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東岳社區-帶動生機的北迴鐵路













東岳社區 帶動生機的北迴鐵路
1973年挪拉颱風侵襲東部,造成交通嚴重受創,政府官員視察災情後,決定興建北迴鐵路。行經之東岳路段土地,是由東岳村部落居民七十餘人所捐,鐵路局為他們設置紀念碑供後人紀念。
北迴鐵路倚著中央山脈又瀕臨太平洋際,對途經地區之風土、民情、人文、地質、開發有很大的影響,也成為觀光、旅行的重要交通要道。
東澳火車站是北迴線唯一的二等大站,由於南、北端都有隧道、又因東澳南、北溪的影響,車站場地為填土填高而成。幸福水泥公司之水泥支線為其大客戶,目前又因鐵路電氣化工程竣工,每天都有莒光號、電聯車等多班次車種停靠,為地方帶來極大的方便。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東岳社區-中央山脈最北端的一等三角點—-東澳嶺山













東岳社區 中央山脈最北端的一等三角點—-東澳嶺山
東澳嶺山係位在中央山脈最北端,山雖不高(821公尺),但山勢渾雄,頗有大山的架勢,山頂芒草、箭竹叢生,而遠眺卻是一片碧綠柔和,由古道最高點(詳見東澳越嶺道北段之戶外教學資源初探一文)往左,沿稜線約一個小時既可登頂,沿途雖無叉路但雜草掩道,行之並不易。
山頂平坦,有一顆位在中央山脈最北端的一等三角點,另有一顆聯勤測量隊於1962年埋設的一等天文點,此天文點在全台灣僅設五顆。山頂遠眺,遠方雪山山脈最北端,山稜亦歷歷在目,後方是台泥猴倚山礦區,在此露營,獨享山頂的寧靜,夜眺蘭陽平原萬家燈火,朝看龜山島日出,是人生一大樂事。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東岳社區-獨特的泰雅早安晨跑













東岳社區 獨特的泰雅早安晨跑
泰雅族人無論獸獵、農耕,出發之際,都會向家中的長老或部落的酋長告知當天的行程及約定回程的時間。
時代變遷,雖然生活型態已改變,職業也不一而同,然而,天剛破曉,總是三五成群地聚集,或談家事、或談上班甘苦、或談趣聞、或談一日即將之行程,手中捧著一小杯保力達B或者維士比,目的不在飲酒,只是藉此傳達分享的心情,卻成了東岳村獨特的「早安晨跑」。
有些不擅此法的朋友們,經過了一堆堆的人群,亦會大聲地打聲招呼,甚或走進來,一杯白開水,就此聊起來了;可別以為我們就此沈迷而不工作了,只是我們的軀體仍然流著我們祖先的血、只是我們仍緬懷並遵循祖先們的約定。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東岳社區-泰雅人紋面的意義













東岳社區 泰雅人紋面的意義
1.成年的象徵:
泰雅族人十七、八歲時,便開始於臉上刺紋,表示已成年,才可婚嫁,未紋面者參加各種公開活動會受到排斥。
2.祖先的約定:
沒紋面的族人是會被嫁到非原住民的社會,結婚時無人慶祝,也沒祖先祝福,是被族人放逐的嚴厲懲罰。
3.美的表現:
將漂亮的圖案紋在臉上,引人(異性)注意。
4.辨識的標誌:
在戰爭的時候,可以增加團結力,也以防殺錯人。
5.避邪:
傳說可以防杜災禍、延長壽命。
6.死後入靈界的依據:
紋面是死後靈魂進入通往靈界獨木橋的證明,未紋面者則需長途跋涉繞道才能到達。
7.紀錄功績:
織布高手的女性及狩獵高手或獵得敵人首級的男性,便有資格在胸部、手部、腿部上刺上花紋。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東岳社區-天主教堂與基督教堂













