月眉圳貫穿其中,三圳形成特殊的地理景緻,西邊緊臨北迴鐵路,共與五個里相鄰,總面積計0.8203平方公里,居民以閩南、客家籍居多,為農工商混合之社區形態。
自日據時代即以發展鋸木工業帶動羅東鎮經濟成長,有木材巢之稱。大街小巷彌漫著台灣紅檜的芳香,清朝時亦稱十八埒,就南門圳發展史而言,是羅東開發較早的地區。近年致力發展「木器手工藝產業文化」的推動。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光武社區-做粿丌(ㄟ)阿嬤













光武社區 做粿丌(ㄟ)阿嬤
佇阮庄內,有一陣阿嬤,姻勁熱心公益,庄內那是有遐咪鬧熱,攏會看到姻丌形影佇遐逗三工。姻雊勁會曉做『粿』佮『糕渣』,『糕渣』是宜蘭有名的手路菜,今嘛著來公開姻做糕渣丌秘方佮作法。
材料:
(如果配飯可以供20人吃、約3大盤)
麵 粉:100g 太白粉:400g
玉米粉:300g 蛋 :3粒
高 湯:3900g
作法:
1.先用雞高湯加蝦子熬煮成高湯。
2.擱將蛋、麵粉、太白粉、玉米粉攪作伙。佇高湯燒燒丌時、慢慢將伊參作伙,變做像糊狀丌時,將伊倒落盤內,等佮冷丌時著算完成。
3.要吃丌時,將糕渣切作一角一角,沾太白粉放落熱油炸,等外皮酥丌時著丌駛吃,沾胡椒鹽嘛昧壞吃,要趁燒吃才好吃。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光武社區-廟會陣頭













光武社區 廟會陣頭
來哦!緊來看
囝仔大小相招來看
你看、你看
大神尪佮矮仔爺
威風凜凜咧繞境
西樂佮北管
滴滴答答咧合奏
神轎會踏著七星步
三進三出咧祈福
鼓聲、炮聲
嗶嗶啵啵滿天響
原來是迎神繞境求平安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