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拱照社區-顯微宮













拱照社區 顯微宮
  本社區是典型農村,大部份村民以農為業,廟會是農村的文化,宗教更是村民心靈的寄託。顯微宮於1949(民國38)年仲冬經由地方保正(村長)陳添福先生及全體村民發起興建,1976(民國65)年因政府推行十大建設經濟起飛,村民收入成長,於1981(民國70)年初改建為鋼筋水泥,主要祀奉三官大帝,顯微宮2011年舉辦慶祝建國百年暨宜蘭縣三官大帝弘道文化節及地方民俗文化藝術活動。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大眾爺廟—中元普渡













拱照社區 大眾爺廟—中元普渡
  本廟奉祀「大眾爺公」係因集眾多無名骨骸而得名,其來源年代已久遠不可考,經多次信徒捐獻於原地重建,呈今之貌供信徒膜拜。
  每年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是本廟一年一度的普渡日,酬謝大眾爺及好兄弟保佑全村平安,主事者沿襲往年擲杯決定來年正、副爐主及頭家為主祭者,負責準備各種牲禮、水果及豐盛的祭品數十桌,另聘請道士誦經,真是隆重又熱鬧,社區的居民也都相招來看戲,此慶典活動,也是居民互動的好時機。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上將梨













拱照社區 上將梨
  三星四寶之一的上將梨,運用現代農業科技,把屬於高冷地的品種引至平地轉種,具有汁多、甜度高、果核細、口感清脆……等特色,且以四層牛皮紙袋隔離,確保絕無農藥殘留污染,可放心大口咀嚼享用。上將梨目前因嫁接花苞不同,有幸水、豐水、黃金及新興等品種,因為長於三星,三星地區農會就配合三星的「官階」,取名三星上將梨。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銀柳













拱照社區 銀柳
  三星地區的銀柳栽培面積佔全台95%以上,可以說市場上的銀柳不出三星地區特產。每年12月2月是銀柳的生產期,三星地區的銀柳,由於枝長粒碩、品質極佳而一枝獨秀,由於銀柳的採收期在農曆年前,且與台語「銀兩」同音,過年時略加裝飾繫上絲帶、元寶、紅包等,可增添新年財運喜氣,加上名字討喜,過年期間,家家戶戶都會選購銀柳帶回家過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安農溪泛舟













拱照社區 安農溪泛舟
  安農溪原名電火溪,直至1978(民國67)年改稱安農溪。2001(民國90)年完成整治工程,水源主要得自天送埤發電廠之尾水,水量視發電廠之取水而定,水量尚稱穩定,由於河道坡度大、水流湍急,搭乘橡皮艇順流而下,有如乘風破浪,近年來已成為活潑又刺激的泛舟景點。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插旗子的故事













拱照社區 插旗子的故事
  陳輝煌曾是本地的最大地主,他的土地會這麼多,是因為以前日本人在阿里史地區進行土地測量,當地的平埔族或漢農擔心日人即將徵土地時,因此便說土地是陳家的,以為就此可以免去課稅。而日人在進行土地測量時,需插旗以便進行三角測量,因此「插旗子」就便成陳家取得眾多阿里史土地的故事。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土地公會













拱照社區 土地公會
  日治時期抵寮埤有一尊土地公,很興盛、靈驗,當地人立了一個「抵寮埤土地公」的神位,後來因為到處都有土地公廟。就想了「土地公會」,每年農曆2月2日,在原本供奉土地公的那個人家裡吃會,吃完之後就擲筊,就看輪到誰,就將土地公神明請到誰家,每年照輪。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抵寮埤













拱照社區 抵寮埤
  「抵寮埤」也有人稱「倒頭埤」。拱照村被分為兩個部份,下邊的叫阿里史段,上邊的叫大湖段,後來就稱「大湖」,大湖再進去就算是「內湖」。內湖因週邊地勢較高,水流進去出不來,所以就稱之為「倒頭埤」,以前平埔族蓋的房子隨便用山棕立起來,風一吹就歪,他們就用東西「堵」(抵住),所以應該叫「抵寮埤」。後來經重劃後,此地已看不到湖,就在三星第一公墓的正山腳,現為大片農田。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過貓













拱照社區 過貓
  過溝菜蕨俗名過貓或蕨貓,從前只要在水溝邊就可以隨處可見野生過貓,現因農地重劃使用水泥田梗及除草劑的使用,在水溝邊已不復見野生過貓。本村村民詹萬福,早在30年前即以人工栽植過貓,目前本村共有4戶農戶栽植過貓,面積約4甲地,在羅東開元市場、宜蘭果菜批發市場賣的過貓大部份都是本村所供應。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拱照地標—槍櫃城













拱照社區 拱照地標—槍櫃城
  從羅東往三星方向走,過宜蘭監獄第一個路口左轉就可看到高大的「槍櫃城」。據說是一百多年前,當時因為阿里史地區最接近山區,處於「生蕃」首衝要地,所以平埔族人們築起槍櫃城備戰防禦。以前的泰雅族人只會使用弓箭,尚無火槍,然而阿里史等社民卻能使用槍枝,因此他們時常使用槍枝擊退或逆襲泰雅的營地,獲得豐碩的戰果,因此把該城叫做槍櫃。1994(民國83)年拱照社區成立時,就以此做為社區活動中心,後於2008(民國97)年經鄉代曾茂照爭取改建為現貌,目前也變更為三星鄉立托兒所(拱照分所)現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