東岳社區 天主教堂與基督教堂
天主堂
東澳天主堂於1957年成立,當時正是民生疾苦,物資缺乏的時代。每星期日是重要的日子,教友們都要參加彌撒,感受神的恩典,彌撒後又有天主教福利會發放的補給品,像是牛奶、麵粉等,在這不穩定的時代中,教堂給的不只是物資上的補給,更讓村民的心靈得到安慰。
基督教
新進的基督長老教會,與天主堂皆信仰耶穌基督。對部落的居民來說,不僅只是聽講聖經真理而已,還可以使心靈得到慰藉,信徒們在一起就像是小家族。
像是青少年團契、兒童主日學、婦女、社青團契等小團體,都有其聚會時間,平時互相關心,聊聊生活上的事情,徹底的將教義融入在生活中。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東岳社區-「牽罟」













東岳社區 「牽罟」
「牽罟」是東澳里早期居民捕撈漁獲與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四、五十年前於罟寮的罟網約有9組,每一組有一個或數個網主,所捕撈的漁獲大致上是以7︰3對分,7分由網主取得,1.2分給實際駛船的居民,1.8分則由沙灘上幫忙拉網者分取。
一般而言,一年四季都可以有牽罟的活動,然而每年農曆二月至八月則是牽罟的最佳時間,十月以後則因東北季風漸漸增強,風浪隨之增大,較不適合從事這個活動;通常漁民們會在高處的罟寮檯來看潮水的變化,當有潮流時,魚群也跟著而來,此時,所獲的漁量才會豐富。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東岳社區-不一樣的Dobiyo香烤飛魚













東岳社區 不一樣的Dobiyo香烤飛魚
每年四月至七月間為東澳海域飛魚群聚的季節,受飛虎(鬼頭刀)驚嚇的魚群們,如小鳥般在海面上飛翔,最長可達200餘公尺,構成東澳灣海域上獨特的景觀!
泰雅族部落雖以農作物和獵捕山產為生,但飛魚卻是族人重要的交換物資。每年部落運動會(母親節)前後,粉鳥林漁市場內的飛魚交易絡繹不絕,除了讓族人打打牙祭,更是饋贈本鄉未靠海部落鄉親們的最佳贈品,所以其他部落的同胞管我們叫Dobiyo,有別於蘭嶼的自食自用。
除了煎炸、水煮之外,村民亦研發出燻烤飛魚:在鐵製的圓桶外綁緊鐵絲,以8字型的鐵勾勾起魚腮,以小火燻烤12個小時,香味和咬勁十足,別有一番滋味。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東岳社區-泰雅美食—醃生豬肉













東岳社區 泰雅美食—醃生豬肉
這道美食也不知流傳了多久
直到現在也還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或許是我們擋不住它的美味吧
從前是因為它製作方便
保存時間長
又很適合配酒或當零嘴
所以一打到山豬時
就會立刻拿一些來作為醃肉
作法:
1.先把豬皮剪成適當大小
2.生豬肉切成適當大小
3.洗乾淨後一定要瀝乾
4.將豬皮、豬肉弄成一鍋加約半包的鹽巴(依各人口味)
5.先把水煮開再放小米煮到半熟即可
6.把處理好的小米倒入豬肉裡攪拌均勻
7.最後放入甕裡,保鮮膜蓋子封上,一定要封緊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東岳社區-文旦













東岳社區 文旦
四月初,文旦花開,伴隨著濃郁的芳香。深入其境,彷彿置身於天然的芳香療法中,令人神清氣爽。中秋前後採收季節,結實累累的果實,構成了另一種獨特的田園景觀。
文旦是柚類的變種,果實圓形,蒂部稍窄,底部寬平,果肉細嫩,味道甜美,富含維生素C及纖維素,半粒文旦即可提供成人一日所需之維生素C。
雖然文旦對本村來說經濟價值不大,但老一輩的人都不願放棄它,是習慣?是維生?倒不如說是村民與土地間那種特殊的情感吧;每年到了文旦盛產的季節,一箱箱的文旦成了贈送外地親友的珍品,族人得到的是滿滿的一份人與人之間的情誼。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