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時潮社區-休閒漁業 時潮社區 休閒漁業 看準了再落喔掠到的魚就是你的阮這有鴨母船可划教你按怎放網仔、按怎掠蝦空中嘛可以撈魚捉到的魚來作魚拓各種好玩的都有玩過癮了,來吧師傅早就煮好一路一路本地風味餐現撈的魚與蟹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時潮社區-養殖的歲月 時潮社區 養殖的歲月 五、六十年代養鰻七十年代養蝦都曾經風光了好幾年可惜呀!好光景總是不久長然後改養九孔吧種龍鬚菜兼養虱目魚也不錯養土虱嘛也當試看口麥好光景是人拼出來的不管怎麼樣我們有本錢就是肯打拼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時潮社區-快樂的時潮囝仔 時潮社區 快樂的時潮囝仔 鄉立托兒所時潮分班設在社區活動中心的樓上日常是幼兒學前教育的場所課餘也用來舉辦各齡小朋友的快樂活動兒童讀書會、美語夏令營、消防演習還有生態觀察研習來!來!來!來唱歌,Do Re Mi來!來!來!說美語,A B C阮這的囝仔快樂在學習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時潮社區-四界去寄讀 時潮社區 四界去寄讀 阿興的囝仔去讀頭城的竹安隔壁的淑女仔去讀壯圍的大福 阿德的後生讀田尾的玉田每當風雨哪來 淹水的日子大漢囝仔捲起褲腳 頭頂書包細漢囝仔乎阿公阿媽牽 潦水呀 來去讀冊囉囝仔 囡仔為著咱的前途風雨危險嘛得要去讀等到何時政府才會在咱這起一間咱的小學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時潮社區-長興廟 時潮社區 長興廟 (馬將軍) 馬將軍聖名為馬殷,宋仁宗時擔任左翼大將軍,一生忠勇事蹟不勝枚舉。相傳早年大塭地區地荒多疫,夜間鬼魅遊走,地方不安,居民乃恭請永鎮廟開漳聖王駕臨鎮煞,聖王指示必須恭請馬將軍鎮守以保安寧,地方人士乃於1912年在港嘴建茅棚一座,恭奉馬將軍,遂得安寧。其後歷經數次改建,於1985年遷建於大塭路14鄰現址,而有如今富麗堂皇之外觀。本廟日常香火鼎盛,每年農曆九月十四日馬將軍聖誕,則演戲酬神,然後大宴賓客,熱鬧非凡。廟前有鹿亭,記載當年二隻神鹿的事蹟。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時潮社區-玉尊宮 時潮社區 玉尊宮 (三官大帝) 早年鄉賢陳萬生等人創議要在本庄建廟,以供居民膜拜並護佑合境平安,乃於1948年建草葺土壁小廟,奉祀堯舜禹三官大帝為主神,並於1955年改為磚造,1978年遷建現址並舉行鎮座大典,如今富麗堂皇的宮樓玉闕,則是地方人士有感於神恩浩瀚而虔誠奉獻。本廟現址在時潮村5鄰宜7縣道旁,與社區活動中心毗鄰。每年農曆正月十九是新廟遷建紀念日,全村居民虔誠祭拜,熱鬧非凡。而廟埕則為村民平時辦理各種活動的場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時潮社區-王通塭 時潮社區 王通塭 王通塭在防潮閘門與25連閘門以南、宜四縣道以北,二龍河的西岸。傳說清朝時代王通來這開墾,所以叫做王通塭。阮這本來是較低的田,後來全變成了魚塭,養殖業興盛的年代,處處可見水車開花。阮這裡河川溝渠裡到處都有魚笱(ㄍㄜˊ),伊是阮顧家伙的好漁具。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時潮社區-塭底 時潮社區 塭底 從三叉港(三抱竹橋)到二龍河東岸,阮這是一大片的的塭仔與田。夏天,田裡的稻子金光閃閃,冬天,北方來的鳥仔滿天亂飛!要來阮這,請走191縣道,在玉龍橋頭東轉,過五股橋看到美麗的吳宅即是;若走宜四縣道,過三抱竹橋右轉轉宜七也可到達玉尊宮;或者走192 縣道到車路頭北轉宜七,都可以到塭底。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